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一)CKD早期及发展过程关键分子机制的研究 构建了CKD患者分子水平疾病发生机制体系,系统研究了患者血液或组织中的调控分子、生物蛋白组和代谢物组表达,筛选合适的生物效应标志物,为进一步阐明疾病的发病机制及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方法和依据,选择性地对异常表达的生物分子进行了验证并分析这些分子的表达水平与疾病发病的相关性,有助于揭示疾病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和预测指标及干预治疗的靶点。进行了慢性肾病发展进展关键分子创新性研究,系统研究了CKD进展过程中心血管并发症相关miRNA、免疫细胞水平、免疫调节因子及一些细胞分子等表达情况,对疾病进展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初步筛选出CKD进展程度及预后有关的指标。另外,基于生物组学建立了疾病新型诊断模型,分析了IgAN、尿毒症、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狼疮性肾炎、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血清及肾组织蛋白质谱的差异表达,成功建立了疾病的肽谱诊断模型;利用质谱核磁共振技术、主成分分析(PCA)方法、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模型分类进行分析及预测,并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进行验证。根据差异性代谢物信息构建与疾病相关的代谢途径网络,从代谢层面揭示疾病的发病机制。
(二)慢性肾脏病一体化治疗体系的构建 建立慢性肾脏病一体化治疗体系,即在病程的不同阶段以及不同的临床表现时,根据患者的不同特点合理安排不同的肾脏替代治疗方式,突破了单一治疗模式治疗效果不理想、副作用较多、缺乏个性化治疗等问题,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项目组从内科临床治疗方面入手,采用前列腺素E1及伊那普利等治疗慢性肾脏病患者,通过临床观察以及统计学方法科学统计,评估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以及获益,另外对与CKD相关的合并症进行干预和评估,以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结合患者血管条件、原发病等因素,选择血液透析或者腹膜透析治疗方式,对于血透内瘘、锁骨下静脉和股静脉等血管通路的使用及护理进行了临床观察,对血透过程中的低血压、低血糖、透析不充分等因素进行了分析及处理,对腹膜透析管的植管法进行改良,发现改良的透析导管植管法操作简单、快速、安全、成功率高及导管堵管率低,肾移植治疗体系、探索脑死亡器官捐献途径,提出了肾移植术后发生胰岛素抵抗(IR)与高代谢综合征的新概念,发现超重/肥胖及使用他克莫司是引起肾移植受者IR的危险因素;发现含MZR的免疫抑制方案用于预防肾移植后的排斥反应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
(三)多功能血液透析仪及透析器生产线关键核心技术研制 运用血液净化的核心专利技术平衡泵的技术原理研制出具有多功能,全自动性操作的大型综合性CRRT 治疗装置;对血液净化设备生物传感器智能在线监测系统及生物智能反馈系统的研究,高血液净化设备的智能化控制程度,使血液净化设备能够在线监测尿素清除动力学模型及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为患者提供无创性、智能化监测及个体化治疗;进行了生物型人工肾的研究,将肾小管细胞培养在管状纤维生物反应膜内,获得总表而积达 1.6m2 的肾小管细胞单层小管,于体外成功构建了肾小管模型。然后,对小管细胞采用流动式培养,获得具有水重吸收、 CO2 转运、萄萄糖转运、对氨马尿酸转运、维生素 D 活化等功能的近曲小管,使之成为有功能的肾小管辅助装置,将该装置用于尿毒症模型实验,进一步证明了其具有较好的肾小管物质转运功能;还自主研发了两条透析器生产线,用自主研制的生产线生产出 7 个规格的透析器,进行了实验、产品性能检测,已完成自检报告,获得欧盟 CE 认证和国际 ISO13485 认证,已获得国家检测中心:生物相容性报告和产品技术检测报告。完成了透析器的临床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