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

    /
  • ENG

    /
  • PYC

    /

资源&服务 |

科技服务云超市
首页 > 资源&服务 > 找技术
国家/地区
行业领域
服务类型
搜索
窄线宽光纤激光器
技术简介: 以自主研制的高性能分布反馈光纤激光器(DFB-FL)为基础,激光输出保证稳定 单一纵模,线宽小于 3k Hz,输出功率大于10mW,产品具有线宽窄、相位噪声低、 功率稳定性好等特点,性能指标达到或超过国外同类产品水平,适用于分布式传感、 干涉传感、相干通信、激光雷达等领域。1.波长 1525~1565nm 2.功率 > 10 mW 3.偏振性 DOP=1 4.功率稳定性 < ±1% (8hrs) 5.工作模式 单模连续波 6.单纵模、线宽<3k Hz *RIN<-100dB/Hz@Peak 7.频率稳定性 < 20 MHz (1h)
中国电子信息技术成果
丛生竹重组材制备关键技术研究
技术简介: 以广东主要竹种麻竹和粉单竹为研究对象,开展两种竹材制备重组材关键技术研究: (1) 针对重竹地板竹单元的分离程度低,利用竹基纤维复合材料制造技术平台技术,设计和筛选了麻竹和粉单竹点裂刻痕疏解技术,两个竹种制备的单元材料吸水率均高于80%以上,浸渍时间较现有工艺下降50%,实现产品性能可控; (2) 开展了浅炭处理工艺对板材性能影响研究,研究结果认为采用本疏解方式,生产过程中如不考虑表面颜色问题,节约劳动成本和生产成本; (3) 针对重竹地板增强树脂单元难以均匀渗透,采用多级浸胶的方式对竹束进行施胶。从研究结果看,多级浸胶实现了胶黏剂均匀导入,采用7 %低固含量胶液和高固含量胶液相结合方式的二次浸渍压制板材与一次浸胶20 %固含量压制的板材相比,板材性能差别不大,显著节省板材的压制成本。 (4) 明确了麻竹和粉单竹制备竹重组材的最佳工艺参数;通过改变单元材料形态,板材密度分布均匀性明显改善。 (5) 项目开发了具有防白蚁功效的酚醛树脂,可制备具有防白蚁功效的竹重组材,板材抗白蚁等级可达到9级以上,满足户外使用要求;通过项目开发的防霉剂,开发出具有防霉功效的竹重组材,在户外环境中的防霉时效可达3个月以上,可满足企业对竹重组材的防霉要求;同时项目首次采用EDX技术,实现防霉剂在材料中的追踪技术。
中国现代农业技术成果
超疏水仿生数控加工刀具
技术简介: 团队所制备的超疏水仿生数控加工刀具。其刀具前刀面和后刀面具备微突起和微凹槽组成的两段式微观形态、刀尖圆弧半径处拥有锯齿状纳织构、并超音速火焰喷涂硬质颗粒包覆固体润滑剂涂层;采用纳秒激光加工技术在刀具前刀面和后刀面制备由微突起和微凹槽组成的两段式微观形态,以减小刀-屑接触面积、减轻刀具与切屑之间的摩擦,收纳硬质磨粒;同时,为使刀尖切入工件更加平缓无阻力,采用飞秒激光加工技术在刀尖圆弧半径处加工间距约为300-400nm,深度约为100-150nm 锯齿状纳织构;然后采用超音速火焰喷涂技术将硬质颗粒包覆固体润滑剂粉末配置成悬浮液涂覆于刀具微观形态表面,达到超疏水与减摩双重效应。室温力学性能:维氏硬度>20GPa,抗弯强度>700MPa,断裂韧性>8MPam/2。高温(800-1200C)力学性能:抗弯强度>450MPa,断裂韧性>6MPa.11/2
中国先进制造与自动化技术成果
一种氮化钛/氧化铝微滤管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技术简介: 本发明提供一种氮化钛/氧化铝微滤管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其以氧化铝微滤管为基材,并在氧化铝微滤管表面覆盖一层氮化钛。氮化钛层与电源负极相连,并作为电解的阴极,阴极逸出的氢气气泡产生的机械作用力,可以防止固体颗粒的附着,防止过滤材料的过滤性能下降。
中国资源与环境技术成果
机器人基础理论及装备研究
技术简介:
中国先进制造与自动化技术成果
3D打印用高品质球形钛合金粉末制备关键技术及构件成型工艺研究
技术简介: 本研究采用国际先进的等离子体制粉方法,制备满足的3D打印要求的高性能钛合金粉末。制备出的钛合金粉末钛合金粉末含氧量90%;并对制备出的高品质球形钛粉,进行激光3D打印成型。最终获得3D打印用高品质球形钛合金粉末的制备工艺及构件成型工艺。
中国新材料技术成果
工业机器人及自动化装备
技术简介: 开放式关节型机器人控制系统采用“NC嵌入PC”的架构,采用国产运动控制器,针对国产运动控制器内部功能模块固定、开放性不强的问题。构建了多维空间伪线性二次插补机器人控制器架构,提出了实时位置逆解规划方法,先后研发了6kg六自由度关节型机器人、50kg六自由度关节型机器人等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关节型工业机器人、自主视觉引导+二维码定位的AGV产品,并实现了系列化、产业化;以自主研发的工业机器人、移动机器人为核心,研发的“精密铸造智能制造系统”、“刹车片压制智能制造系统”、“汽车制动油泵壳体智能制造系统”、“轴承圈智能车削制造系统”、“工程巨胎智能挖槽统”、“蓄电池智能灌铅系统”等一批智能制造系统已在实际生产中应用,实现经济效益1亿元。
中国先进制造与自动化技术成果
一种含镍生铁制备硫酸镍溶液和电池级磷酸铁的方法
技术简介: 一、课题来源与背景近年来,随着高品位硫化镍矿的枯竭及氧化镍矿的过度开采,低品位红土镍矿已经成为生产含镍生铁的主要原料。为了解决红土镍矿的合理利用问题,以低品位红土镍矿为原料,煤粉为还原剂,采用直接高温还原法将矿石中的镍和铁的氧化物还原富集成中低镍生铁。目前对中低镍生铁的工业应用,对其研究也仅仅停留在将其作为冶炼不锈钢原料的层面上,产品的附加值不高且处理成本较高。而随着新能源技术和储能技术的发展,锂离子电池由于具有工作电压高、能量密度高、自放电小、寿命长、无记忆效应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而与其它类型的化学电源体系不同,锂离子电池的正负极材料仍在不断创新和发展。以正极材料为例,目前市场上大量使用橄榄石状的LiFePO4,而因为国家政策标准和行业标准的不断提高,比容量更大、循环寿命更长、充放效率更高的层状LiNixCoyMnz三元镍基正极材料作为动力电池的主流正极材料也不断发展。含镍生铁中含有两种正极材料的原材料,其中镍金属更是目前市场上需求量较大的小金属。利用中低品位的含镍生铁制备硫酸镍和电池级磷酸铁不仅能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还能降低中低含镍生铁的除杂的处理成本。 二、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镍生铁制备硫酸镍溶液和电池级磷酸铁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原料预处理,含镍生铁经干燥、破碎成粉状,并过筛进行成分检测;(2)酸浸处理,使用混合酸对步骤(1)所得筛下物进行常压酸浸,经过固液分离后得到滤液,酸浸温度为50~90°C,酸浸时间为3~8小时;(3)沉淀处理,在使用沉淀剂保持步骤(2)中滤液pH值的条件下,同时加入氧化剂对滤液中的二价铁进行氧化,采用控制结晶法制备磷酸铁沉淀,反应后过滤、洗涤后得到含镍滤液和磷酸铁沉淀;(4)磷酸铁干燥处理,磷酸铁固体经90~120 °C真空干燥后得到电池级无水磷酸铁产品;(5)含镍滤液萃取处理,将步骤(3)中的含镍滤液进行收集,使用已稀释后的萃取剂萃取镍,静置,分离得到含镍萃取有机相和含杂质萃余液。(6)反萃得到硫酸镍溶液,用3~5mol/L的H2SO4溶液从步骤(5)得到的含镍萃取有机相中反萃取镍,得到纯净的硫酸镍溶液,萃取有机相可重新皂化循环利用。制备硫酸镍溶液技术指标:(1)杂质含量Fe、Co、Mg、Ca、Cr≤0.01g/L;(2)镍含量Ni≥65g/L。 三、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本发明含镍生铁制备硫酸镍溶液和电池级磷酸铁的方法具有如下技术优势:利用含镍生铁制备硫酸镍和电池级磷酸铁的方法可以有效利用含镍生铁中的有价金属,通过湿法工艺提取得到电池级的磷酸铁产品以及高纯度的硫酸镍溶液,从而提高含镍生铁的利用价值的同时,降低了含镍生铁的处理成本,整个工艺的镍、铁的回收率均高于95%。
中国新材料技术成果
柔版连线喷码及分通道检测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技术简介: 1、关键技术(1)反向电眼追踪定位: 通过印刷色座生成定位色块,与承印物的反射光触发高灵敏度光电传感器,将角位移转换成电信号输送至喷码控制中心。(2)正反双面打印异常报警: 通过导纸辊将纸张反转,双喷头精度,1200* 960dpi, UV固化墨水,速度高达150-160米/分,数据自动查重,异常报警。(3)在高速移动承印物通过双相机和电眼采集的双面喷码信号,经控制中心处理,反馈到剔废装置执行。(4)以上三点涉及本项目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公告号 CN210052167U,一种承印物上双面二维码的关联装置。(5)分通道独立检测+剔废: 高度差鱼鳞收纸衔接技术,实现模切后精准定位,通过上述16K高速线阵双相机采集图像,分割生成单独检测区的数据,输送至剔废执行环节,实现在线不停机剔废。(6)高速不停机喷印功能:多头前后无缝拼接,使每个喷印单元在横向与纵向两个维度上精度及速度翻倍,并使堵头率大大降低。
中国先进制造与自动化技术成果
一种对二氧化碳敏感的镧-二氧化锡纳米纤维膜
技术简介: 技术分析:该技术以锡的无机盐为原料,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了La-SnO2纳米多孔纤维,通过丝网印刷法制备成膜,然后封装成器件。该传感器制备简单,成本低,可重复性好,稳定性高,且对二氧化碳(CO2)具有优良的气敏性能。 应用前景分析:近年来,CO2产生的温室效应使气候变化异常、自然灾害频发和疾病增多等已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此外,在室内空气质量监测、农业生产、清洁能源技术、化学化工等领域,也需要对CO2浓度进行严格控制。因此,研制性能优异的CO2传感器已成为目前国内外研究热点。当前,检测CO2的手段主要包括红外、电化学和电阻式传感器检测法。其中,采用红外法检测CO2所需成本太高,电化学传感器又存在易漏电、寿命短等问题。而我们研制的La-SnO2电阻式传感器体积小、操作方便、成本低廉、灵敏度高、响应时间和恢复时间短等,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和前景。
中国资源与环境技术成果

分享到各大社区

  • 中文

    /
  • ENG

    /
  • PYC

    /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