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

    /
  • ENG

    /
  • PYC

    /

资源&服务 |

科技服务云超市
首页 > 资源&服务 > 找技术
国家/地区
行业领域
服务类型
搜索
企业级协同移动办公平台
技术简介: 成果概况: 随着智能手机的逐年普及,移动办公已经变得不可或缺,然而,不少政府部门及 大中型组织却发现,已经使用多年的办公应用仍只有 PC 端,办公迫切需要移动化。 与此同时,企业的各种应用越来越多,不论是使用者还是维护者,都要花费很多额外 的精力来逐个使用,体验非常糟糕。 统一协同移动办公平台,通过统一的移动 Work 平台集成了 OA 办公、工作看板、 业务审批、即时通信和各种业务管理系统。 技术特点: 1、统一性移动办公平台;2、连接各类应用,打破信息孤岛;3、即时通信,方便内部沟通;4、工作任务尽在掌握;生产条件及市场预期: 开发技术成熟,适合相关企业、高校,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中国电子信息技术成果
一种燃气灶环保节能罩
技术简介: 成果简介(技术分析和应用前景分析):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的燃气灶燃烧产物热烟气及火焰裸露于空气中,热量未得到充分利用且污染环境的问题。燃气灶环保节能罩包括配风器和再辐射罩,配风器是放置于燃气灶火盘周围的一个环形组合体,包括环形圈和环形挡板,环形圈周向开设通风孔,环形圈外套有环形挡板,为燃烧提供适量的二次空气;再辐射罩是装配在配风器上部的传热装置,为三层结构体,内层为辐射涂层,中间层为隔热层,外层为不锈钢包壳,配风器通过再辐射罩下部设置的环形支架与其镶嵌连接,以支撑再辐射罩。本发明能提升燃气灶的热效率、降低一氧化碳及炭黑排放,而且结构合理简单、使用方便。
中国新能源及节能技术成果
基于多传感器融合的智能双通道靶控输注系统研发
技术简介: 项目组医工结合,整合临床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学、药理学、自动控制、嵌入式系统设 计等方面的专家提供理论及技术支撑。由高、中、初级以及研究生团队等层次及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组成;项目组申报人与参与人1 、2、3有着长期的、良好的前期课题合作基础,其他参与人均为申报人的硕士研究生,在组织架构上可为项目提供全方位的保障。本项目依托申报单位全权管理、监督经费的各项使用细节,提供相关研究场地与仪器的使用,由全军临床麻醉中心申报人牵头,负责整个项目的组织,保障项目顺利实施。项目研发的系统是国内外医疗设备中最先进、最超前的,也是医疗设备自动化、智能化的必然选择,具有广泛应用前景,没有成果风险。所在单位可提供良好的设备、场地与技术支撑,具有严谨的科研与业务管理规范,保证了本项目的攻关和研发可以顺利进行,研究条件没有风险。本项目跟进国际前沿技术,理论及技术成熟度较高;且项目依托单位有良好的理论及技术基础,能够确保本项目的实施。因此,本项目在理论和技术上无风险。
中国生物与新医药技术成果
带钢连续热处理热过程模型与工艺优化
技术简介: 成果简介:带钢连续热处理(包括立式炉、卧式炉)过程是冷轧和热轧带钢生产的重要工序,该过程是在带钢成分确定的情况下,依靠控制热量传递过程来控制带钢内部微观结构的演化,最终完成金相组织的转变,达到控制带钢力学、电磁等性能的目的。因此,温度控制是带钢热处理过程控制的核心,也是热处理质量的根本保证。为了解决带钢连续热处理炉优化控制的技术难题,并克服半理论或纯经验控制模型严重依赖于现场、难以移植和泛化能力有限的不足,本成果基于传热机理模型对带钢在连续热处理炉内的传热过程及其优化控制策略展开相关的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本成果瞄准带钢连续热处理热过程模型研究,基于传热学的基本原理,精确解析退火炉内辐射换热、对流换热(喷气快速冷却、喷气快速加热)、接触换热(炉辊与带钢之间)、喷雾冷却等传热过程,开发带钢在热处理过程中的温度分布预测软件,准确预测带钢温度分布(包括稳定工况和工艺过渡工况),带钢温度预测的典型精度在±2.5%以内(90%以上的命中率),为提高带钢连续热处理的产品质量奠定了基础。在带钢温度精准预测的基础上,基于可行工况集和最优化方法,建立了炉况参数优化策略,大大降低带钢连续热处理工艺切换的效率。 成熟程度及推广应用情况:目前处于推广应用阶段;推广应用情况:本项目成果目前已经在重庆赛迪热工环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上海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武汉钢铁(集团)公司等进行应用推广。 期望技术转移成交价格:面谈(根据功能需求而定)。 市场分析: 本成果拟技术转移的公司主要为带钢连续热处理、带钢连续热涂镀的生产企业。 投资估算和经济效益分析: (1) 针对某公司带钢连续热处理机组(斯坦因公司提供的设备,带钢最小厚度 0.17mm,机组速度 880m/min),利用本项目成果提出的“带钢温度动态预测模型”,实现了工艺过渡过程的数值仿真,计算精度偏差≤3%,所开发的工艺过渡参数优化仿真系统,大大降低了工况切换的周期。(2) 针对某公司不锈钢带钢连续退火机组(Andritz 公司提供的设备,冷/热两条机组),开发了不锈钢带钢热处理仿真系统,仿真精度偏差≤2%,新产品退火工艺制度自动生成,降低天然气消耗 5%以上。(3) 针对某公司不锈钢生产线,也是全球最大不锈钢退火酸洗生产线(中外炉公司提供的设备、年产 70 万吨、厚度 0.4-8mm,宽度 1500-2100mm,采用边中边冷却技术),不锈钢带钢热处理仿真系统,仿真精度偏差≤2%。为机组参数的优化和新钢种/新规格的生产提供指导。(4) 针对某公司汽车板连续退火立式炉(年产量 99 万吨,厚度为 0.30~2.50mm,宽度为 900~2080mm),采用本项目成果,开发了炉内热过程仿真软件,模型预测误差在 2%以内的命中率达 90%以上。为相关设备节能改造、带钢热处理质量提升提供指导。 成果亮点:本成果,对连续热处理炉内带钢温度的预测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工艺过渡工况的带温预测和优化策略为本项目成果的重要特色,同时本项目成果可为退火炉工艺参数优化、新钢种的生产、热过程诊断、退火炉的设计等提供准确的数字化支撑。
中国新能源及节能技术成果
高耐波、高弹性、高抗流深水网箱养殖系统装备技术
技术简介: 深水网箱养殖是一种新型养殖模式,对促进广东省渔业产业调整结构、转变渔业经济的增长方式,拓展养殖空间、解决近海广大渔民生计问题意义重大。实践证明:1个60米周长深水网箱可产鱼30吨,是普通网箱的100倍以上,相同用海面积产量是普通网箱的20倍。目前广东深水网箱发展还面临一些突出问题,特别是结构安全问题仍是制约广东省深水网箱发展的主要因素。研制出高耐波、高弹性、高抗流深水网箱养殖系统是有效解决广东深水网箱产业发展的关键。 一、主要研究内容: 1-高耐波、高弹性、高抗流深水网箱养殖系统水动力协同技术; 2-部件化、模块化、标准化深水网箱框架成型技术、弹性锚泊技术、高抗流网衣装配技术; 3-深水网箱养殖园区构建及生产模式 二、关键技术指标 1-高耐波、高弹性、高抗流深水网箱养殖系统17级台风下结构安全率达75%; 2-建立部件化、模块化、标准化深水网箱生产线,年产2500台套 构建深水网箱养殖产业“互联网+”生产模式,并建立示范园区
中国现代农业技术成果
抗菌肽基因工程生产技术
技术简介: 成果(技术)简介:阳离子抗菌肽是新型的天然抗菌物质。生化提取和化学合成价格昂贵。我们开发了阳离子抗菌肽重组表达技术,产量高,分离纯化简单。技术实用,生产成本较低。 主要技术特点:表达产量达几百毫克/升,建立了原核(大肠杆菌)和真核(酿酒酵母)表达系统,可胞外分泌表达。 应用领域及效益分析:用于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和兽药等领域。可代替传统抗生素、化学添加剂、乳酸链球菌素等。安全可靠,无残留,不易产生耐药菌株。 投产条件:实验室小试成熟。 合作方式:技术转让或面议。
中国生物与新医药技术成果
非晶态合金在消费电子产品的应用研发
技术简介: 一、课题来源与背景 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智能电视等高端产品正在走入普通消费者家庭。通过智能化、兼容性的不断提高、刺激消费电子市场的消费,进而促进我国消费电子行业的发展。 过去,智能型手机材料全部为工程塑料或者金属机壳,金属手机材料主要使用的是铝合金材料和镁合金材料。但是铝合金材料成本较高,不耐磨且易掉漆和不耐划痕,镁合金材料在后续处理过程中往往需要进行表面处理,而表面处理工艺往往会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造成生产成本的增加。因而,寻找一种具有金属特性并具有塑料成型特性的合金材料作为手机等消费电子产品材料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而非晶态合金具有这种优异性能,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受到了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二、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 本技术技术原理:选择Zr基合金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感应熔炼方式进行大吨位坩埚进行熔炼,通过对非晶合金成分、熔炼工艺、母合金质量和压铸工艺等优化研究,开发了具有良好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的Zr-Al-Fe-Cu体系非晶合金。性能指标:非晶形成尺寸为19.602mm,强度≥1844MPa;目标产品铸件平面度为0.0047mm,机加线性公差为0.009mm,最小厚度达到0.311mm,成品率达到94.5%。 三、技术的创新性与先进性 本技术创新开展Zr基非晶合金在消费电子领域的应用研究,实现了该领域的材料和制备技术的创新,在合金成分及其熔炼方式、合金回收再利用技术方面都取得了进步,满足了非晶态合金作为消费电子产品的工业化应用。而目前,国内关于非晶态合金的研究工作主要着眼于基础科学问题的研究,应用主要围绕磁性非晶态合金进行,而鲜有关于非晶态合金其它应用的相关报道,尤其是非晶态消费电子产品的成型。本技术的研究及应用,对于鼓励和带动广东省消费电子行业实现技术创新、调整产品结构、促进转型升级、提升消费电子行业产业链整体竞争力、促进形成高技术产业集群,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中国新材料技术成果
丹皮活性物质的综合制备技术
技术简介: 成果(技术)简介:本项目以安徽富产的道地药材-牡丹皮为加工对象,集成采用速冻结晶、切向流超速、层析等现代分离技术等,开发出高附加值的丹皮酚、丹皮多糖、丹皮总苷等活性物质,并提高了资源综合利用价值;利用该活性物质进行了相关药用功效研究,并首次证实了丹皮的多糖活性成分具有降血糖作用。 本项目实现了丹皮多糖、丹皮酚、丹皮总苷等活性物质的综合制备,部分产品填补国内空白,成果居国内领先水平。 主要技术特点:(1)创建丹皮活性物质综合制备新工艺:集成采用速冻结晶、切向流超速等,实现了丹皮酚、丹皮多糖和丹皮总苷综合制取,提高了丹皮原材料利用率和产品附加值;且制备工艺简单,经济环保,实现了工业化生产,经济效益显著。(2)创建温水浸提+切向流超滤分离技术的联用,制备高活性的丹皮多糖:温水浸提和切向流超滤技术的联用,解决了生产中多糖制备工艺复杂、生物活性难以控制的技术难题,最大程度保留了丹皮多糖的活性。(3)丹皮酚精制加工技术创新:水蒸气蒸馏结合交替速冻结晶技术,丹皮酚结晶时间缩短,试剂消耗减少20%以上。丹皮酚的得率和品质(纯度达99%)大大提高。(4)集成温水浸提+切向流超滤+大孔树脂吸附技术,高效精制丹皮总苷:基于丹皮多糖和丹皮总苷的分子量大小差异,采用切向流超滤实现两者的有效分离;优选大孔吸附树脂分离进一步纯化丹皮总苷,操作简便,生产效率显著提高。与其他分离技术相比,本项目的制备工艺有以下显著的特点:①实现了提取与分离过程的集成化;②实现了原材料的综合利用与优质产品的高效制备;③解决了丹皮多糖活性难以控制与提取率的技术难题;④丹皮酚结晶效率和产品纯度大幅度提高;⑤分离效率高、设备适应性较强;⑥工艺环保、生态效益好。 应用领域及效益分析:本项目在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均达到或超过文献报道水平。开发的丹皮多糖的降糖功效及规模化生产应用为开发降糖药品和糖尿病保健品奠定了基础。丹皮酚和丹皮苷具有良好的抗菌、抗炎等作用,有着广阔的市场和应用前景。
中国生物与新医药技术成果
低倍率超长循环寿命的锌离子电池项目
技术简介: 碱性锌电池在一次性电池市场占据重要地位。然而,使用碱性电解液使得负极锌枝晶严重,循环寿命低。锌离子电池作为一种新兴的二次电池,具有成本低、环境友好、本质安全性和高能量密度等优点,同时,使用中性电解液有效缓解了锌枝晶问题,相对于碱性锌电池,循环寿命大幅提升,是未来大规模电能存储应用最有希望的竞争者。以二氧化锰为代表的锰基化合物具有资源丰富、成本低、环境友好、比容量和放电平台高等优点,将锌离子电池推向商业化应用的新台阶。由于在放电过程中,二氧化锰的电子因Janh-Teller 发生歧化反应,部分锰溶解于电解液中造成容量不可逆衰减进而导致循环稳定性下降;同时,在锌离子充电过程中,不均匀沉积所带来的锌枝晶使得循环性能降低。特别注意的是在小电流充放电时,容量衰减更加明显。因此,提高锌离子电池循环稳定性是目前锌离子电池产业化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本项目通过微结构调控及过渡金属掺杂等策略,减轻二氧化锰在放电过程中的Janh-Teller 畸变,使锌离子电池在 0.3A/g 的小电流密度下循环 500 次,容量保留率达到 80%以上,以实现低倍率超长循环寿命锌离子电池。
中国新能源及节能技术成果
羊蹄甲属观花树种种质资源鉴评与高效快繁技术研究
技术简介: (1)项目申请专利1件。(2)项目通过综合评价研究方法筛选出宫粉紫荆优良新品系1个。(3)项目总结了羊蹄甲和宫粉紫荆的种植栽培技术。(4)项目通过测定总结得出宫粉紫荆轻基质育苗结果1份。(5)项目通过评价不同浓度指数施氮总量对羊蹄甲生理指标的影响,为羊蹄甲栽培提供理论依据。(6)项目通过羊蹄甲属的命名来由、植物化石考古记录、现存古树资源调查结果、植物志考证、文艺作品五个方面对该属进行考源,辨析其名实并追溯观花历史文化,丰富了岭南花文化。
中国现代农业技术成果

分享到各大社区

  • 中文

    /
  • ENG

    /
  • PYC

    /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