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目前投入市场应用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普遍采用蒸镀的方法制造,面临着高能耗及高成本的问题,溶液加工方法制备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能够有效解决这些问题。近年来,随着OLED显示技术的高速发展,蒸镀型OLED材料与技术也日益成熟,但溶液加工型OLED材料与技术的发展相对滞后。因此,开发新型溶液加工OLED材料与技术本项目主要研发溶液加工型红光与绿光发光材料、主体材料以及可交联型空穴传输材料,包括材料的合成工艺与量产工艺,同时研发可溶红、绿发光材料、主体材料与可交联型空穴传输材料墨水技术。
本项目经过四年的研发,取得了以下研发成果:a. 确立小分子材料及可交联型HTM的分子结构与合成路线;b. 确立多层结构OLED器件的结构与制备工艺;c. 确立溶液加工型材料及其墨水量产工艺;d. 采用新开发的材料的红、绿光发光器件各项性能接近实用化的水平。其中所开发的材料性能达到如下指标:溶液加工(HTL/EML)+蒸镀ETL的混合型OLED发光器件:绿光,效率大于45 cd/A,同时寿命(T50@1000nits)为6万小时, 红光效率大于15 cd/A, 同时寿命(T50@1000nits)为4万小时。
相关成果申请13项发明专利,其中有9项专利进入PCT保护。同时发表学术论文2篇,通过本项目的成果转化,实现1052.72万元经济收入。通过以上成果的转化,推动广东省OLED材料产业的发展,增加广东省显示面板定价话语权;同时通过项目培养一批具备世界领先水平与先进生产工艺的技术精英,成为广东省OLED显示技术长期持续发展的源泉。本项目按照先开发蒸镀型小分子红光与绿光OLED发光层材料,通过蒸镀型器件表征,筛选出性能较优的蒸镀型小分子红、绿光OLED发光层材料,然后以蒸镀型OLED材料为核,修饰适当的增溶基团,在不改变材料发光性能前提下,提高红、绿光发光层材料的溶解度。筛选出合适的增溶基团,同时开发材料合成工艺与放大工艺以及可溶材料墨水制备工艺,采用溶液加工空穴传输层/发光层(HTL/EML)+蒸镀电子传输层(ETL)的混合型OLED发光器件结构,开发出性能指标达标的可溶红、绿光发光层OLED材料以及与之配套的可交连空穴传输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