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随着工业生产的飞速发展,排放到大气中的废气日益增加,这些废气中含有硫化物、有机硫、二氧化碳等有害物质,在许多地区造成了严重的大气污染,不仅威胁着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也给工业生产带来了许多问题。因此,寻求一种有效的对废气和工业原料气进行脱 硫的新方法,成为目前这一领域的当务之急。 迄今为止,许多脱硫脱碳的方法如HiPure 法, Benfield法, G-V 法和ADA 法等,已应用于气体的纯化,但往往效率不高,并且对设备有严重的腐蚀。最近,一种含有Fe2+和Fe3+的 醋酸和氨的缓冲溶液已应用于半水煤气的脱硫脱氧,并且具有较高的脱硫效率和较低的腐蚀性,但该溶液会产生离子效应和盐效应,溶液不太稳定。为了改善这一状况,我们尝试用一 种含有某种新合成的含铁化合物的碱性溶液(简称为“DDS溶液”)在加压下脱硫脱碳。 本项目用一种或多种铁化合物与一种或多种酚类物质混合溶解在碱性溶液中进行气体脱 硫实验。实验过的铁化合物有氧化(亚)铁、羧酸类铁、黄血盐、赤血盐、EDTA铁或螯合铁等一百多种铁化合物;实验过的酚类物质有苯酚类、单宁类和茶多酚类等多种多酚类物质; 实验过的碱性物质有钠盐、钾盐等,并将这些研究成果总结成了“铁—碱溶液催化法气体脱 碳脱硫脱氰方法”。但实验表明,在碱性溶液中加入一种或多种铁化合物(主要是络合铁), 会产生较多氢氧化(亚)铁沉淀,当气体中硫化物含量较高时还会产生大量的硫化(亚)铁 沉淀,引起溶液不稳定、脱硫效率下降和沉淀物堵塔等现象。曾对该技术进行了多次工业化 实验,但结果都不理想。因此,“铁—碱溶液”脱硫方法有较大的局限性。为进一步保证“铁 —碱溶液”的稳定性和活性,尝试在脱硫液中增加了一些菌类物质。依靠生化反应机理分解 溶液中的铁盐沉淀,使铁离子重新返回溶液中,保证了铁在碱性溶液中的稳定性,实现了生物技术与传统技术的有效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