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

    /
  • ENG

    /
  • PYC

    /

资源&服务 |

科技服务云超市
首页 > 资源&服务 > 找技术
国家/地区
行业领域
服务类型
搜索
采用多元煤铁碳处理废水的一体化装置
技术简介: 技术完成情况1.经过本项目技术研究后,电镀废水出水能够达到《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0-2008)中表2排放标准,标准,主要技术参数达到:总铬<1.0mg/l,六价铬<0.2mg/l、总镍<0.5mg/l,成套设备实现全自动控制;可根据多元煤使用不同的工况,调整清洗方式。 2.运行处理成本较之前有降低,降幅约为20%。经济完成情况通过该研究我司成功在多元煤应用领域实现了新增销售额252.44万,新增利税达到46.29万元。其中成功签约了春生五金电镀工业有限公司废水处理项目、广州贝恩医疗废水处理工程、明兴五金工艺有限公司电镀废水处理项目和深圳日彩线路板废水处理项目等。 项目从实施以来,我公司从多元煤的结构及性能进行了研究,通过小试反复验证了其效果,在进行中试实验,在中试实验过程中,我司着重研究了多元煤一体化装置的结构,采用了废水上进上出的模式。同时当废水过水能力差,可通过自动化控制,开启反冲洗装置,反冲洗出来的废水进到前面调节池,以便后续继续处理,通过多元煤铁碳的废水进入后续的混凝沉淀,再进到生化处理系统。本项目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确定了适合电镀络合废水的多元煤,同时也确定了一体化设备的结构组成及智能化自控系统,出水也达到了项目合同要求。
中国资源与环境技术成果
滨海土壤排盐碱及景观营建应用技术研究
技术简介: 项目研究的关键技术1.1工程排盐碱技术该工艺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施工准备,测量定点放线,确定排碱井、排盐沟的位置标高;(2)沿放线位置开挖排盐沟,始端深末端浅,坡度为0.3%-0.5%,每隔15m-30m设置一条排盐沟,排盐沟底部夯实,将挖出的碱土清走;(3)铺设渗管前,在排盐沟下铺10cm细沙,渗管表面用棕皮、土工布、编织布或麻袋片包裹,并用铁丝或麻绳扎紧;本技术有效的防止土壤生盐渍化,形成良好的生态循环,降低土壤含盐量,脱盐率可达20-40%,治理盐碱地效果显著,缩短排盐周期,增加植物成活率。 1.2土壤改良技术对于土质黏性过大、土壤板结严重、整个种植区域布满建筑垃圾的种植区域,为确保绿化植物的成活率,进行全区域原有土壤改良。将30~40cm厚表层土按5:3:2的比例混入中沙、泥炭土进行改土,深耕整地、疏松土壤并加拌有机肥,降低土壤含盐量,改善肥力及透气性。 1.3土壤监控检测土壤改良等基质处理完成后,进行下一步工序之前,需对改良后土壤的盐碱、肥力等指标进行多方复检,种植土厚度及土壤基本理化性质符合标准后方可进行苗木种植。为确保土壤改良后绿化植物生长良好,一般要求土壤pH值应符合本地区栽植土标准或处于5.6~8.0之间,全盐含量应低于0.3%,土壤容重应为1.0~1.35g/cm3之间,有机质含量不小于1.5%。 1.4植物种植 通过加大土球、植前树冠修合理剪、调整根冠比及加强支撑,增加滨海树木移植成活率。 1.5 养护管理台风前应急抗风修剪,加强支撑,风灾后快速扶正复壮,早春冲水清除地表积累的盐尘,避免盐尘随水渗入到土壤,生长季节还要多次向叶面喷水,防止盐雾伤害植株嫩叶,室外的钢结构设施,为防侵蚀,每半年环氧封闭漆养护。
中国资源与环境技术成果
三种新型海洋生物肽与糖类原料的制备及其工业应用示范
技术简介: 项目以联合共建的“海洋生物制品(佛山)产业化示范基地”为依托,在已完成多项与海洋生物活性肽类和糖类开发有关的国家、省科技计划项目,研究成果获得2007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及2011年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已申请并获授权“一种含有海洋贝类活性肽的化妆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ZL201110079404.0)”等一系列核心专利,活性物质高通量筛选、定向酶解、危害物质脱除等关键技术已获得突破和发展的背景下,着力于突破制约海洋水产品精深加工产业技术瓶颈和关键共性技术,以南海丰富的海洋贝肉、虾蟹壳与海藻粗加工品为原料,将高效定向酶解、物理-化学-生物耦合分子态脱腥、脱毒技术等科技成果转化于工业化生产海洋贝类小分子肽工艺技术,制备低分子量壳聚糖与海藻糖等重要用途海洋生物中间原料,应用开发新型海洋生物化妆品等海洋生物制品。
中国现代海洋技术成果
基于躯感网的高精准跌倒监测识别及肢体运动防跌干预和防护机制
技术简介: 成果涉及的运动识别技术,已应用于自主研发的穿戴式跌倒预警/报警器中,设备内置了高精度的9轴惯性传感器,可以感知并采集人体运动过程中的基本运动参数(三轴加速度、三轴角速度、三轴磁力计),不同的人体运动(脑卒中走路,帕金森步态,特别是意外跌倒等)表现出不同的基本运动特征,设备内置的高速微处理器可实时的采集运动数据,并执行高精准的运动识别和跌倒识别算法,能够对老年人各种动作进行分类和识别,从而达到实时危险动作提醒和跌倒预警。
中国电子信息技术成果
小菜蛾钠离子通道双功能阻断剂设计合成与生物活性评价
技术简介: 作用于昆虫钠离子通道孔内的IV区,S6片段上,与局部麻醉剂利多卡因位点重叠,其主要作用于开放的昆虫钠离子通道慢失活阶段,杀虫活性表现为高效的神经毒杀活性;其暴露在孔外部分主要作用在II区S5-S6连接片断上,与拟除虫菊酯作用位点重叠。而拟除虫菊酯主要作用于开放的昆虫钠离子通道快失活阶段,杀虫活性表现为强的击倒活性。本成果提出设计合成具有DCJW和拟除虫菊酯活性基团,且可同时作用于开放的昆虫钠离子通道的快、慢失活阶段的双功能杀虫剂分子,达到速度与持效并存,以及协同增效,克服抗性,提高药效的目的;同时可减少农药使用量,改变农民用药习惯,有效解决农药导致的“3R”问题,引导农药向多靶点,超高效,低抗性的方向发展,达到防治害虫的化学农药的增效减量目的。成果发现设计合成的化合物不仅会产生与茚虫威类似的钠离子通道阻断功能,且其分子末端基团还会延伸至拟除虫菊酸的双受体靶点PyR1和PyR2,产生与拟除虫菊酯类似的作用,增强其活性。
中国现代农业技术成果
一种粗粮型保健羊乳制品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简介: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粗粮型保健羊乳制品及其制备方法,本产品根据各个原 料的特性以及各原料之间的作用关系,设计了科学合理的保健羊乳制品的制备方法, 工艺操作简单,成本低廉,综合了羊乳、玉米面以及木糖醇低热值、抗龋齿的特殊保 健作用,均衡了膳食搭配,且进行了浓缩,最大限度的去除了羊乳的膻味,使得最终 得到的产品不仅在色香味等感官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还使得产品中营养物质和保 健成分得以最大程度的保留,赋予了产品更多的营养保健功能,且稳定性强,携带和 使用方便。该保健羊乳制品,最终具备低脂、低热量、高膳食纤维,富含维生素、矿 物质之优势,口味独特,适用于各种人群,被绝大多数人所接受。应用前景和市场前 景均极其广阔。 本成果的创新点: (1)本发明在产品的制作过程中探讨了合适的玉米面与羊乳的添加比例,以及采 用特定比例范围的β-环状糊精、蔗糖酯、柠檬酸以及明胶,不但使得最终产品成型度、 粘稠度适中,而且产品的韧性、稳定性也好,口感筋道可口,奶香味适中,外观光滑, 更容易让消费者接受。 (2)从技术成本方面考虑,羊乳成本相对来说较高,但是玉米面成本低廉,本发 明将谷物制品玉米面粉与乳制品羊乳相结合,不但平衡了膳食搭配,也大大降低了最 终的产品成本。
中国生物与新医药技术成果
移动通信用高频高密度任意层互连印制电路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技术简介: 通过研发移动通信用高频高密度任意层互连印制板的制作工艺技术,攻克了精细线路制作,层间对位精度控制,双靶标精准对位控制、CO2激光通孔制作、电镀铜盲孔填充等关键技术难题,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产品可靠性评价及检测体系,实现了移动通信用高频高密度任意层互连印制电路的规模化生产。 开发产品经华测检测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检测性能指标达到了合同规定要求:最小线宽65.4μm(50±25);最小线距:87.7μm(≥50);高频板阻抗±8%;层间对准度±20.0μm;CO2激光成孔孔径92.8μm(75±25);电镀填盲孔dimple =6.5μm(dimple≤15μm)。产品可靠性:288℃,10秒下热冲击8次,不分层不变色起泡,1000V高电压,加载30秒,不击穿,加载2-4A的电流,电路不短路或击穿。 移动通信用高频高密度任意层互连印制板研发主要从设计、材料、制作工艺出发,重点突破了精细线路制作,层间对位精度控制,双靶标精准对位控制、CO2激光通孔制作、电镀铜盲孔填充等关键技术。成功实现了研究成果的产业化应用,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移动通信用印制电路板制造新工艺,应用于移动通信用印制电路板制造。研发出系列新产品并获得用户好评。 从印制电路板的发展趋势来看,对高密度化、轻型化、薄型化和高可靠性的需求越来越明显,而移动通信用高频高密度任意层互连印制关键技术的发展正好迎合了这种需求。本项目应用精细线路制作,层间对位精度控制,双靶标精准对位控制、CO2激光通孔制作、电镀铜盲孔填充等关键技术。上述技术的成功开发及应用,实现了产品良率和可靠性的提升。对提升公司的技术水平,优化产品的结构,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都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电子信息技术成果
微孔结构钴铬合金药物涂层支架
技术简介: 机械工程学院教授通过跨学科的合作,开发出工、医结合高科技产品--微孔结构钴铬合金药物涂层支架,为血管支架的国产化进行了开拓性探索,并申请了多项中国专利。本技术充分发挥激光雕刻支架的优点,选用钴铬合金材料替代医用不锈钢,采用专利合成的高分子涂层材料,结合超声雾化涂层技术,使支架性能达到最佳,可以有效地解决支架再狭窄问题。
中国生物与新医药技术成果
基于磺基化重组水蛭素的抗凝血药物研究
技术简介: 项目简介 现阶段,临床主要用肝素来对血栓相关疾病进行治疗,然而肝素引起的出血及炎症等并发症也在困扰着相关人群。水蛭素是一种从水蛭唾液腺中分泌出来的64~67个氨基酸组成的小分子天然蛋白,有多个亚型,能够特异性的与凝血酶结合,从而不可逆的抑制凝血酶的功能,是一种在医疗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抗凝血剂,拥有取代肝素的巨大潜力。 由于从天然水蛭直接获取水蛭素的效率太低,目前通过生物工程的手段获得重组水蛭素是一种有效的替代方案。然而因为生物工程宿主缺少磺基化酶,重组水蛭素63位的酪氨酸缺少磺基化。与天然水蛭素相比,这种氨基酸修饰的缺失导致了重组水蛭素抗凝血活性的降低。目前国际上在售的重组水蛭素产品均为未修饰的蛋白产物,相关产品在国内则几乎为空白。 项目阶段与进展 针对于这一现状,为了获得较高活性的重组水蛭素,申请人通过改造宿主菌,实现了I型重组水蛭素的原位磺基化。这种磺基化后的重组水蛭素与未修饰的水蛭素相比,抗凝血活性提升了2~3倍,有效活性可达到在售肝素的~4.5倍。同时,我们也实现了重组水蛭素无柱体系的快速纯化方法。团队也结合丝素蛋白材料制成了水蛭素可注射缓释凝胶,进一步拓展水蛭素的应用范围。
中国生物与新医药技术成果
界面特征诱导下Cf/Mg复合材料热膨胀性能的一维微机械模型计算及实验研究
技术简介: 本项目以压力浸渗法制备的Cf/Mg复合材料为研究对象,通过在制备中添加稀土Y、Nd、Gd(或三者混合物),制备后进行热处理的方法,实现对复合材料微观组织的调控。
中国航空航天技术成果

分享到各大社区

  • 中文

    /
  • ENG

    /
  • PYC

    /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