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

    /
  • ENG

    /
  • PYC

    /

资源&服务 |

科技服务云超市
首页 > 资源&服务 > 找技术
国家/地区
行业领域
服务类型
搜索
微小小球藻高密度异养发酵生产EPA技术研究
技术简介: (1)建立微小小球藻高密度异养发酵技术利用改良的Bristol Medium培养基(简称BM培养基,含10 g/L葡萄糖,0.01 g/L FeCl3•6H20,1 ml/L微量元素母液)在温度25℃下培养微小小球藻,测定其生长曲线和生物量产率,结果表明微藻生长在第1天达到对数期,在第6天达到稳定期。同时还通过单因素试验探究了葡萄糖含量、氮源种类及酵母粉含量、初始pH值和NaCL含量对微藻生物量的影响,优化其培养条件。最终得出微小小球藻液体培养最适葡萄糖含量为12.5 g/L、氮源为1.6 g/L酵母粉,最佳初始pH值为7.0,NaCl含量同基础培养基含量相同,即0.025g/L。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经5 L发酵罐优化并放大培养,微小小球藻异养发酵获得的最高生物量为56 g/L。 (2)建立水酶法提取微小小球藻油脂的工艺通过优化实验最终得出利用水酶法提取微藻油的最适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7、中性蛋白酶的添加量7%、酶解温度45 ℃、酶解时间3 h、酶解pH 6.5;碱性蛋白酶的添加量10%、酶解温度68 ℃、酶解时间6 h、酶解pH 9.4。在此条件下微藻油脂的提取率可以达到90.32±0.13%。 (3)建立HSCCC分离纯化EPA技术,获得高纯度EPA样品采用高速逆流色谱技术(HSCCC)分离纯化微小小球藻油中的EPA,经筛选适宜的两相溶剂体系为正庚烷:乙酸乙酯:甲醇:水=15:1:15:1,在此两相溶剂体系中, EPA在上下相中的分配系数K值为0.65,以上相为固定相,下相为流动相,在流速为3 ml/min、转速为913 rpm、分离温度为21℃的条件分离获得的EPA样品,经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其纯度均为98.45%。
中国新能源及节能技术成果
实现轨道快速检测的测量小车
技术简介: 本实用新型统、高精度测量机器人来实现轨道检测小车在轨道坐标系统中的快速定位,结合距离、倾角传感器完成铁路轨道几何信息库的获取工作。同时,通过高精度测量机器人还能在一次作业中同时完成轨道检测与CPIII 复测工作。
中国先进制造与自动化技术成果
高密度铁基粉末冶金制品制备关键技术研究
技术简介: 成果简介:针对我国高品质粉末冶金铁基材料制备技术较薄弱的问题,在高品质铁基粉末和高性能铁基制品制备技术方面取得了突破。以 LAP100.29 水雾化铁粉作为高密度低合金粉末基粉,添加母合金粉末、增塑剂经塑化处理后,再添加专用润滑剂和石墨进行混合。首先将水雾化铁粉及合金粉末进行粒度搭配,提高堆积密度;然后通过粉末结化处理,提高混合粉末的流动性、合金成分均匀性;接着通过粉末塑化处理,改善铁粉颗粒整体塑性,从而获得了具有高压缩性的专用高密度成形粉末。合批粉末的松比为 3.2~3.4g/cm3,流动性≤30s/50g,压缩性≥7.6g/cm3。在混粉阶段,设计制作了 5 吨/h 专用连续式混合装置,通过软化处理的复合粉末及粘结剂、石墨等的定量供给和高效混合,合批制成高密度专用粉末,从而实现粘结化粉末的连续、稳定的批量化生产。基于粉体塑性特性和改性原理,通过优化粉体粒度组成、改善粉体塑性变形能力,再结合高密度成形技术制备出高密度铁基制品。首先将水雾化铁粉及合金粉末进行粒度搭配,提高堆积密度;然后通过粉末结化处理,提高混合粉末的流动性、合金成分均匀性;接着通过粉末塑化处理,改善铁粉颗粒整体塑性,从而获得了具有高压缩性的专用高密度成形粉末。在混粉阶段,设计制作了连续式混合装置,通过软化处理的复合粉末及粘结剂、石墨等的定量供给和高效混合,实现粉末的连续、稳定的批量化生产。压制过程中,采用多模板多缸联动和计算机自动精确控制技术,提高压坯密度均匀性; 通过模壁润滑,降低粉末颗粒与模壁之间的外摩擦力,提高了压坯密度及其均匀性。采用高密度成形技术制备出密度为 7.5~7.55g/cm3 的高密度铁基制品,其抗拉强度、延伸率和疲劳强度都比普通铁基材料显著提高,具有综合力学性能优异,尺寸精度高,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开发的高密度粉末冶金同步器系列及链轮系列等产品,已经通过了吉利集团、湖州求精、德尔福等公司的供货评审,目前已形成批量供货,项目期内实现产值 860 万元,利税 120 万元。 成熟程度及推广应用情况:已投入成本\目前处于何种研发阶段;产业化。 市场分析:在高质量铁基合金粉末和高性能铁基制品的低成本制备技术方面实现突破。粘结化铁基粉末的质量和制备工艺的稳定性和成熟度将得到显著提升,进而为高质量粘结化铁基粉末的工业化生产创造条件,从而弥补我国在高品质铁基粉末制备技术方面的不足。粉末冶金铁基制品高密度成形技术及高性能粉末冶金软磁合金的研发成功将为掌握高品质粉末冶金合金钢结构零件制造的核心技术奠定基础,不仅有利于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与产品体系,而且有助于推动我国高品质粉末冶金制品生产技术的进步和加快我国粉末冶金产品结构的调整,能够为提高我国特殊钢行业的整体工业化水平做出贡献。由于粉末冶金铁基产品的市场潜力巨大,应用前景好,因此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非常显著。 成果亮点:1、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研究成果已授权发明专利 12 项,申请 17 项; 2、获奖情况:(1)高性能钢铁粉末冶金材料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2)高密度低合金粉末冶金结构件制备新技术与应用。
中国新材料技术成果
呼吸中枢驱动及其有效性量化呼吸困难的研究
技术简介: 广东省科技厅项目“呼吸中枢驱动及其有效性量化呼吸困难的研究”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膈肌肌电记录技术为基础,通过记录COPD 患者静息状态及不同恒定功率负荷运动时的呼吸中枢驱动及其有效性,建立呼吸困难指数与呼吸中枢驱动有效性的相关性,达到量化COPD 患者呼吸困难的目的。该研究以我们课题组刚建立的呼吸中枢驱动有效性(即通气/呼吸中枢驱动)作为主要评价指标,探索其在恒定功率踏车运动试验中的变化及其与呼吸困难主观感觉评分的相互关系,为临床提供一项客观评价呼吸困难程度的量化指标(新技术指标)。
中国生物与新医药技术成果
企业技术/产品创新路线规划
技术简介:
中国高技术服务技术成果
光气化产品开发项目
技术简介: 1.年产20万吨轻溶剂法TDI生产技术 2.年产10万吨聚碳酸酯(PC)工程化技术\硅氧烷PC成套技术 3.间苯二胺水解制间苯二酚、间氨基苯酚技术
中国高技术服务技术成果
限域热转化策略合成 Pd 单原子催化剂技术
技术简介: 氮掺杂碳载金属单原子催化剂被广泛应用于多相催化、环境治理等领域。碳载体独特的 物理化学性质能够实现金属单原子的高效负载,同时氮原子的掺杂可以修饰单原子的配位环 境,提高催化性能。然而,在碳载单原子催化剂合成过程中,大量单原子被嵌入到碳基底或 微孔孔道中,使其失去活性。另外,传统的合成方法会造成金属的流失。为了提高金属原子 利用率,提高催化剂性能,同时降低合成成本,开发新的合成策略,制备具有介孔孔道的氮 掺杂碳负载金属单原子催化剂具有重要意义。 本项目开发了一种限域热转化策略合成了氮掺杂介孔碳球负载的Pd单原子催化剂。此 策略首先合成了以金属纳米簇为核、介孔聚合物为壳的核-壳型介孔聚合物球,随后经限域 热转化过程将其转化为氮掺杂介孔碳球负载的单原子催化剂。由于金属的热转化过程发生在 氮掺杂介孔碳球的内部,因此避免了金属的损失。从材料合成的角度来看,该合成过程简单 易操作,具有放大生产的潜力,可以成功制备出具有高孔隙度、高氮含量的Pd单原子催化 剂。所得催化剂中的介孔结构有利于反应传质和活性位点的暴露,同时丰富的氮物种可以作 为锚定位点捕获和稳定金属原子。该策略具有普适性,可以合成含其他金属的氮原子催化剂。
中国新材料技术成果
线性电光晶体LGS(La3Ga5SiO14)制备与应用技术
技术简介: 开发了光学级LGS晶体的生长及制备;设计和制作基于LGS新冠旋光-电光开关;利用LGS晶体开展波段调Q激光技术。
中国新材料技术成果
训练准备信息系统
技术简介: 项目立项时,行业通常使用纸质的训练教材,无论是从教材管理和内容时效性还是训练成本来讲,都给航空公司带来了较大的困难。特别是在训练过程中使用过期教材,在训练效果上大打折扣,使得训练和运行存在脱节的情况。针对以上不足该项目利用多点触控技术,实现飞行准备过程的无纸化,所有的电子化信息都集成到系统的服务器上,既节约了准备室纸质文件的成本,又开创一个全新的教学形式,充分利用既有资源,也加强了航空公司主管部门对训练过程的标准化控制和监督。适用于飞行训练(地面)训练运行过程中不存在安全隐患。
中国航空航天技术成果
养殖扇贝良种
技术简介:
中国现代海洋技术成果

分享到各大社区

  • 中文

    /
  • ENG

    /
  • PYC

    /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