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1 课题来源与背景 (1)2015年广东省农业标准化研究项目“梅片树枝叶有效成分检测方法及良种扩繁技术研究”); (2)2015年广东省林业厅科技创新重点项目“药用植物梅片树良种选育、种植及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2 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 2.1技术原理 以梅片树为研究对象,探索其新鲜枝叶的有效成分精油含量及右旋龙脑含量检测的方法,筛选出抗性好、生长快、枝叶中有效成分含量高的优株,营建采穗圃,开展无性繁殖(嫁接、扦插、组培)技术研究,培育出优良无性系苗木。 2.2性能指标 2.2.1合同要求的主要性能指标 (1)筛选出抗性好、生长快、枝叶中有效成分含量高(枝叶中右旋龙脑含量0.5%以上)的优株3株,营建采穗圃5亩。 (2)开展无性繁殖技术研究,研究总结苗木扦插繁育技术方案。 (3)培育无性系苗木5万株以上。 (4)发表研究论文1篇以上。 2.2.2目标实际完成情况 (1)筛选出抗性好、生长快、枝叶中有效成分含量高(枝叶中右旋龙脑含量0.5%以上)的优株3株,营建了优良无性系采穗圃。 对梅州、惠州、韶关等地2000多株成年阴香进行调查和样品采集,并通过初步检测评价、优株筛选、稳定性试验等,筛选出枝叶中右旋龙脑含量0.5%以上梅片树优株3株,分别为梅州的01号、666号、719号。 采用筛选出高右旋龙脑含量的梅片树优株为母树,通过扦插育苗和高位换冠嫁接在位于梅江区西阳镇白宫的市林科所试验基地营建优良无性系采穗圃2个,共25亩,为产业化生产提供高质量的插穗和接穗。 (2)开展了无性繁殖技术研究,总结出苗木扦插繁育技术1套。 主要是对获得的优质梅片树开展扦插试验:包括扦插基质、插条类型、插条处理方式、扦插方式等,通过四年研究试验总结出:在生产上梅片树扦插宜采用带顶芽茎段的插穗经100~150 mg/L(NAA﹢IBA1:1)或GGR浸泡处理3 h后,选用黄心土基质进行扦插。 (3)开展高效栽培技术研究,总结出栽培技术1套。 开展了不同造林方式和不同坡位成活率以及不同坡位之间生长量影响试验,并开展了种植密度、林分透光度等试验,总结出适宜的栽培技术1套,提出《梅片树培育技术规程》(草案)1份。 (4)探索了桉树林改种和套种技术及效益,为我省桉树林改造提供新的技术模式。 桉树林下改种和套种试验结果表明:改种300株/亩,四年后调查的保存率为89.0%,采收量达3685 kg/亩;套种200株/亩,四年后保存率为85.0%,采收量达2057 kg/亩。目前,梅片树新鲜枝叶市场收购价为2元/kg,按这种模式改种和套种梅片树四年后的经济收益每亩每年可达7369元、4114元。梅州有不少桉树林需要改造,在桉树林下改种和套种梅片树,也可成为桉树林改造的一个模式。 (5)培育优良无性系苗木10多万株。 以筛选出高右旋龙脑含量的梅片树优株为插穗,培育优良无性系苗木10多万株。 (6)发表了论文5篇。
3 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 (1)以已选育的高产优株为基础,通过扦插育苗和高位换冠嫁接营建了优良无性系采穗圃,为规模化产业化生产提供高质量的插穗和接穗。 (2)开展了无性繁殖技术研究,通过扦插基质选择、生根试剂优化、插条类型筛选等,总结出高效繁育技术1项。 (3)进行了林下种植梅片树研究,总结出高效栽培技术1套,提出了桉树林改造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