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服务 |科技服务云超市 |
|
![]() |
首页 > 资源&服务 > 找技术 |
一种相变储能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 ![]() |
|
技术简介: 成果简介(技术分析和应用前景分析):采用自主研发的球壁开孔的高强度空心微球承载石蜡,并将微球密封,防止石蜡从中空微球中泄漏,开发出相变储能微球。该相变储能微球可以用于建筑墙体保温隔热,具有降低水泥水化放热的作用,因此可以应用于海洋深水水合物固井水泥浆中。并且由于微球具有高强度性能,应用过程中不易破碎,对水泥石强度影响小。微球采用偏高岭土制作,成本低,与水泥浆具有很好的相容性,并且微米级球径可以防止微球在水泥浆中沉降。该技术中采用的空心微球也可以作为其他外加剂的载体,具有很广阔的应用前景。 |
||
中国新材料技术成果一起共享 |
含喹唑啉环壳寡糖/壳聚糖衍生物及制备方法和生物活性 | ![]() |
|
技术简介: 本发明介绍了以4氯代峰种啉或取代4氨代喹啤啉和壳寡糖/壳聚糖为原料,以甲醇、乙醇、正丙醇、异丙醇、正丁醇、异丁醇、叔丁醇、异戊醇、新戊醇、季戊四醇和水的混合溶液为溶剂,反应合成含喹唑啉环壳寡糖衍生物。本发明部分化合物对测试的小鼠胃癌细胞MFC和人乳腺癌细胞A549有增殖抑制效果,表现出一定的抗癌活性。 |
||
中国现代海洋技术成果一起共享 |
基于机器视觉的磁芯外观质量自动检测分选设备 | ![]() |
|
技术简介: 该分选设备运用机器视觉技术对零件进行外观质量自动检测,在当今自动化、智能化飞速发展的潮流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它不仅大大提高了产品检验合格率,减轻了工人的劳动量,同时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更符合低碳的社会背景。 |
||
中国先进制造与自动化技术成果一起共享 |
高性能计算力学算法设计及软件开发项目 | ![]() |
|
技术简介: 项目以新型高精度边界元及无网格数值算法为工具,发展用于薄体涂层结构传热及其反问题、复杂结构大规模高频声学分析、多孔介质传热传质模拟、智能超构材料结构设计、新材料力学性能分析的高性能数值计算方法。开发具有自己知识产权的高性能计算力学软件平台,以满足当前计算力学与工程仿真领域日益增长的应用需求。现已在国内外本领域知名期刊发表高质量论文 50 余篇,申请专利 2 项,申请软件著作权 2 项。 |
||
中国高技术服务技术成果一起共享 |
有缆遥控式水下设备运输及安装机器人 | ![]() |
|
技术简介: 成果简介(技术分析和应用前景分析):本机器人主要包括:主体、集中控制模块、位置调整模块、监控模块、辅助调节模块和吊放模块;主体由长方体型主舱和四个长方体型立柱构成,四个立柱分别位于主舱上表面的四个顶角处,主舱内部设有长方体型压载舱;主舱左右侧面各连接一组位置调节模块,两组位置调节模块关于主体对称分布;主舱底部沿其长度方向连接有一组监控模块、两组辅助调节模块和一组集中控制模块,其中两组辅助调节模块关于主体对称分布,集中控制模块通过脐带缆传输光、电和动力信号;吊放模块位于主舱上表面中间位置,通过绞车底座与主体相连固定。本发明通过远程控制机器人进行水下设备的安装,大幅降低了安装的操作难度。 |
||
中国现代海洋技术成果一起共享 |
绿湾智子自助建模平台 | ![]() |
|
技术简介: 绿湾智子自助建模平台是一种通过可视化交互的方式完成建模的大数据分析工具,使业务人员在面临复杂多变的分析场景时,可以充分地对数据进行各种分析操作,进行摸索式的建模,最终取得想要的结果。用户可以仅通过简单的拖拽与连线,就将日常工作中总结出的业务技战法,形成电脑可识别、运行的业务模型。同时,这些模型可以被分享传递至其他用户手中,最终形成“业务专家建模,基层民警使用”的高效分析能力。 |
||
中国电子信息技术成果一起共享 |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在生物质能源转化中的应用 | ![]() |
|
技术简介: 围绕强化固体酸/碱催化剂的稳定性能,调控合成了高活性和高稳定性的多功能催化剂。借助金属有机骨架孔结构有序、比表面积大等特点,以磁性金属为中心离子(Fe,Ni,Co)的金属有机骨架为载体,成功制备了高稳定性且具有磁性固体酸/碱催化剂,解决了催化活性位的流失问题。而且通过外加磁场,便可实现固体催化剂与产物的高效分离,大大简化了催化剂的分离过程。 |
||
中国资源与环境技术成果一起共享 |
高强高模尼龙6 复合材料及高强低缩丝的研究开发 | ![]() |
|
技术简介: 本研究对层状硅酸盐与尼龙6基体的界面结构及性能进行了表征,并通过界面设计及控制,提高了无机相与高分子基体的粘结强度,实现尼龙6与层状硅酸盐在纳米尺度上复合的生产加工工艺,使复合材料具有卓越的力学性能。
1、进行了层状纳米材料插层改性工作,选择了合适的层状硅酸盐,并筛选出热稳定性高,可参与聚合反应的改性剂,可使处理后的层状硅酸盐在尼龙6聚合过程中被可控剥离。采用XRD、IR、DSC、SEM、万能电子试验机等手段进行了分析与表征。层状硅酸盐在1%添加量以下可以全部剥离。分散的层状硅酸盐在尼龙6中具有促进γ晶型生成的作用,还起到了异相成核的作用。提高了结晶转变温度、优选的6-氨基己酸有机处理天然层状硅酸盐复合的尼龙6中,层状硅酸盐和尼龙6分子存在很强的界面作用,体现了的综合优秀的力学性能与颜色值。
2、通过间歇聚合试验制备了纳米尼龙6复合材料,研究了配方及对反应条件的影响。在1~5%的添加量下,冲击强度先上升后下降,3%时达到最高值,拉伸强度,模量则会持续增加。聚合时复合材料体系粘度增加速度较纯尼龙更快,平衡粘度更高,由于片层结构的阻隔作用,萃取,干燥所需要的时间较纯尼龙较长。
3、通过设计聚合过程和工艺流程,调节聚合反应条件和参数,控制尼龙/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结构与形态,进而实现用工业装置生产的目的。实现尼龙6与层状硅酸盐在纳米尺度上复合的生产加工工艺,使复合材料具有卓越的力学性能。工业化连续生产的尼龙6复合材料,当层状硅酸盐含量为3%时,拉伸强度85.3 MPa比纯尼龙6的65 MPa提高了31.2%,缺口冲击强度82 J/m高于纯尼龙的60 J/m。弯曲模量大于3400 MPa,热变形温度(1.82 MPa)为154.5℃,比纯尼龙(65 ℃)提高89.5 ℃。密度仍为1.14g/cm3,没有增加,黄色值为6,整体已达到研究要求技术指标。连续聚合生产线波动小,萃取液可单线回收,优等品率达98%以上,达到了经济生产,实现了产业化。开发高强锦纶6纤维,强度可达6.64cN/dtex,断裂功206.21N∙cm,沸水收缩1.29%。 |
||
中国新材料技术成果一起共享 |
一种提高免疫力和抗衰老的美颜护肤羊奶乳清粉 | ![]() |
|
技术简介: 本成果提供了一种提高免疫力和抗衰老的美颜护肤羊奶乳清粉,将胶原蛋白、鱼 蛋白、灵芝等物质加入乳清中,干燥喷粉,制成一种可以提高免疫力的美颜护肤乳清 粉,实现美容护肤抗衰老和提高抵抗力的功效。所得产品呈粉末状,遇水溶,水溶液 状态稳定。本技术还解决了羊奶酪副产品羊乳清的利用问题,不造成乳清的浪费,充 分利用乳清中的营养物质,节约成本,节约能源。产品营养价值极高,各原料搭配以 后,不仅能够发挥其原来的作用,而且具有协同增效的作用,使美容护肤的保健作用 和提高免疫力的作用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另外,鱼蛋白的价格较贵,搭配胶原蛋 白不但可以补充相应的营养成效还能节省原料成本,鱼蛋白本身的腥味较大,让本想 食用鱼蛋白保健的消费者难以接受,多种成分互相搭配可以大幅度的减轻鱼蛋白的腥 味,还可以吸收鱼蛋白的营养。鱼蛋白容易吸水变硬,与其他物质混合尤其是麦芽糊 精可以减短变硬的时间。麦芽糊精还可以缓解胶原蛋白和乳清结合难溶的问题。 本成果创新点 (1)克服技术偏见:传统先将乳清喷粉得乳清粉再混合,本发明将所有的成分提 取成混合液后再喷雾,产品更加均匀,并且解决了乳清的浪费问题; (2)灵芝的熬煮时间比较长,对于上班族和学生很不方便,家庭式熬煮灵芝大多 使用水,不能将醇溶性物质充分提取出来,造成浪费,本发明加入灵芝提取液是醇提 取和水提取相结合,充分提取出灵芝中的有效成份,并利用梯度浸提,即能够减少原 料的成本,还能够有效提取出溶解于不同酒精浓度的物质。 (3)本发明呈粉末状,略黄,水溶液稳定,无沉淀,非常适合爱美的女性和生长 发育中的青少年以及上班族食用。随着人们越来越注重健康以及美容,提高免疫力和 增强美容效果的无公害产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注意,本成果的应用前景相当广阔。 |
||
中国生物与新医药技术成果一起共享 |
高转矩密度永磁直驱电机的理论研究及其应用 | ![]() |
|
技术简介: :1)本项目在深入研究同轴磁性齿轮磁场调制效应及永磁游标电机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提高直驱电机转矩密度的新型直驱技术,即“双向磁场调制技术”,形成一种新型电机电磁拓扑结构,即“双向场调制型永磁直驱电机”;2)基于一维磁路模型揭示了双向场调制技术的机理;3)通过有限元仿真,比较了双向场调制型永磁直驱电机多定子磁极与多转子磁极对转矩输出的影响;4)利用表面响应法优化了该新型永磁直驱电机结构尺寸;5)通过推导反电动势和转矩的一般性表达式,对比分析了单向场调制型永磁电机与双向场调制型永磁电机的工作机理,揭示了双向场调制型永磁直驱电机比单向场调制型永磁电机转矩要大的原因;6)依据双向场调制型永磁直驱电机构成永磁磁极的方式,提出了多个不同的电机结构,并用有限元法分析了它们的性能;7)针对双向场调制型永磁直驱电机,提出了有限集预测磁链控制策略,借助MATLAB/Simulink建立了控制模型,验证了该控制策略的可行性;8)加工了一台功率达1.1 MW,转矩达170 kNm,转矩密度高达110 kNm/m3的试验样机;9)开展了电力直驱技术的一些应用 |
||
中国新能源及节能技术成果一起共享 |
中文
/ENG
/PY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