• 中文

    /
  • ENG

    /
  • PYC

    /

资源&服务 |

科技服务云超市
首页 > 资源&服务 > 找技术
国家/地区
行业领域
服务类型
搜索
基于深度学习理论的智能语音质检算法
技术简介: 针对服务型行业语音客服中心,存在的语音客服质检效率低、漏检车高、人工耗时长等问题,结合语音要素分析、情感识别、采集及质检策略设置,构建了三类语音质检模型,时间模刑、情感模型、关键回模型。首先,将海最语音转换为文字,并归纳出每条语音内容的关键词,作为本条语音的标签并建立关键词索引;其次,根据关键词将语音信息进行分类,基于深度学习网络技术对语音情绪进行识别,将识别完成的语音数据创建情感标签。然后将问题语音与分析模型进行比对筛选,获得对应的模型化、数据化、有序化处理的问题语音。
中国电子信息技术成果
海洋桡足类滞育生物学研究
技术简介: 海洋桡足类的滞育,作为一种积极适应环境的特殊表现形式,在物种的系统发生、进化、种群的生存和发展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该课题组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对厦门海区纺锤水蚤滞育卵形态与亲体形态的关系,以及滞育卵生产的节律性与种群的季节演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这是中国海洋桡足类滞育研究的开端。之后,课题组课题组又普查了厦门海区产滞育卵的桡足类种类,对滞育卵的发生及其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和分析,这些基础性调查研究积累了大量的资料和经验,为课题组深入开展海洋桡足类滞育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随后,在三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亚热带河口海区浮游桡足类滞育的生理特征和生态遗传学效应”(资助号:40076034)、“亚热带河口海区浮游桡足类卵库生态动力学及其对微进化的影响”(资助号:40576065)和“应用宏基因组技术研究近海沉积物中桡足类卵库的种类组成和时空分布”(资助号:40806061)的资助下,课题组课题组先后在厦门港、近海和极地海区相继开展了与桡足类滞育相关的各项研究,重点研究的桡足类有二十多种,研究内容涵盖了桡足类滞育的生物学、生态学(包括生态遗传学)、生理学、卵库动力学以及滞育与微进化的关系等领域。主要研究桡足类滞育卵的形态、滞育与桡足类的季节演替、滞育卵的发生规律、滞育卵与即孵卵的生化和生理学差异、滞育卵对污染物的耐受效应、桡足类在河口区的驻留机制与滞育发生的关系、桡足类的卵库及其与水层种群耦合动力学、桡足类滞育发生的规律、桡足类滞育的生态遗传学及其与微进化关系等,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中国现代海洋技术成果
机器人焊接成形激光视觉自动检测技术
技术简介: 研发用于焊接机器人的激光视觉传感焊缝成形自动检测新方法和装置,应用激光视觉传感、模式识别和图像三维重建技术,建立焊接成形自动识别模型,实现不同空间位置和结构的焊缝成形检测。在机器人焊接的同时,在线判别焊缝成形的焊接质量问题,自动测量焊缝参数,并进行焊缝质量状态最优估计,改变目前靠人工检测焊接成形质量的状况,提高机器人焊接自动化水平。研发的系统可检测的焊缝包括:角焊缝、对接焊缝、环形焊缝、开(或不开)坡口焊缝、曲线焊缝等,并自动识别未焊满、咬边和未熔合等焊缝质量问题。 实现三维空间复杂焊缝的自动测量,测量参数包括:焊缝厚度、焊缝余高、焊脚高度、焊缝熔宽、未焊满、咬边和未熔合尺寸等,焊缝测量精度0.2mm。该研究成果已用于大型染色装备多种类部件三维空间复杂焊缝的机器人焊接成形自动检测,涉及三维空间复杂焊缝的自动识别、与焊接机器人和变位机的协调控制、焊接路径和焊缝成形检测优化、以及焊缝动态图像跟踪和焊缝尺寸测量视觉模型等技术。所研发的系统可自动检测出多种焊接缺陷,实现焊缝外形尺寸的自动测量,并且对焊缝成形质量进行自动评估,实现了大型染色装备的机器人焊接成形检测的自动化,焊缝检测效率比人工检测提高三倍以上,减轻工人劳动强度,提高了染色装备的焊接质量和生产效率。
中国先进制造与自动化技术成果
海洋生物活性肥
技术简介: 以从海生动物、植物体内提取分离的活性物质为主要活性成分,科学地配以大量营养元素、微量元素和(或)水溶性有机质制备适合多种瓜果菜蔬、经济作 物、粮食作物生长及园林绿化需求的高效生物活性肥。 关键技术和创新点: 1. 以海生动物(如虾、蟹)的外壳(通常是水产加工的废弃物)为原料,分离提取海洋 生物活性物质壳聚糖,进而制备促进瓜果菜蔬、经济作物、农作物生长发育和满足园林绿化需求的专用生物肥。 2. 以海生藻类(天然和人工培育的海藻)为原料分离提取海藻活性物,进而制备各种瓜果菜蔬、经济作物.农作物和园林绿化的专用生物活性肥。(另,提取活性物后的海藻残渣可用作有机肥的基肥或经简单处理后添加于畜禽饲料中) 3. 制备同时含有壳聚糖及其衍生物.海藻活性物的高效专用海洋生物活性肥。
中国现代海洋技术成果
抗辐射富锌亮菌多糖产业化
技术简介: 成果(技术)简介:亮菌是一种价值很高的食用兼药用大型真菌,我国民间流传作为治疗急慢性肝炎及胆道疾患的中草药。近年来,大量研究证明,亮菌的菌丝和发酵液多糖都具有抗炎、抗肿瘤、升白、护肝、促进造血机能、调节免疫功能等作用。 主要技术特点:药用真菌亮菌4.6208菌株经富锌培养,制备富锌亮菌多糖,该多糖经药效学试验揭示,具有明显的抗辐射作用。 应用领域及效益分析:抗辐射药是家庭药箱中的常备用药,同时,人们对锌元素的补充也很注重。因此如果按我国13亿人口计算,每人每年购这两种药的费用以10元计,则市场容量为130亿元。以销售额占市场份额的1%计算,可达1.3亿元。据测算:制造成本占20%,销售成本占50%,利税率占30%,为1950万元。一般情况下,税后利润占利税额的33%。因此,每年可获纯利约为1285万元。 投产条件:项目的实施建设包括菌株的菌种生产车间、接种车间、液态(培养瓶)静置发酵培养车间和富锌亮菌多糖提取分离纯化车间等。占地面积主要根据生产规模和企业的发展规划确定(100~500亩),要求水、电、交通运输便利。剂型可以是口服液、片剂、胶囊,生产厂区建设要符合GMP要求。总投资500~1000万(不包括厂房建设)。 合作方式:转让或面议。
中国生物与新医药技术成果
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仪器产业化及示范应用
技术简介: 本项目的研究目标是解决现有 COD、BOD、TOC、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和悬浮颗粒 物监测仪器的准确度、可靠性、稳定性问题,完善仪器性能,生产出符合市场需求、 得到用户认可的国产化仪器产品;研制适合大批量生产的工艺工装,建立产品的生产、 检验和测试标准;最终进行海上应用示范。通过项目的实施,完成满足技术指标的六 种仪器产品;编制完整的产品设计文件、生产工艺流程文件、质量控制文件,仪器生 产、检验和测试标准,使用维护手册,完成成果推广转化方案。
中国现代海洋技术成果
管线钢环焊缝焊接专家系统
技术简介: 成果简介:管线钢环焊缝焊接专家系统结合有限元、专家知识和推理、数据库、多库协同等技术,具有焊接工艺优化设计功能和焊接工艺评定指导功能。其主要特点包括:(1)建立了基于知识库的管道环焊缝焊接工艺设计的规则、设计标准和模型的知识表示方法,采用开放的数据库、知识库和动态链接库的设计理念和推理机制,实现了焊接工艺的推理。(2)具有知识的提炼、自学习能力、知识的升级的功能。(3)在管道环焊缝的实验数据的基础上结合有限元理论、利用专家知识和推理,极大地完善管道环焊缝焊接专家系统在焊接过程中的实际应用,具有很好的操作实施性。 成熟程度及推广应用情况:推广应用情况:管道科学研究院; 期望技术转移成交价格:面谈。 市场分析:适合于石油、天然气企业以及钢铁联合企业。 成果亮点:1、具有研究成果申请发明专利 1 项,软件著作权 1 件,企业标准3项;2、技术先进性:该技术将知识提炼、自学习等先进的 AI 技术应用于实际,降低了实验试错的工作量,极大缩短了焊接工艺参数制定周期。3、主要内容支撑了石油和化工自动化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中国电子信息技术成果
大载荷高精度高可靠性移动式升降工作台
技术简介: 该移动升降工作台应用于大型高档多功能展馆,用ipad遥控实现大吨位会议台与展览台全自动自由转换,具有高精度、高可靠性等特点。其控制部分采用智能控制,可在任意位置识别工作台当前状态并控制,有自动控制与手动控制两种模式,控制方式自由,运行安全可靠;其机械机构采用钢丝绳传动,很好的降低了系统运行时的噪声。
中国资源与环境技术成果
大型核电关键铸件的制备技术
技术简介: 项目简介及应用领域: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我国将大力发展核电。基于前期对核电厚大铸件选材的材料研究及其产品研发,系统地形成了大型核电关键铸锻件的制备技术,如核主泵叶轮、泵壳和阀体等大型铸件的全流程热加工制备技术,用于核电关键部件的热加工制造。技术特点(包含主要技术指标):通过纯净冶炼、新型浇注系统设计、铸造工艺优化设计和综合热规范控制等技术,控制铸件内部产生的气孔、夹杂、粗晶和裂纹等缺陷,实现大型核电厚大铸件的高性能制备。
中国先进制造与自动化技术成果
低能耗染色方法
技术简介: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类对环境的保护和能源的降低形势已是迫在眉睫。据统计,2014年染纱车间染色工序的染缸每年的动力用电量为22555121.42度,占此工序用电量的65%。最新的染色理论和实践证明,通过硬件(底座和纱笼)分区,按区域依次供给染液,实现大幅节电(约40%左右)。如需在我们现有设备基础上如借鉴和应用,基本上有两种途径:一是,硬件实现,对现有染缸底座和纱笼改造,但其成本高、周期长;二是,软件实现,通过提炼核心原理,其分区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分时供给染液,而分时供液才是其真正核心。本项目所研究的,正是验证从软件上实现分时染色的可行性。我们在研究染色质量及染色工艺的过程中,首次尝试让染缸的主泵采用循环运行方式,该循环运行的一个周期包括主泵运行期和主泵停止期,在主泵运行期,染液在纱线中循环穿透一段时间,然后进入主泵停止期,染液自行渗透到纱线内部,一段时间后,又再次进入主泵运行期,再次让染液在纱线中循环穿透一段时间,如此往复。后续对所染纱线的染色质量进行研究发现,在一些主泵循环运行方式下,不仅能够保证染色质量,主泵耗能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减少。 由此,我们对主泵循环运行过程中的时间参数进行了探索,当主泵运行期时长过长而停止期时长过短时,达不到节约能耗的目的;当主泵停止期时长过长而运行期时长过短时,被染纱线的内层与外层容易出现染色不匀等染色质量问题。因此为了在保证染色质量的同时,达到节约能耗的目的,必须合理控制主泵运行期时长与主泵停止期时长。最后得出结论:当控制主泵运行期时长为主泵停止期时长的1.5~3.5倍时,可以在保证染色质量的同时,节约能耗。此外,当控制主泵运行期时长为主泵停止期时长的2.0~2.5倍时,与传统的染色工艺相比,染色质量相当,且可以节约40%以上的能耗。改进1:调整主泵运行工艺。将传统的染缸的主泵一直在高速运行方式调整为主泵运行期和主泵停止期。改进2:升级染缸控制软件。部分染缸控制软件版本较低或功能不齐,需更换控制器和软件,以实现程度控制。
中国先进制造与自动化技术成果

分享到各大社区

  • 中文

    /
  • ENG

    /
  • PYC

    /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