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服务 |科技服务云超市 |
|
![]() |
首页 > 资源&服务 > 找技术 |
纳米复合航空涂料 | ![]() |
|
技术简介: 成果简介及应用领域:金属所研发的系列飞机涂料各项技术指标与国际先进的技术规范相当,并达到同类产品国际先进水平。所生产的纳米复合航空涂料已在全国90%的航修公司获得了应用,解决了十余个机型飞机在严酷地区的防腐蚀难题。水性纳米复合航空涂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良好的耐腐蚀性。可广泛应用于飞机涂料、航天器涂料。技术特点(含技术指标):溶剂型纳米复合航空涂料的配套性能达到甚至超过国外涂层配套体系的性能指标。通过对不同机型、不同部位、不同地区进行小批量试用,溶剂型纳米复合航空涂料具有良好的环境适应性和施工性,并适合在各种型号飞机上大批量的应用。水性纳米复合航空涂料的性能达到如下指标:附着力≤2级;耐盐雾性1000h不起泡、不生锈;耐水性23±2℃,24h,不起泡、不脱落;干燥时间:表干:≤60min,实干:≤8h.创新要点:高性能、水性化、环保。 |
||
中国新材料技术成果一起共享 |
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流行期气溶胶检测与环境控制技术 | ![]() |
|
技术简介: 该方法具备良好的特异性,较高的检测敏感性,并具有操作简便、快速、不需要大型仪器和专业人员等优点;根据建立的模式冠状病毒气溶胶模型,评价了5种常用市售消毒剂,建立环境消毒技术规程,为新型冠状病毒的防控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和参考。 |
||
中国生物与新医药技术成果一起共享 |
小分子干扰RNA沉默HIF-1α和VEGF抗TACE术后肝癌复发转移的实验研究 | ![]() |
|
技术简介: (1)体外实验小结:本项目首先按计划在体外实验初步显示,联合转染靶向HIF-1a及VEGF 可明显降低常氧及缺氧条件下肝癌细胞HIF-‐1α 表达和VEGF 的分泌能力及肿瘤细胞的侵袭能力;同时其E-Cadherin 表达上调,Vimentin 及Snail-1蛋白表达下降。以HIF-‐1α 及VEGF 为靶点的联合治疗效果在细胞实验中初步显示其效果优于单独抑制HIF-‐1α 及VEGF。(2)体内实验小结:通过体内实验,本项目首先成功建立了SD 大鼠小动物原位移植肝癌模型,将HIF-1αsiRNA 和VEGF siRNA 腺病毒表达载体联合转染于动物模型中,并对模型进行TACE 治疗,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和MRI 检查,获得了联合靶向抑制HIF-1α和VEGF 两个基因,能更有效地“抗肿瘤血管形成”的基础上,又能同时解决缺氧诱发的促肿瘤侵袭转移等不利因素,获得了更好的抗TACE 术后肿瘤复发转移的治疗效果。同时进一步明确了缺氧下HIF-1α 诱导肿瘤细胞EMT 中的作用。 |
||
中国生物与新医药技术成果一起共享 |
二氧化碳高效共聚制备无卤阻燃聚氨酯材料 | ![]() |
|
技术简介: 成果(技术)简介:目前,气候变化是全社会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而二氧化碳被视为罪魁祸首。同时,二氧化碳又是一种廉价和无毒的C1资源,将二氧化碳有效地转化为高附加值的化工产品已经引起了学术研究和工业生产等领域的广泛关注。其中,固态二氧化碳即干冰常用作人工降雨、烟雾的制造、灭火器等;二氧化碳也广泛的使用于焊接领域,同时其在制碱和制糖工业也有应用。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众多学者已经报道了利用CO2与环氧化物共聚制备聚碳酸酯和环状碳酸酯。聚碳酸酯和环状碳酸酯都具有重要的工业应用:聚碳酸酯可应用于包装材料,工程材料和橡胶等;环状碳酸酯能够作为非极性溶剂、脱脂剂、锂离子电池中的电解质以及直链碳酸二烷基酯合成的中间体。聚氨酯是一种新兴的有机高分子材料,被誉为“第五大塑料”。聚氨酯,是在大分子主链中含有氨基甲酸酯基的聚合物,其分为聚酯型聚氨酯和聚醚型聚氨酯两大类。聚氨酯的化学结构决定了聚氨酯的力学性能。本项目利用新型的Salen型催化剂,将二氧化碳、环氧化物、异氰酸酯三元共聚,并辅以无卤阻燃添加剂,制备性能优良的绿色环保阻燃材料。该项目既成本低廉,又符合绿色减排这一国际发展的趋势,因此值得关注。
主要技术特点:(1)制备新型高效金属Salen型催化剂。(2)二氧化碳聚合路线如下:1)气源;2)溶剂-预处理;3)共聚单体-预处理;4)催化剂预处理;5)上述四者在反应釜内进行聚合反应;6)聚合反应终止后,脱除溶剂-洗涤-干燥-造粒;
应用领域及效益分析:本技术研制的金属Salen型催化剂体系,具有催化效率高、产物结构可控、分子量高、热稳定性好的特点,对于进一步推动CO2聚合固化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二氧化碳催化聚合固化技术,具有催化效率高、产物结构可控、分子量高、热稳定性好的特点,对于进一步推动CO2聚合固化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该技术可以制备聚碳酸酯型聚氨酯,作为包装材料、医用材料、建筑节能材料和汽车仪表的原材料;同时可以应用到医用降解材料、药物控制释放材料、低积炭陶瓷粘结剂、阻隔包装材料(隔氧)药物控制材料和高能电池固体电介质等材料的制备上。 |
||
中国新材料技术成果一起共享 |
机器视觉自动检测项目 | ![]() |
|
技术简介: |
||
中国先进制造与自动化技术成果一起共享 |
燃煤烟气脱 NOx(硝)催化剂制备技术 | ![]() |
|
技术简介: 燃煤污染排放控制是我国能源和环境领域节能减排的重要内容之一,国家寄 予高度重视。燃煤污染主要包括 SO 2 、NO x 和粉尘。根据国家“十一五”规划,未 来几年我国 SO 2 和粉尘污染将会得到很大改善,下一个控制目标将是燃煤 NO x 污染。 我国虽已开始限制烟气 NO x 排放,但到目前为止,低氮燃烧技术的使用还 很有限,国内没有成熟的烟气脱 NO x (硝)技术。国外经过 30 年的研发与实践, 形成了以 V 2 O 5 /TiO 2 为主要成分,以 GeO 2 、WO 3 、MoO 3 等为第三组分的工业燃 煤烟气脱硝催化剂。但是,引进技术成本高,自主研发廉价高效的烟气脱硝催化 剂及其生产技术是解决我国燃煤 NO x 污染的重点。 北京化工大学经过多年的探索研究,已经形成具有自主产权的、以廉价堇青 石为载体、以 CuO 为活性组分的蜂窝 CuO/Al 2 O 3 /堇青石燃煤烟气脱硝催化剂。 因其制备成本低、活性和寿命不亚于 V 2 O 5 /TiO 2 催化剂,因而有望替代国外 V 2 O 5 /TiO 2 催化剂。 技术指标 1、操作温区 350~400℃; 2、脱硝率大于 80%; 3、N 2 选择性高于 95%。 |
||
中国新能源及节能技术成果一起共享 |
从天然气中提取液体燃料和芳烃的催化剂 | ![]() |
|
技术简介: 用于从天然和伴生油气中生产苯、甲苯、乙苯和二甲苯等芳香烃的催化剂。合成液体燃料在600-800°C的流动反应堆中进行,压力为0.1MPa,其比例为甲烷:氩=1:1 |
||
中国新能源及节能技术成果一起共享 |
中温有机硫水解催化剂 | ![]() |
|
技术简介: 成果简介:中温有机硫水解催化剂的使用温度较常温有机硫水解催化剂有所提高,一般在150℃~250℃,中温有机硫水解催化剂很好的克服了常温有机硫水解催化剂在温度较高时由于硫酸盐化而失活的缺点。烟台大学试制成功中温有机硫水解催化剂,其综合性能优于目前国内的同类产品。中温有机硫水解催化剂广泛应用于各种工艺气体(如甲醇合成气、城市煤气、变换气、油田气、氢气、氮气、食品级二氧化碳等)的精脱硫。另外,用煤和渣油为原料的许多化工过程中,工艺气体中往往含有较多的COS、CS2等小分子有机硫化物,用中温有机硫水解催化剂与脱硫剂配套使用,能有效地脱除其中的硫化物。推广形式:本催化剂进行技术转让,可以为成果受让企业提供完整的催化剂生产线设计方案,指导企业进行催化剂的生产。 |
||
中国先进制造与自动化技术成果一起共享 |
烯烃水合尾气回收技术 | ![]() |
|
技术简介: 成果简介:低碳烯烃水合是制备相应碳数醇类的常用方法。烯烃水合是可逆反应,因此未转化的烯烃需要返回反应系统,或者返回烯烃提浓系统,回收利用。如阳离子交换树酯催化的正丁烯直接水合生产仲丁醇,正丁烯的单程转化率在6%~8%,大量正丁烯需要回收利用。丁烯水合生产仲丁醇工艺中丁烯进料组成通常为为:正丁烯(包括1-丁烯1-丁烯、反-2-丁烯、顺-2-丁烯)97%、丁烷3%,丁烯水合后排放的废丁烯的组成为:正丁烯80%、丁烷18%、杂质2%。杂质包括仲丁醇、仲丁醚、叔丁醇,以及水。排放的废丁烯中正丁烯含量很高,因此需要将其回收。但是废丁烯中含有很多杂质,不能直接进入丁烯提浓工段,因为这些杂质在丁烯提浓的溶剂中积累,导致溶剂失效、分离能力下降,使得萃取精馏塔无法正常操作。烟台大学与兰州石化研究院联合开发的丁烯水合尾气回收技术能够将丁烯水合尾气中的仲丁醇等杂质脱除,从而可以返回烯烃提浓工段,提高烯烃利用率。同时可以加大尾气排放量,提高反应器烯烃浓度,进而达到提高水合反应转化率、提高装置产能的效果。该技术已在兰州石化助剂厂实现工业化,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
中国新能源及节能技术成果一起共享 |
新型人参皂甙提取技术研究 | ![]() |
|
技术简介: 本项目采用植物基因工程技术,通过细胞培养得到人参愈伤组织细胞培养液,进而提取人参皂甙。通过细胞培养来提取人参皂甙是大量生产人参类生物活性物质的一种有效方法,其产品质量和产量易于控制,不受季节性气候和地理环境等因素的限制,而且生产条件和操作变量易优化。由于组织培养液中的人参皂甙含量优于种植人参根且成本相对较低,发展本项目,可以降低产业生产成本,而且可以提取纯度较高的人参皂甙,产品中无农药、有害重金属残留,是发展新型人参产业的有效途径。 建立稳定高效的适合工业化生产的生产工艺技术,确定最佳工艺条件和工艺参数;确定产品质量指标,完成与普通人参提取物、西洋参提取物、高丽参提取物的功效对比;1)通过植物细胞培养技术,成功的建立了人参悬浮细胞的培养体系,培养的人参细胞其人参皂苷含量较低,但细胞的生长速度较快。2)在摇瓶水平对人参细胞的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了最佳的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25℃,摇床转速100rpm,培养10d,接种量为20%。并在40L搅拌式反应器中进行了分批发酵。3)发酵罐培养,人参悬浮细胞在发酵罐中的生长特性以及皂苷积累特性和摇瓶相似,但生物量和皂苷产量显著增加。培养至10d的生物量达到20.43g/L,胞内总皂苷含量为131.2 mg/L,胞外为8.31 mg/L。发酵液经4000rpm离心20min、收集细胞并于70℃烘干,共收集到490.51g干细胞,生物量为20.43 g/L,高于摇瓶水平16.33 g/L的生物量。 |
||
中国生物与新医药技术成果一起共享 |
中文
/ENG
/PY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