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服务 |科技服务云超市 |
|
![]() |
首页 > 资源&服务 > 找技术 |
LED用封装材料功能性聚硅氧烷产业化关键技术 | ![]() |
|
技术简介: 本技术提供的超高分子量聚硅氧烷是有机硅压敏胶配方里最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国内生产类似的超高分子有机硅氧烷的厂家很少,而且很难满足更高性能需求的产品要求,比如同时满足高粘接强度和优异的耐温性能。国外的Dow-corning,Momentive,Wacker等公司,国内的蓝星化工(原法国的罗地亚)有生产,但是他们都是自产自用,不用于外卖。此研究的成功,提高了国内有机硅行业的技术水平,提升了国内高端有机硅压敏胶和胶带的竞争力。该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接枝技术,将聚甲基乙烯基硅氧烷的折射率从1.4431提高到1.5372,接枝率约为20%,基本实现了高折射率聚硅氧烷合成的目标,具有创新性。 |
||
中国新材料技术成果一起共享 |
一种基于G蛋白偶联受体构建的融合多肽 | ![]() |
|
技术简介: 本项目可实现对多种神经递质灵敏地动态检测,研究成果可广泛拓展于所有基于G蛋白偶联受体传递信号的神经递质或调质的荧光探针的开发,可进一步应用于在体复杂的神经系统中(如果蝇、斑马鱼及小鼠等),精确地解析不同行为条件下特定神经递质的时空分布以及动态变化。 |
||
中国生物与新医药技术成果一起共享 |
造纸黑液资源化处理技术 | ![]() |
|
技术简介: ①发现碱木质素在溶液中高度聚集是导致造纸黑液反应活性和转化率低的主要原因,采用氧化活化方法调控碱木质素在水中的聚集行为从而提高反应活性。 ②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发现造纸黑液中碱木质素的磺化反应和缩聚反应都发生在苯丙烷的酚羟基邻位,两者相互竞争;首次采用接枝磺化新技术解决这个难题,成功制备了同时具有高磺化度及高分子量的木质素两亲聚合物。 ③通过优化设计“黑液全组分利用”方案,不再对原料和产品进行分离,直接以造纸黑液为主要原料,首次研制了性能优良的混凝土高效减水剂和水煤浆高效分散剂,实现了造纸黑液“零排放”。 |
||
中国新材料技术成果一起共享 |
炼钢过程数学模拟仿真技术 | ![]() |
|
技术简介: 成果简介:我国钢铁工业调整升级规划提出了促进创新发展、坚持绿色发展、推动智能制造的指导思想,实现我国钢铁工业转型升级。因此,开展高品质钢的智能制造相关技术的研究非常必要。冶金反应器内存在着复杂化学反应和物理过程,存在高温不可视的特点。本项目开发的高品质钢生产过程仿真模型可以准确地在线了解精炼和连铸过程的工作状况,确保洁净度和铸坯质量的精准控制,显著提高高品质钢洁净度和铸坯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建立的模型适用于不同钢铁企业、不同钢种、不同生产流程、不同冶金设备。因此,高品质钢冶炼过程仿真技术在钢铁冶金领域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成熟程度及推广应用情况:已经经过实验室试验和工业应用;目前已经成功应用于宝钢、首钢迁钢、首钢京唐、石钢、青钢、新疆八钢等多家钢铁企业炼钢厂,为企业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期望技术转移成交价格(面谈)。
市场分析: 国内外钢铁企业。
投资估算和经济效益分析:此前的应用和推广成功的为企业进行了冶金反应器优化,产品质量提升和卷渣等缺陷的解决,为企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成果亮点:1、该技术进行了洁净钢生产全流程的数值模拟仿真,包括铁水预处理脱硫模拟仿真、转炉数学模拟、钢包吹氩精炼模拟仿真、RH 真空精炼模拟仿真、连铸中间包模拟仿真、连铸结晶器模拟仿真等。并自主开发或升级了相关模型,部分模型包括气泡浮选夹杂物模型、夹杂物碰撞聚合模型、夹杂物凝固捕捉模型等。为高品质钢的生产顺行和质量提升提供了更全面和系统的保障。 2、经过中国金属学会成果评价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获得中国钢铁协会科技进步三等奖。 |
||
中国先进制造与自动化技术成果一起共享 |
智能电网中的多分布式能源微电网协调控制技术 | ![]() |
|
技术简介: 成果(技术)简介:采用基于短期与超短期模型预测相结合的微电网源储荷协调控制策略,利用微电网响应配电网需求同时,发挥微电网协调自治控制能力,提升局部电网电压自调能力、安全可靠性及分布式能源消纳水平;含多类型分布式能源的微电网脱网运行控制策略,提高了智能电网区域供电可靠性;以区域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提出基于弱通信交互的多微电网联合协调控制策略,提升智能电网内能源协调互动水平,促进分布式能源消纳。 应用领域及效益分析:可应用于智能电网中的多分布式能源微电网系统,特别是高渗透率的多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电网系统。 |
||
中国电子信息技术成果一起共享 |
大型零件加工精度多传感器融合在线检测技术与装备 | ![]() |
|
技术简介: 1.项目基本情况:大型零件尺寸大、结构复杂,其加工精度非常重要,决定着现代高端装备精度、使用 寿命及可靠性等。大型复杂零件加工精度检测,采用目前的检测理论和检测设备难度较大,实现实时、在线、全尺寸检测几无可能。以重卡桥壳为例,重卡桥壳形状复杂,面系、孔系、轴系呈空间交叉分布,加工精度检测困难;重卡桥壳加工需在线检测的精度参数众多,不仅包含多达6个轴颈的圆度、同轴度、跳动度的公差要求,同时还有7~8个平面度、平行度和垂直度的公差要求,以及孔系、面系、轴系相互之间位置精度要求,目前市场测量设备完全不能胜任;重卡桥壳总体 尺寸达 2 米、重大 200-300 公斤,用传统设备实现精确快速在线测量几无可能;中国重汽 重卡桥壳生产线按工序集中设计,整线节拍 4 分钟,目前市场上的设备及中国重汽在原生 产线使用的测量方法均不能满足本项目自动化和生产节拍的要求,如不研制专用自动化测量系统,就会形成整线生产瓶颈,难于满足项目指南中的重卡桥壳生产节拍及产量要求。 本项目所研发的技术设备,可测量重卡桥壳的加工精度,而且能够将测量的数据及时 反馈给生产线,以根据误差分析实时调整工艺参数,是满足重卡桥壳生产加工质量的重要 保证。 2.核心技术及指标:(1)提出了一种大轴径尺寸视觉测量方法、同轴度与跳动度误差视觉测量方法及圆周 分布孔的位置度视觉测量方法,大轴径尺寸视觉测量方法通过改进像素当量标定能有效提 高轴径的测量精度,同轴度与跳动度误差视觉测量通过算法优化实现,圆周分布孔的位置 度视觉测量方法通过坐标转换构造圆周分布孔位置关系,避免了图像拼接,计算量小且能 获得较高精度。(2)提出了基于激光位移传感器和高精度 CCD 传感器融合的跳动非接触检测方 法,根据大型轴类工件径向圆同轴度、圆度、圆柱度等加工精度的要求,提出了多传 感器位置布点规划优化方法。(3)提出了基于单只激光位移传感器的多步测量方法。在多步法测量过程中,激 光位移传感器射线应通过桥壳轴线并与桥壳轴线垂直。实际检测中因传感器安装误差 且检测设备受加工精度影响,检测仪难以保证传感器与桥壳轴线定位的相对位置关系。 传感器射线不通过被测截面圆心会产生偏心误差,射线不垂直桥壳轮廓表面会产生轴 线倾斜误差。存在偏心倾斜误差的轮廓数据将融入工件的圆度误差之中,无法反应被 测截面的真实形貌,影响圆度、圆柱度误差评定结果。针对上述误差干扰因素,提出了一种桥壳轴线定位偏心倾斜误差补偿方法,通过检测两个(及以上)桥壳截面数据, 拟合截面最小二乘圆心及空间轴线,求解出目标截面偏心量及轴线倾斜角度。构建空 间变换矩阵,对检测截面进行空间坐标变换,将具有偏心倾斜的原始截面平移旋转至 理想正截面,消除桥壳轴线定位偏心倾斜所引入的误差,有效提升桥壳圆度、圆柱度 误差评定精度。(4)根据重卡桥壳的特点及检测要求,研发了一种重卡桥壳加工精度在线自动检测设备。该设备采用传感器回转检测方案,避免桥壳因质量不均回转时由动平衡引起 定位精度的损失。该设备采用激光位移传感器和机器视觉多传感器融合的方式采集截 面轮廓数据,通过记录分析数据可以发现工件加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采用误差分离 算法提高了检测精度,能够实现多加工误差的同时测量,满足生产线加工节拍要求。 3.产业上下游情况介绍,项目效益分析:汽车工业是现代经济增长当之无愧的主导和支柱产业。重型卡车作为生产资料, 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更是举足轻重。目前,国产重型卡车的品质与进口相比尚有一定 的差距。在重型卡车零部件中,桥壳的质量好坏影响着车桥的制造、安装及使用寿命, 是重型卡车的关键零部件之一。现在整车的组装装配之前都要进行相关的检测,目的 就是用来保证汽车的装配技术要求。汽车驱动桥壳的生产批量一般较大,但是对各零 部件的检测手段主要还是采用人工接触检测的方法,人工检测的方法不仅增加了人工 的劳动强度,而且难以保证检测的精度要求,无法满足企业对产品质量的高要求。 研发的检测设备已成功应用至中国重汽集团济南桥箱有限公司重卡桥壳柔性加工 生产线上,填补国产装备桥壳加工质量在线检测系统的空白,提高了重卡桥壳生产线 检测效率与产品质量。近两年来(2017 与 2018 年度),该公司新增生产销售额分别 为 3465 万元、5845 万元,新增利润分别为 519.75 万元、876.75 万元,新增税收分别 为 589.05 万元、993.65 万元。 重卡桥壳加工质量智能检测系统的进一步开发,可适应重卡桥壳 MAN、AC16、HC16 三大系列 12 种规格的桥壳的柔性自动化在线测量,具有重要推广应用价值。 同时,重卡桥壳加工智能智能检测系统的成功研发及示范应用可提升国产检测装 备技术水平,随着系统功能的完善,可进一步推广到其它复杂机械零件加工制造与检 测领域,市场潜力巨大。 ④技术转化所需条件 本项目所开发技术设备投资额度在 100 万左右。 |
||
中国电子信息技术成果一起共享 |
G 蛋白信号转导调节蛋白 10(RGS10)在治疗心肌肥厚中的功能及应用 | ![]() |
|
技术简介: 本发明确定了 RGS10 的表达与心肌肥厚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发生心肌肥厚的模型中,RGS10 的表达和正常组相比显著降低;抑制 RGS10 表达显著促进 MEK-ERK1/2信号通路的激活,促进了心肌肥厚、纤维化,恶化心功能;RGS10 过表达则显著抑制 MEK-ERK1/2 信号通路的激活,抑制了心肌肥厚、纤维化,保护心功能。因此,RGS10 可作为靶基因,用于筛选或制备保护心脏功能、抗心脏纤维化和/或预防、缓解和/或治疗心肌肥厚的药物,为心肌肥厚的治疗提供了一条有效的新途径。 |
||
中国生物与新医药技术成果一起共享 |
物件收发箱 | ![]() |
|
技术简介: 为了解决城镇社区有的楼盘没有安装集中邮柜的居民和乡镇最后一公里邮件无法送达及邮件投递难的问题, 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物件收发箱”解决了这一长期遗留的疑难问题。并且打通了乡镇与城市之间的信息孤岛,利用5G技术可订阅由”城乡一体化“平台提供的各类时事新闻和各类信息,使乡镇居民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远在天涯海角都能快速收发物件。 |
||
中国电子信息技术成果一起共享 |
水石榴石 | ![]() |
|
技术简介: 已开发出一种生产粗粒氢铝酸三钙(水石榴石)的技术,该技术在氧化铝生产中用作从铝酸盐溶液中分离赤泥阶段的过滤添加剂。该技术使获得 8-12 微米大小的水石榴石晶体成为可能。通过该技术获得的粗粒氢铝酸三钙(水石榴石)可以显着提高赤泥分离阶段的过滤过程性能:增加过滤器的过滤周期持续时间(约两倍)和提高滤液质量,特别是降低钙离子和腺体的含量 |
||
中国高技术服务技术成果一起共享 |
煤粉预热低氮燃烧技术与装备研发及产业化 | ![]() |
|
技术简介: 燃煤工业锅炉是重要的热能动力设备,量大面广、平均容量小,但运行效率不高,污染排放严重,已成为我国大气主要污染源之一,其中 NOx 是锅炉排放控制瓶颈,也是雾霾的主要成因。国家发布多项政策要求推广应用高效节能环保型锅炉。2018 年研究所与兖矿集团共同成立产业化公司,推进煤粉预热低氮燃烧工业锅炉技术产业化应用。技术优势:煤粉预热燃烧工业锅炉技术是研究所从 2004 年开始研发的一项变革性的煤粉燃烧技术,突破了传统技术对煤种的限制,实现了可高效燃烧全部煤种、甚至半焦、残炭等超低挥发分燃料;同时大幅降低氮氧化物排放,可实现锅炉氮氧化物原始排放直接达标。该技术一举解决了长期困扰工业锅炉用户的煤种适应性差、燃烧效率低和污染物排放高三大难题,可显著降低锅炉运行成本。 |
||
中国新能源及节能技术成果一起共享 |
中文
/ENG
/PY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