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服务 |科技服务云超市 |
|
![]() |
首页 > 资源&服务 > 找技术 |
智慧供热节能运行优化控制系统 | ![]() |
|
技术简介: 成果概况: 潍坊学院能源互联网与循环经济研究所是以潍坊学院为依托成立的专业节能技 术研究与推广应用机构。研究所从2006年开始,专业从事供热节能、电力节能、智慧 工业节能技术研究和社会服务工作,研究成果“热源及换热站运行优化控制系统”荣 获2011年山东省科技进步奖叁等奖,获得5项国家发明专利和7项实用新型专利,本研 究所工作实验室已于2014年被评为潍坊市供热节能重点实验室。 2012年9月,团队主持了潍坊学院供暖系统换热站的整体设计和建设工作,将基 于大数据的能量系统优化控制技术应用到供暖系统运行中,实现了整个供暖系统的节 能优化运行,与换热站建成前相比,平均每年节约供暖费用1000余万元。 2014年8月,团队主持建设的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工业园区集中供暖系统节 能管控改造”项目,基于历史运行数据与在线运行数据,采用分时分区智能控制、气 候补偿技术等,实现集中供暖系统运行优化控制,目前该项目已经通过最终验收,和 改造前相比,每年节约供暖费用100余万元。 技术特点: 我国既有集中供热系统普遍存在热源效率低、管网水力失衡、公共建筑热能浪费 严重等问题,首先,供暖系统热源本身是一非线性、大滞后系统,传统反馈控制方式 会影响系统稳定性、造成系统振荡;其次,不同类型的建筑在不同气候条件、不同时 间段对供暖热负荷的需求各不相同;再次,既有集中供热系统对底层换热站数据集成 度不高,影响到热力公司对集中供热管网的整体调控,造成水力不平衡现象严重。 针对上述问题,潍坊学院能源互联网与循环经济研究所对智慧供热节能运行优化 控制技术进行研究,通过对各换热站上传的历史及实时运行数据进行分析,得到基于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联合驱动的最优控制算法,代替传统的反馈控制,在满足水力平 衡和供暖质量的基础上,实现分时分区控制和气候补偿,改善供暖质量,实现集中供 热系统节能运行。 生产条件及市场预期: 系统销售价格为50万元/套,每套系统可控制的供暖面积约为20万平方米, 2个 供暖季可收回成本。 系统适用于新建集中供暖系统的节能运行以及既有集中供暖系统的节能改造,具 有非常广阔的市场空间,预期年销售本系统100套,市场年销售额将会达到5000万元。 |
||
中国电子信息技术成果一起共享 |
高保留共生物的棉针织全流程低温染整加工集成技术及产业化 | ![]() |
|
技术简介: (1)本项目利用模拟酶即仿酶高效、专一催化的原理,设计并合成了新型、高效、稳定的金属仿酶型双氧水催化剂,从化合物分子结构本身的设计以及通过引入双氧水催化剂的稳定剂等复配增效技术,在行业内首次解决了金属仿酶型双氧水催化剂的储存稳定性、对双氧水催化活化效果的稳定性等难题,并通过了大生产的应用验证,从而促进了行业的技术进步并引领了技术发展趋势。
(2)通过高效双氧水活化剂、催化剂等纺织化学品的使用以及对棉针织染整加工过程的深入研究和开发,首次实现了棉针织物60℃全流程低温染整(60℃低温前处理、60℃低温染色、60℃低温皂洗以及后续的低温后整理加工),从而较传统工艺不仅可实现蒸汽消耗最高减少50%以上、残液COD最大减排20%以上,同时失重率降低,可增加成品产出率1~2%(即100吨坯布可多产出成品1-2吨),并改善了加工产品的品质,实现了棉针织漂染加工既能节能减排,又可增质促效,使这一传统的加工方式向这可持续发展的方向顺利前行。
(3)该新技术改变了传统前处理一定需要在高温、高碱、高能耗条件下进行的理念,通过变更和开发加工工艺及配套的高效化学品,可在全流程60℃低温条件下获得较好的产品品质。由于加工温度的降低,使得棉纤维上的天然共生物蜡质得以较大程度上的保留,一方面减少了其加工污水中的化学需氧量(COD值),同时蜡质的保留可赋予给织物天然的柔软手感,从而实现变废为宝,并提高了产品品质和产出率。 |
||
中国新材料技术成果一起共享 |
一种研究稠油热采中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生成硫化氢的实验系统 | ![]() |
|
技术简介: 成果简介(技术分析和应用前景分析):一种研究稠油热采中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生成硫化氢的实验系统,是一种模拟原油与油藏矿物中硫酸盐反应生成硫化氢的实验系统。实验系统由实验反应发生系统、温度控制系统、气体检测分析系统、气体收集系统、反应产物处理系统等组成。实验发生系统包括加热炉、反应釜、石英管、测压元件、压力传感器、保温套、阀门等组件;温度控制系统包括加热炉、热电偶、继电器、电源、信号转换器、电脑等组件;气体
检测分析系统包括阀门、气体干燥器、气相色谱仪、质谱仪等组件;气体收集系统包括阀门、精密电子气体体积流量计、气体收集袋等组件;反应产物处理系统包括干燥箱、离心机、固相萃取仪等组件。通过先进的测试分析手段对反应后各成分进行检测分析,得到TSR反应的路径,研究生成H2S的内在理论;通过控制实验条件,可以进行TSR反应动力学的基础研究。 |
||
中国资源与环境技术成果一起共享 |
高性能并行电路仿真工具Aeolus_PLSA | ![]() |
|
技术简介: Aeolus PLSA是新一代高速高精度并行晶体管级电路仿真工具,能够在保持高精度的前提下突破目前验证大规模电路所遇到的容量、速度瓶颈。Aeolus PLSA能够处理上亿个元器件规模的设计,并通过独有的多核并行优化技术、内存管理技术和多步长控制技术等,针对后仿电路,采用独有的精度无损的智能矩阵求解器,使仿真速度较传统晶体管级电路仿真工具实现大幅提升。
在精度方面,Aeolus PLSA具有完全的SPICE精度,不使用任何模型简化技术。求解全电路方程,严格的收敛准则及步长控制方法,确保了计算结果的精确性,从电路仿真角度不遗漏任何设计隐患。 在速度方面,Aeolus PLSA极大地节省矩阵求解时间。利用先进的建立矩阵、求解矩阵技术,多线程并行算法,超过10种的矩阵求解方法、独有的内存管理技术和多步长控制技术等,针对后仿电路采用精度无损的智能矩阵求解器,在确保电路收敛的同时最大限度地节省矩阵求解时间。
在容量方面,Aeolus PLSA独特的内存管理方法,能有效保障千万量级晶体管,上亿个元器件规模的电路仿真容量。
在功能方面,Aeolus PLSA支持业界主流的晶体管模型和建模语言,包括BSIM3, BSIM4, BSIMSOI, PSP,TFT, BSIMCMG, BJT, JFET, DIODE, S-element, 无源器件和电源,硬件描述语言Verilog-A。 |
||
中国电子信息技术成果一起共享 |
改性处理对菠萝叶纤维微观结构与性能影响研究及应用 | ![]() |
|
技术简介: 菠萝叶纤维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唯一具有优良抗菌、驱螨和除异味三大特性的天然纤维,菠萝叶的开发利用将有利于菠萝行业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中国菠萝每年可提取原纤维7万余吨,可生产工艺纤维5万吨,相当于100万亩亚麻产量,可开发纺织产品数百亿元。实现菠萝叶资源化利用,可避免长期以来因焚烧、废弃带来的环境污染,且能获得新型纤维材料。对菠萝叶纤维进行改性处理,不仅可以提高纤维品质,也可以拓宽纤维的应用范围,使其成为一种新型纺织纤维材料。菠萝叶纤维具有独特的凉爽性与天然抗菌功能,本项目解决菠萝叶纤维改性处理关键技术,使纤维具有舒适、柔软、光泽好,提升纤维品质,建立菠萝叶纤维改性处理工艺,确定菠萝叶纤维在改性过程中微观结构、胶质变化情况;明确菠萝叶纤维吸湿性能、热学性能变化情况;通过对不同方式处理菠萝叶纤维组成、力学性能、微观结构分析,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纤维改性处理技术,促进菠萝叶综合利用及热带植物纤维技术规模化应用和推广。 |
||
中国新材料技术成果一起共享 |
峰产品加工与质量控制 | ![]() |
|
技术简介: |
||
中国现代农业技术成果一起共享 |
粤西鹤地水库库区桉树水质污染效应遥感 | ![]() |
|
技术简介: ①课题来源与背景:广东省省级科技计划项目。桉树是世界著名的三大速生树种之一,为亚热常绿植物,原产澳大利亚,由于桉树在造纸、人造板、建筑等行业用途广泛,目前广东桉树种植面积接近300万hm2。速生桉树林总磷总氮施肥流失量比其他阔叶林大得多,导致桉树林区的湖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质污染严重。以往的研究较多关注桉树人工林大气污染净化、水肥利用与养分循环、水量平衡、生物多样性等,对人工桉树林生态系统水质负面作用关注不够,在有关暴雨库区水质效应遥感方法的研究就更少。目前对于大力发展桉树人工林,学术界存在着争议,其争论的焦点是桉树的生态环境问题。因此,本研究可以加深库区桉树的环境问题认识,发展桉树水质效应遥感理论。
②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1)技术原理:水库水质健康和水生态安全关系人们生活和社会发展,项目基于地面采样、气象、光谱和遥感观测,构建湛江鹤地水库水质综合数据集,包括 叶绿素、总氮磷和氨等指标 ,为鹤地水库桉树水质污染遥感监测提供依据;以Landsat OLI数据为基础,基于半经验、半分析方法,建立了二次多项式悬浮物光谱模型,并应用到 OLI 传感器;2)性能指标:研究了台风彩虹过境前后有关污染物的时空过程,发现鹤地水库渠首右侧(廉江市兰山镇、和平农场一侧附近)良好生态产生的清洁库湾水对上游污染物的净化和阻挡作用。利用改进的导数求算方法,提升了总氮光谱模拟模型,开发了总氮Landsat TM/OLI遥感模型, 并进行了总氮空间分布时空变化和暴雨影响制图,发现在过去的近30年,鹤地水库主库区,总氮浓度上升了0.05~0.4mg/L, 台风过后1.2-1.6级别的总氮水面积减少了近90%;项目 开发了鹤地水库氨氮二阶导数光谱模型(R2=0.6)与波段比率遥感模型(R2=0.44),LANDSAT模拟表明:过去近30年(1988-2014)氨氮浓度增加了16.2%,2015年台风彩虹(过后10天)氨氮平均浓度仍比上年同期下降了40.4%。鹤地水库湾氨氮浓度平均值则下降了5.6%, 2015年台风过后10天氨氮(0.039mg/L)比上年同期下降了31%。降雨能降低库区氨氮浓度40-49%;桉树种植以及其他人类活动能增加鹤地水库氨氮浓度达16%;项目还 采用跨时相近红外波段光谱差异,开发了多时相TM/OLI融合提取水浮莲方法,进行了库区水浮莲空间分布制图。 |
||
中国资源与环境技术成果一起共享 |
仿生鱼在环保水质监测中的应用 | ![]() |
|
技术简介: 该版机器人增加了水质采样模块,可进行水质采样。机器人头部与采样瓶通过安装板连接,采样瓶与头部水泵连接。水泵采集水样并送往采样瓶,从而实现水样采集的功能。 |
||
中国现代农业技术成果一起共享 |
精细免疫分型分析技术 | ![]() |
|
技术简介: 免疫平衡是衡量和评价人体健康的最重要指标。面向国际国内生物医药领域重大 战略需求和国际免疫学研究前沿,研究各种疾病特别是重大慢性疾病的免疫调控与防 治功效评价,参与生物医药领域的前沿竞争性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项目利用流式细胞分型分析和单细胞测序等技术,以免疫平衡和人体健康的主要 调控节点 T 细胞为研究切入点,实现“定量、可控”状态下各种环境和疾病因素对免 疫平衡的影响和调控机制研究,构建 T 细胞亚型标准参照数据库,用免疫学指标来量 化和分析各种环境与疾病因素的免疫学影响,在细胞和基因层面实现人体免疫状态的 个体化精准评估,指导重大慢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
||
中国生物与新医药技术成果一起共享 |
玉米活性肽生产技术 | ![]() |
|
技术简介: 玉米肽是以玉米加工下脚料玉米蛋白为原料,采用复合生物酶定向酶切,然后分 级分离得到的小分子功能肽。 玉米肽具有多种生物活性:1)降血压。作为血管紧张素的竞争性抑制剂抑制血管 紧张素转换酶的活性,减轻血管紧张度,从而起到降压作用。2)解酒作用。玉米肽能 抑制胃肠道对酒精的吸收,增加体内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的活性,促进酒精在体 内的代谢和排除。 依照玉米肽的功能活性可将玉米肽分别制而成具有降血压和解酒作用的褒奖食 品。成果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 中国高血压人群已达 1.6 亿,成为中国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全球人口中约有 26%患有高血压,而年龄 60~69 岁的人群的发病率则为 50%,翻了一番。70 岁以上老 人的发病率高达 75%。据估计,全球总死亡人数中 1/8 死于未经控制的高血压,问题 相当严重。无毒副作用的保健食品玉米肽在防治高血压方面有着管阔的市场前景。同 时玉米肽的神奇解酒功效在我国的市场潜力更是十分巨大。 |
||
中国生物与新医药技术成果一起共享 |
中文
/ENG
/PY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