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服务 |科技服务云超市 |
|
![]() |
首页 > 资源&服务 > 找技术 |
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在复杂环境下的力学性能研究 | ![]() |
|
技术简介: 若要将缓粘结预应力技术在大量的临海结构工程、受到盐水侵蚀的城市地下空间顶板等大跨度结构中推广应用,必须先解决该类型构件在长期荷载与氯盐腐蚀共同作用下的耐久性问题,以及受氯盐腐蚀后构件的抗弯承载力问题。本院针对荷载与氯盐共同作用的复杂环境下缓粘结预应力构件进行试验研究,主要取得以下创新成果:
1. 首次进行了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在荷载与氯盐干湿循环共同作用下侵蚀试验,得出以下结论:(1)验证了横向裂缝对氯离子输运和钢筋锈蚀的影响,建议采用裂缝宽度与保护层厚度的比值作为衡量横向裂缝对氯离子输运和钢筋锈蚀的影响程度指标更为恰当;(2)验证了缓粘结预应力构件能够通过减小裂缝宽度,减缓氯离子的渗透速度达到增强构件的抗氯盐腐蚀能力的目的,同时缓凝粘合剂和外保护套也提高了缓粘结预应力体系的抗腐蚀性能;(3)验证了在钢筋锈蚀程度相当的情况下,缓粘结预应力梁能够承担更大的荷载比,其受力性能更佳。
2. 建立了考虑荷载作用和力学损伤对缓粘结预应力构件氯离子扩散影响的多物理场耦合三维数值分析模型,并基于该数值模拟模型基础上对多因素作用下氯离子扩散系数理论模型进行修正。该数值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拟合良好,说明该数值分析方法合理可行。
3. 进行了氯盐侵蚀后的缓粘结预应力梁加载试验,验证了在完好极限承载力相同的条件下,锈蚀缓粘结预应力梁相比于锈蚀无预应力梁抗裂性能较好,抗弯极限承载力高,极限挠度和塑性发展较小,延性较好。 |
||
中国新材料技术成果一起共享 |
粉煤灰等工业固废制备生态透水砖新技术 | ![]() |
|
技术简介: 此技术旨在以粉煤灰等固废作为粘结剂粉料,以煤矸石、陶瓷渣等作为骨料进行级配,级配后的原料进行陈腐、压摸成型,丕体烧结,制备出结构、性能优良的新型生态透水砖。 |
||
中国新能源及节能技术成果一起共享 |
固体有机废弃物好氧发酵处理设备 | ![]() |
|
技术简介: 本项目属于固体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领域。 据统计,我国包括农林废弃物、畜禽粪便、市政污泥、厨余垃圾在内的有机固体 废弃物年产量已经超过 20 亿吨,其资源化利用率不到 50%,处理处置压力巨大。山东 省科学院能源研究所开发了用于固体有机废弃物好氧发酵的滚筒式处理设备,具有操 作简便、处理速度快、智能化程度高、臭气排放量低、应用范围广阔等优点,可用于 处理畜禽粪便、农林废弃物、厨余垃圾和市政污泥等废弃物,处理量 5-20 吨,处理 周期 5-7 天,发酵温度可达 70-80℃,可在实现远程监测温度、湿度、氧气和二氧化 碳等指标,并能根据参数自动调节通风、转速等技术参数。开发了具有耐高温、生物 除臭、污染物降解功能的微生物菌剂,能够根据不同物料特点和用户需求进行调配。 开发的固体有机废弃物好氧发酵处理设备具有占地面积小、适应性强的特点,可广泛 用于畜禽养殖场、堆肥企业、污泥和厨余垃圾的减量化和资源化处理,处理后的产品 可以用作有机肥、园林绿化土、土壤改良基质等,也可用于焚烧发电、生物质气化等 行业,从而实现固体有机废弃物变废为宝的目的。 |
||
中国新能源及节能技术成果一起共享 |
道路施工工程中起重机械的安全风险评估方法研究及应用 | ![]() |
|
技术简介: 本项目以使用在道路建设领域内的起重机械为研究对象,对其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研究。通过理论分析,经验总结,并结合通过收集调研分析起重机有限量(故障\失效模式)数据,建立对应的失效模糊数据库。从而找到找到适宜在道路建设施工条件下的起重机械的安全评估方法。
“道路施工工程中起重机械的安全风险评估方法研究及应用”在工程应用中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1、综合分析了道路建设施工起重机械在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漏洞、原因及其对策,为改进管理提供了参考;2、收集统计了部分道路施工起重机械的失效及故障类型,建立有限的失效模型数据库,以便于对该类起重机械的高风险点进行预判,并在此基础上编制了《道设施工起重机械安全评估方法》,用于指导实践应用。由于种种原因,道路施工起重机械在安装、拆卸及使用过程中多次发生较大事故,给人民及财产安全造成很大损失,所以,在投入使用前对起重机械的管理制度及设备本体安全状况进行全面评估,找出存在安全风险的漏洞并予以及时整改,以提高其安全使用水平就非常必要。但迄今为止,国内对于道路建设施工起重机械尚没有完整的评估标准可用。本研究项目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填补该项空白。 |
||
中国电子信息技术成果一起共享 |
移动锥形束 CT | ![]() |
|
技术简介: "1.主要面向医疗精准诊断和治疗领域,目前已经在骨科诊断方面进行了临床实验,并得到了专家和临床大夫的一致认可。
2.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将会逐渐应用到身体胸腹部等部位的疾病诊断和治疗。
3.同时,随着5G医疗和智能化的普及,患者将不必亲自去大型医院做CT检查,可以随时随地在社区医院等地方拍摄CT影像,并通过智能终端传输给云端的大夫,进行及时和便捷的检查。" |
||
中国先进制造与自动化技术成果一起共享 |
《模板工程安全自动监测技术规程》T/CECS 542-2018 | ![]() |
|
技术简介: (1)基于模板工程施工安全自动化监测方法研究成果和现有施工安全自动化监测技术基础,提出了自动化监测的方案要求、自动化监测模板支撑系统分类标准、自动化监测项目及监测流程。(2)开展系列专项科研课题,重点解决面板变形、立杆轴力、水平位移、支架倾角的自动化监测技术问题,并对这4种监测项目的实施方法和测点布设作了详细规定。(3)围绕实现模板工程安全自动监测技术的要求,规定了监测系统的组成部分:传感器、监测仪、报警装置及系统配套软件,及各部分的功能要求及技术指标。(4)在工程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和规定了现场监测的实施要求,监测的预警值、报警值取值要求及监测中的信息反馈要求。(5)对监测数据的分析、报告撰写、报告提交作了具体的规定。 |
||
中国电子信息技术成果一起共享 |
废杂铜制备高品质黄铜合金技术及装备 | ![]() |
|
技术简介: 成果简介:以废杂黄铜直接材料化生产高精度易切削黄铜材为目标,发明了废杂黄铜熔炼制备易切削黄铜用除铁精炼剂,实现了保锌除杂和黄铜制品成分精确控制;成功研发了双联体并联熔炼炉及机械捣料搅拌等熔铸成套装备,日均产量提升 45%,单位能耗下降 12.5%,设备自动化程度高、热能利用效果好;集成创新了铜线和铜棒连续自动化生产技术,并建成了生产线,提出了黄铜合金塑性变形的微区调整和控制技术,提升了铜合金产品的力学性能,实现了高精密近终形异型材的直接制备。该项目集成创新了废杂铜精细化预处理工艺和设备配置,大幅提升了废杂铜的处理工效,保障了产品质量和性能的稳定,并建成了 10 万吨年产能的生产线。
成熟程度及推广应用情况:建成了 10 万吨/年产能的高精密易切削黄铜材生产线,技术重现性好、成熟度高。
市场分析:目前国内相当比例的铜合金其原料均来源于废杂铜资源,而这些废杂铜大部分来源于国外进口。2018 年 4 月 20 日,生态环境部将包括以回收铜为主的废电机等(包括废电机、电线、电缆、五金电器)等 16 个品种固体废物,从《限制进口类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目录》调入《禁止进口固体废物目录》,自 2018年12月31日起执行。上述规定将对我国废杂铜原料的进口产生较大影响,会加速我国内废杂铜原料需求的大幅增加。比较来看,我国废杂铜尚未制定较为详细的废杂铜分类标准,分类程度和水平较低,导致我国废杂铜原料成份波动较大,杂质元素含量较高,这将对废杂铜熔炼、熔体净化及铸造过程带来较大影响,所以亟需开发针对我国这类“多组元、高杂”废杂铜原料的熔炼、净化及铸造技术。
投资估算和经济效益分析:示范企业经济效益逐年大幅提升,近三年实现销售额新增近 9 亿元,新增利 润 1000 余万元,共创利税近 3025 万元。
成果亮点:1.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研究成果已申请发明专利6项;2. 技术先进性:整体工艺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3. 成果获得 2016 年中国循环经济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
||
中国新能源及节能技术成果一起共享 |
基于微藻养殖的猪场沼液生态净化与藻菌复合饲料添加剂生产耦合技术 | ![]() |
|
技术简介: 成果简介:为解决猪场养殖废水污染严重,直接排放给环境带来压力,同时造成资源浪费的问题,本项目以猪场粪水经厌氧发酵后的沼液为培养液,驯化并培养小球藻,利用微藻光合自养生长过程对N、P的快速吸收,达到沼液净化和再利用目的;以获得的小球藻藻浆为主要原料,加入微生物菌剂,进行三级发酵生产藻菌复合饲料添加剂。该项目的运行,能将沼液净化与微藻生物量高值化利用技术有机耦合,实现资源循环再利用,可为沼液的综合利用提供一条有效途径。 |
||
中国资源与环境技术成果一起共享 |
家庭心电监护系统产业化重点问题攻关 | ![]() |
|
技术简介: |
||
中国生物与新医药技术成果一起共享 |
一种发白光的稀土-高分子纳米球的制备方法 | ![]() |
|
技术简介: |
||
中国新材料技术成果一起共享 |
中文
/ENG
/PY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