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

    /
  • ENG

    /
  • PYC

    /

资源&服务 |

科技服务云超市
首页 > 资源&服务 > 找技术 >详情
页岩油吸附量与可动量评价模型及应用方法
应用领域:资源与环境
我有意向
国家/地区
中国
行业领域
资源与环境
简介

一、成果概述:

随着常规油气资源的不断消耗以及世界各国日益攀升的能源需求,非常规油气已成为世界各国油气勘探关注的焦点,其在能源结构中的地位愈加重要。我国湖相泥页岩储层内具有丰富的页岩

油资源,页岩油有望成为继页岩气之后,未来又一重要的接替能源。页岩油(各种烃的混合物)主要以吸附态和游离态赋存于泥页岩储层孔隙、裂缝内,其流动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然而我国湖相泥页岩储层往往较厚较纯,孔喉以微-纳米级为主,具有致密、低孔低渗的特点,这制约了页岩油的可流动性,进而影响页岩油的可开发性。可流动性较强的页岩油往往以游离态为主,而难以流动的页岩油中吸附态含量较高,这表明页岩油赋存状态以及不同赋存状态页岩油含量或比例是影响页岩油可流动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对页岩油的吸附量和游离量(通常认为可动量)进行定量评价,对于筛选页岩油有利勘探/开发靶区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国内外还没有开发成熟的页岩油吸附量、可动量定量评价模型,常以经验的方式进行粗略评价。为此,需要建立一种准确的获得页岩油吸附量和可动量的理论评价模型,并可结合实际地质条件,进行应用。当多孔介质吸附蒸汽时,随相对压力(P/P0)的增加,气体吸附量增加,并在小孔到大孔中依次发生毛细凝聚。在相对压力接近 1 时,孔隙内充满吸附态和毛细凝聚(即游离/可动)态流体。本成果借鉴多孔介质吸附烃蒸汽的过程,将实验条件下的烃吸附推广到储层条件下的烃吸附,建立了泥页岩储层饱含油孔隙内吸附量和可动量的评价方法。

二、技术特点及技术指标:

本成果提供了页岩油吸附量与可动量评价模型及其应用方法,包括:(1)基于毛细凝聚理论,建立了实验室条件下的页岩油吸附量和可动量评价模型,据此可定量计算页岩油吸附量、可动量和赋存总量,以及吸附量和可动量各自所占的百分比例;(2)建立了在储层条件下的模型应用方法,将烃吸附量和赋存总量表述为孔隙度和视密度的函数,根据测井数据计算的孔隙度和含油饱和度在泥页岩储层纵向上的分布,计算烃吸附量和可动量及其百分比例。模型的应用操作简便易行,准确性高,可操作性、实用性较强,便于地质推广。

三、应用领域:

适用于页岩油含油性与可动性评价,对于评价页岩油勘探开发甜点就有重要意义。目前在胜利油田、大庆油田、华北油田等进行了推广应用。


  • 中文

    /
  • ENG

    /
  • PYC

    /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