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服务 |科技服务云超市 |
|
![]() |
首页 > 资源&服务 > 找技术 |
农业废弃物生产天然气、有机肥多联产项目 | ![]() |
|
技术简介: 本项目以秸秆、粪便等有机废弃物为主原料,采用大型工业化厌氧发酵技术和高温碳化技术,废弃物利用过程全封闭,具有环保效益好、资源转化率高等特点。在处理有机废弃物的同时,可生产绿色清洁能源、高品质炭基生物有机肥和液态有机肥。厌氧发酵获得的沼气经过净化处理,可以获得完全符合国家二类天然气标准(或车用压缩天然气标准)的生物天然气,用于交通、工业、居民生活等行业。厌氧发酵获得的沼气也可以发电上网,年稳定发电小时数>8000 小时。联产的炭基生物有机肥是一种包含生物炭-腐熟有机质-复合微生物的新型有机肥料,具有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微生物种群密度、改善土壤酸碱和离子平衡、促进作物根系生长、减少矿质营养元素(氮磷钾以及中量和微量元素)流失、改善肥料缓释作用、提高利用率等效果。 |
||
中国新能源及节能技术成果一起共享 |
基于冠层图像特征参数的夏玉米氮素营养监测与诊断 | ![]() |
|
技术简介: 成果概况: 长期以来,在我国作物氮肥施用不合理等问题比较严重,氮肥利用率平均只有 35% 左右,而在高产种植区的氮肥利用率仅有 10%-20%。施氮过少会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 而过多则会造成氮肥利用率下降、作物品质降低,导致地下水污染等不良影响。随着 我国粮食需求及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氮肥高效利用机制的研究越来越重要,适时定 量施肥已成为信息农业关注的热点问题。对田间作物氮素状况进行实时监测与诊断是 精准施肥的关键技术,是作物栽培管理决策的重要内容,对实现作物高效高产优质栽 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夏玉米植株临界氮浓度稀释模型和氮营养指数模型 实施了多个地点,不同年份、品种和施氮水平的夏玉米田间试验,定期破坏性取 样,测取夏玉米植株地上部氮含量、生物量和产量等指标,定量分析了夏玉米生长过 程中地上部生物量和氮含量的积累动态以及相互关系,探明了山东夏玉米植株氮浓度 稀释规律,构建了适应山东地区的夏玉米临界氮浓度稀释模型和氮营养指数模型,并 与国内外所构建的相关模型进行了比较并对其进行验证和校正,从而所构建的模型对 山东地区的玉米作物具有较好的预测性。 2、基于冠层图像特征参数的夏玉米氮素营养监测与诊断模型 基于玉米田间试验,在破坏性取样当天,利用数码设备(相机或手机)拍摄玉米 冠层图像。利用图像处理技术对玉米冠层图像进行处理后,采用 RGB 提取软件提取冠 层图像的 RGB 并校正,计算多个特征参数,主要有色相(H)、明度(V)、S、深绿 色指数(DGCI)、红光标准化值(NRI)、G/R 和 G-R (GMR) 、B/( R+ G)、B/R 以及 B/G 等,分析比较了不同生育期和整个生育期内各个特征参数与玉米地上部植株氮含 量的关系,在每个生育期或者整个生育期提取了最优反演参数,构建了基于冠层图像 特征参数的夏玉米氮浓度监测模型和诊断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检验与校正。 3、基于移动开发平台的夏玉米植株氮素营养监测和氮诊断系统 利用移动开发技术,集成了基于冠层图像特征参数的夏玉米氮素营养监测和诊断 模型,研发了基于移动开发平台(Android 和 IOS)的夏玉米氮素营养监测与诊断应 用系统。应用系统可安装于智能手机(Android 和 IOS)终端,利用移动智能手机获 取玉米冠层图片,图像被导入系统,经过一系列自动处理后,系统可自动获取冠层图 像的最优特征参数,进而计算得到玉米植株实际氮含量以及氮营养诊断结果。 技术特点: 本项目为玉米提供了信息化的、快速的和无损的氮素营养监测和诊断方法,是精 准施肥的关键技术,能够减少化肥对土壤和环境污染,促进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实现了夏玉米临界氮浓度稀释理论、氮营养指数原理以及植株氮含量图像反 演技术的融合:构建了基于冠层图像特征参数的夏玉米氮素营养反演模型。 (2)利用移动开发技术集成了基于冠层图像特征参数的夏玉米氮素营养监测模 型,研发了基于移动端的夏玉米氮素营养监测系统,为夏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提供了理 论、技术和工具支持。 生产条件及市场预期: 本研究以玉米为对象,结合新旧动能转换理念,研发了一种基于手机平台实现玉 米叶片含氮量无损、非接触、快速检测的方法,为玉米田间变量施肥及玉米产量的提 高提供技术支撑。在 Android 或者 IOS 智能手机上安装监测和诊断系统 App,即可对 大田玉米进行氮素营养监测和诊断,软硬件配置简单易操作,经过简单的培训即可使 用。同时系统对其它作物氮素营养监测和诊断方面具有可扩展性,更改相关参数,该 系统可应用在其他作物上。由于氮肥使用的减少,能够减少土壤和环境污染,促进生 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能够加强农业生产信息化、智能化和高效化,对推进农业 科技创新具有的积极市场需求和广阔产业化前景。 |
||
中国高技术服务技术成果一起共享 |
基于远程监控的智能称重无人包装全自动生产线 | ![]() |
|
技术简介: (1)全自动重量分拣的分辨率高达32 位,具有0.01%的高准确性。(2)最高分选精度为±0.3~0.5g。(3)运行速度超过150 包/分钟。(4)控制器故障率小于5%。(5)最大称重重量超过1000g,单次称重范围为15-1000g。(6)具有集中控制和远程故障诊断功能。(7)可进行动态重量自动补偿及零点自动分析和跟踪。(8)可进行多单元独立称重和组合称重分拣。 |
||
中国先进制造与自动化技术成果一起共享 |
一种金属泡沫翅片管换热器 | ![]() |
|
技术简介: 成果简介(技术分析和应用前景分析):本发明的金属泡沫翅片管换热器采用多孔的金属泡沫代替了传统的固体翅片,流体不仅可以在金属泡沫翅片间流动,同时还可以在金属泡沫的孔隙通道内流动,从而起到强化局部换热、减小流动阻力的作用。此外,本发明的金属泡沫换热器,还具有轻质的优点。采用本发明的金属泡沫翅片换热器,可以实现高效强化换热和节能节材的目的。 |
||
中国先进制造与自动化技术成果一起共享 |
丙烯酸树脂皮革涂饰剂 | ![]() |
|
技术简介: 成果简介:丙烯酸树脂作为世界上使用量最大的一类皮革涂饰材料,年产量占皮革涂饰剂的70%左右,从生产成本、工艺过程及综合性能等诸方面来看,丙烯酸树脂作为涂饰材料较其它化工材料有诸多优点,但因其有热粘冷脆的缺陷,使它在使用上受到一定限制。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开发出新型丙烯酸涂饰剂,利用高分子理论的粒子设计的新概念,运用目前最先进的核壳乳液聚合工艺技术,从粒子结构层面上对丙烯酸树脂加以改性,使树脂涂膜的热粘冷脆现象得以改善,不仅使薄膜在耐磨、耐水、抗污、防辐射性能以及抗张强度、抗冲强度和粘接强度等方面有大幅度的提高。而且该涂饰剂为水性涂饰剂,降低了传统涂饰剂以有机溶剂为介质所产生的毒性大、污染环境等危害。本产品只需采用常规的丙烯酸合成单体进行合成,不需增加其它化学品,其生产成本比市场上现有的耐热抗寒性丙烯酸便宜。 |
||
中国新材料技术成果一起共享 |
柴油脱色精制技术 | ![]() |
|
技术简介: 成果简介: 柴油(FCC柴油)中因含有较多烯烃、二烯烃、多环芳烃以及含硫、含氧、含氮化合物等不安定组分,在贮存过程中因氧、光和热的作用,发生聚合反应生成胶质、沉渣,使柴油颜色变深,使用时堵塞喷嘴滤清器。为了提高FCC柴油的色度,国内外一直在不断研究开发各种催化裂化柴油脱色的方法。包括加氢精制、酸碱精制、吸附精制、溶剂精制和络合萃取精制等方法,其中,加氢精制和酸碱精制已经是成熟的工艺技术,加氢精制效果较好,但一次性投资大、成本高,酸碱精制柴油损失率较大,且有酸渣、碱渣生成,造成二次污染。而其他工艺精制方法尚处于研究开发阶段,工业应用尚有一定距离。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催化裂化柴油脱色方法成本高、有污染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催化裂化柴油脱色的方法,其简便易行,比较经济,解决了FCC柴油氧化安定性差、变色快、影响柴油的销售价格等问题。目前已经对两种FCC柴油(色度分别为20.58和20.44)进行实验室脱色研究,脱色后柴油的色度均小于13.5,小于石化标准SH/T0168—92的16号(相当于国家标准的3.5号),达到国家轻柴油色度要求。已经申请一项项中国发明专利(专利申请号CN201110197249.2 )。 有以下优点:一、油品损耗少,气味纯正,色度达到国标,稳定期长、不发生还原反应,清澈透明;二、成本低、用量少,少工、省时、省力,操作方便快捷(以上两种FCC柴油脱色的成本每吨不到70元左右);三、除了进行FCC柴油的脱色,本技术还可以用于劣质柴油、机油等的脱色、脱臭,以及地沟油的精制(脱色、脱臭制备车用柴油)等精制过程。推广形式:本项目属于石油化工领域,愿与相关石化企业合作,进行柴油脱色生产的工业化推广。 |
||
中国新能源及节能技术成果一起共享 |
用于智慧城市智能监控LED路灯 | ![]() |
|
技术简介: 本项目产品集照明和监控监测功能于一体,采用蓝牙、WIFI、Zigbee等无线连接方式,无需布线,终端智能自动组网,安装方便,并且可依据需要加装不同的传感设备,便能实现智慧照明、智慧城管、智慧交通、智慧安保、智慧环保、智慧消防、智慧防疫、的设计功能,为城市管理提供各种管理数据和便民服务。 |
||
中国电子信息技术成果一起共享 |
渠道内钢管导流的技术改进及研究 | ![]() |
|
技术简介: 1) 利用钢管在渠道内引水导流,一是解决了现场施工用地狭窄的问题,二是解决不停水情况下正常施工的问题。2) 采用移动式钢结构框形架支撑,材料利用率高,布置灵活,施工工艺操作简易,节省时间。3) 采用沙袋堆填施工渠段两端,并用土工膜遮盖沙袋,防止上下游水流渗入施工渠段内。 |
||
中国资源与环境技术成果一起共享 |
吸附法在海上天然气净化脱CO2过程中的应用研究 | ![]() |
|
技术简介: 成果简介(技术分析和应用前景分析):为满足日益增长的天然气消费量,开发海上天然气资源势在必行。海上环境恶劣,浮式液化天然气生产储卸装置常在不规则摇摆状态下作业,而且甲板上空间狭小。综合考虑各种天然气除杂方法的优缺点以及海上浮动平台现场苛刻的技术要求,采用吸附方法对海上天然气中的CO2进行脱除。本技术旨在通过对吸附剂及其吸脱附特性的研究,明确吸脱附特性与吸附剂物性参数、传热传质和吸附床不规则摇摆之间的关系,筛选出一种高效吸附剂用来净化脱除天然气中的CO2;建立吸附净化模型,探索传热传质、摇摆频率、摇摆角度、吸附罐高径比、气体入口流速、温度和压力等参数对吸附罐内吸附剂的吸附净化效果的影响,更好地揭示这些参数和吸脱附特性之间的联系,特别是讨论了吸附床不规则摇摆对吸脱附特性的影响,得到最优吸附净化效果时的吸附净化工艺参数,为海上天然气净化脱CO2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指导,这将会加快海上天然气的开发效率。该技术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可改善海上的摇摆对吸附净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同时,在设计过程中,与陆地上相比,甲板空间狭小,因此对吸附净化流程尽量要求紧凑和高效。基于此,本技术除了适用于海上天然气吸附净化脱CO2,也适用于边远和小型气田天然气的开采,对天然气的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
中国现代海洋技术成果一起共享 |
微生物发酵生产普鲁兰多糖工业化生产技术 | ![]() |
|
技术简介: 普鲁兰糖是一种由出芽短梗霉产生的类似葡聚糖、黄原胶的水溶性的微生物多糖, 它是 1938 年由 R.Bauer 发现的是一种特殊的微生物多糖。该多糖是由α-1, 4-糖苷键 连接的麦芽三糖重复单位经α-1, 6-糖苷键聚合而成的直链状多糖,分子量一般在 4.8×104~2.2×106 之间(商品普鲁兰糖平均分子量 2×105,大约由 480 个麦芽三糖 组成)。由于它具有极好的成膜、成纤维、阻气、粘接、易加工、无毒性等特性,已 广泛地应用于医药、食品、轻工、化工和石油等领域。 我院从事普鲁兰多糖研究已有多年,通过大量深入的研究工作,目前普鲁兰多糖 的发酵产量已达到 7%(w/w)以上,原料糖转化率为 70%,发酵周期仅为 50h 左右,产 量稳定、转化率较高且发酵过程不产黑色素,该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普鲁兰多糖最主要的用途是作为胶囊原料制造胶囊外壳。目前大部分胶囊是利用 动物来源的明胶制取的,而普鲁兰多糖是微生物发酵的,产品优势明显。2016 年药用 辅料普鲁兰多糖空心胶囊标准由国家药典委员会公示,预计普鲁兰糖产品在胶囊产业 的市场即将打开,我国普鲁兰糖的产业规模和市场都将迅速扩大。此外 2006 年国家卫 生部发布公告,普鲁兰多糖为新增四种食品添加剂产品之一,可在糖果、巧克力包衣、 膜片、复合调味科和果蔬汁饮料中用作被膜剂和增稠剂。随着市场认知度的提高,普 鲁兰糖产品在国内食品工业领域的应用正逐年上升。 规模与投资:需要建设发酵车间、提取车间,配套水、电、汽、压缩空气等设施, 推荐建设年产普鲁兰多糖 1000 吨规模。 |
||
中国生物与新医药技术成果一起共享 |
中文
/ENG
/PY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