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

    /
  • ENG

    /
  • PYC

    /

资源&服务 |

科技服务云超市
首页 > 资源&服务 > 找技术
国家/地区
行业领域
服务类型
搜索
大数据背景下广东农村治理新模式研究
技术简介: 本项目使用文献分析、基层走访、问卷调查、技术咨询等多种方法对农村基层治理这个命题进行了系统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1)系统研究了国内外农村基层治理的主要模式和经验方法,并对比了国外农村基层治理的经验及其对我国农村基层治理的启示。 (2)研究了中国农村基层治理的历史变迁,着重陈述了后税费时期农村基层治理面临的新问题,并参照文献对农村基层治理发展的方向进行了建议。 (3)系统研究了广东农村基层治理的发展历程和广东实行村民自治面临的困境,以及近些年来广东农村基层治理的改革探索。
中国电子信息技术成果
一种石油烃污染海域的原位生态修复装置
技术简介: 本成果针对海洋溢油等经过物理收集后仍然残余的石油烃,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海上溢油处理装置,该装置主体由处理池和两侧的浮体组成。本装置结合物理修复和微生物修复技术,即自动移动将污染海水收集至处理池内,海水经固定化高效石油降解菌对石油烃进行降解后排出,实现石油污染海域的原位生态修复。本成果结合流体力学原理,结构设计合理;筛选、复配、固定了高效降解菌。故本装置具有操作便捷、处理效率高、适应范围广等特点
中国现代海洋技术成果
宽频地震反演油气识别方法研究
技术简介: 成果简介(技术分析和应用前景分析):技术分析:本成果(1)进行了宽频地震数据时间域反射特征分析和复频域地震低频响应特征分析,针对不同频率分量对地震响应的影响展开对比分析,研究地震子波类型、反射系数值以及地层厚度等因素对地震资料有效频带的影响,分析了地震数据的低频成分在Laplace复频域中的变化特征,揭示不同频率成分随复频率衰减系数的变化趋势。(2)形成了基于宽频地震反演的低频模型预测方法,利用宽频(带限)地震信号的低频分量在复频域中的增大效应,将地震道集经由时间域变换到复频域,且建立在贝叶斯参数估计的基础上,推导了宽频地震复频域贝叶斯反演目标泛函,分析了频率成分和衰减系数的选取对低频弹性阻抗扰动反演的影响,缓解了常规方法对初始模型精度的过度依赖问题。(3)形成了宽频地震流体因子反演预测方法,综合考虑地震岩石物理模型、岩石物理实验关系及实际工区测井资料,通过交会图定性分析与流体敏感性的定量计算,构建含敏感流体因子的AVO地震反射特征方程和弹性阻抗方程,基于宽频弹性阻抗数据体实现宽频流体因子的直接反演预测。应用前景分析:本成果发展了一种基于贝叶斯策略的宽频地震复频域叠前反演方法,旨在充分利用宽频地震数据中的低频响应(<5Hz),进而解决常规地震反演对初始模型精度过度依赖的问题。即使在缺少地质和测井等先验背景的情况也能得到准确稳定的弹性参数反演结果,在油气地质与勘探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中国新能源及节能技术成果
人工环境通风保障技术研究
技术简介:
中国资源与环境技术成果
冠心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与血同型半胱氨酸及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的相关性研究
技术简介: 目前认为异常血压昼夜节律加重脏器损害。缺血性心血管病患者易并发外周动脉性疾病,踝臂指数可以预测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狭窄。同时,心率变异性降低与CHD的进展有关。Hcy是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能通过多种机制引起血压升高,并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发生。LP-PLA2是冠心病风险预测和评估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并与预后相关。本研究明确了血压血压变异与Hcy、LP-PLA2的相关性,以预测冠心病患者的恶性事件发生率;同时,在明确Lp-PLA2 与冠心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相关性的基础上分析了Lp-PLA2对冠心病患者反杓型血压及冠状动脉重度狭窄的诊断价值;此外,本研究进一步明确CHD患者Lp-PLA2与ABI及HRV的相关关系,并确定Lp-PLA2对CHD患者ABI及HRV的预测价值。 血同型半胱氨酸(Hcy)、脂蛋白相关磷酯酶A2(LP-PLA2)、动态心电图与动态血压等检验及检查在我院已经应用数年,已陆续开展相关的临床应用。此次本项目分析了冠心病患者血压Circadian rhythm与Hcy、LP-PLA2的相关性,明确了Lp-PLA2对冠心病患者反杓型血压及冠状动脉重度狭窄的诊断价值,评价了冠心病患者ABI、HRV及Lp-PLA2之间的关系及明确Lp-PLA2对HRV的预测价值。证明了对于合并高Hcy的冠心病患者,与不补充叶酸或补充0.4mg叶酸相比,补充0.8mg叶酸有助于进一步提高ApoA、降低Lp-PLA2,并改善收缩压变异,从而改善冠心病患者的预后。
中国生物与新医药技术成果
高效气体吸附分离碳质吸附剂
技术简介: 成果简介(技术分析和应用前景分析):该吸附剂中的含有孔径极小的孔隙,仅容许CO2线性分子、氢气等尺寸极小的气体分子扩散进入,而甲烷、氮气等分子难以进入。此外,此类吸附剂还具有原料来源广泛、生产成本低廉和环境友好等特点。有望应用于N2/O2、H2/CO、CH4/CO2和N2/CH4等气体分离领域。
中国资源与环境技术成果
专用建筑围墙木塑复合材料的研制及应用示范
技术简介: 1.热磨长纤维的应用,提高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和木质木感,利于复合材料的高性能化。2.渗插反应技术,使阻燃的结晶水产生于木纤维的结构之中,实现了木塑复合材料无害阻燃性。3.相互贯穿的木塑网络结构和相互屏蔽的木塑两相体系工艺技术,实现了塑料屏蔽木纤维,使得木纤维不再腐烂;提高了木塑复合物的机械性能。4.高性能的高聚物及其改性或合金的引入技术,使其参与了分层、分区的复合成型,大幅提高了产品的理化指标。5.多相复合体系的研究与开发,全面提高了木塑复合材料的刚性、抗压、抗弯、抗冲机械性能,有效减轻和控制了材料的形变、蠕变,并以结晶水填料达到无毒阻燃的目的。6.玻纤增强木塑复合材料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木塑复合材料的性能。7.独特木塑复合技术,完成了木塑复合板建筑围墙挤出件和注塑件的配方、生产工艺研究,实现了高效,高性能、稳定的组合式木塑复合板建筑围墙的产业化。
中国新材料技术成果
重金属废水的处理工艺和装置
技术简介: 成果简介: 本技术采用多种膜分离技术和复合膜分离技术处理含镍、含铜等电镀废水,处理后水全部返回镀件清洗工序,废水中的镍、铜等金属离子经浓缩和杂质脱除处理后达到回用于镀槽的浓度。本技术不需要向废水中添加任何化学试剂,不产生电镀废渣,没有二次污染。我国电镀厂每年排放电镀含镍废水约1.5亿吨,每吨废水处理后产生的毛利约40元(回收硫酸镍的价值,不包括收取的废水处理费),市场前景为:1.5×40=60亿元/年。本技术已获中国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号ZL201010155003.4)。已在山东省文登威力工具集团和烟台市牟平盛达电镀有限公司建立了2套电镀废水处理的工业装置。
中国资源与环境技术成果
食用保健型甘薯系列新品种
技术简介: 成果(技术)简介:食用保健型甘薯新品种(系)是安徽大学生命科学院通过引进国际薯类中心配制的杂交种子,经过多年、多点的选育、鉴定,培育出产量与当前生产上使用的品种相当,但外型美观、综合性状更好,富含维生素A和C、胡萝卜素、粗纤维等,且糖份含量低(特别是蔗糖含量低)的保健型甘薯新品(系)。可提供的食用品种有各种薯皮、薯肉型(红、白、橘红、紫色等)品种。现有试管苗供应市场。 主要技术特点:常规食用甘薯糖份,特别是蔗糖含量较高,这样就限制了高血压、糖尿病病人的食用量。现可根据不同的要求,提供不同糖份含量的保健型甘薯新品种(系)。食用保健型甘薯新品种(系)的栽培技术与常规品种相同。“米你型”的品种(薯重100-150克左右)在栽培密度上稍有不同(具体技术根据品种的要求可面授)。 应用领域及效益分析:据研究报导,食用型甘薯还含有抗癌、治疗癌症的药物成份(在40多种蔬菜中占首位),不少发达国家正在开发利用甘薯的这一特性,日本、美国等已把甘薯作为一日三餐必不可少的食品。我国很多高档餐馆也已把甘薯作为一道保健菜供应餐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保健意识在不断地增强。食用保健型甘薯是人们、特别是老年人补充维生素A和C、胡萝卜素,增加肠蠕动、延年宜寿的天然保健食品。目前,全国的食用甘薯面积约为0.3亿亩,安徽约为3000万亩。食用保健型甘薯市场前景可观。我们选育的食用保健型甘薯新品种属于独家所有。一亩地所需种苗款300元左右。亩产量达2000斤以上,每斤按0.5元计(超市价格1.5元/斤以上),当年亩产值为1000元以上。引一次种苗可自己留种连用3年。
中国生物与新医药技术成果
先进粉末高温合金的研制及制备技术
技术简介: 成果简介:采用注射成形工艺实现复杂形状增压涡轮的近终成形,并满足高性能和低成本的要求。根据注射成形涡轮对零件壁厚的要求,选择 ø52mm 涡轮作为研制对象,并完成了中空蜗轮的结构设计及可靠性校验,中空孔径确定为 ø5mm,孔深 25mm。对比分析实芯涡轮和中空涡轮的离心应力分布可知,采用中空结构的涡轮,其应力分布较原始涡轮应力分布一致,但涡轮离心应力有所增大,中空结构涡轮的最大离心应力为 626MPa,较原始涡轮增加了 20.4%。涡轮采用中空设计后,自振频率变化很小,频率平均变小 0.167%,可近似认为没有变化。中空结构增压涡轮不仅达到了减轻重量的目的,而且大幅度减小了烧结变形。设计了侧向抽芯模具结构,实现了复杂形状增压涡轮的近终成形。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注射成形充模过程进行了模拟,得出了喂料的充模过程,并阐明了涡轮在注射成形过程中产生的缺陷与机理。优化了注射成形工艺参数,得出最佳的注射成形工艺参数为:注射温度为 160℃,注射压力为 60MPa,模温为 80℃,最终制备出了无缺陷的注射成形坯。以平均粒度 15μm 的惰性气体雾化的 K418 镍基高温合金为原料,选用 67%装载量,将粉末与粘结剂(60%石蜡+15%高密度聚乙烯+15%聚丙烯+10%硬脂酸)于 140℃在开放式混炼机中混炼 30min,制备出适合镍基高温合金粉末注射成形的高效粘结剂,制备出了流变性能良好的注射喂料。分析了脱脂方法、脱脂制度和脱脂温度对致密度和最终高温合金性能的影响,掌握了碳、氧含量的精确控制技术。通过烧结+热等静压工艺获得高致密度的粉末高温合金,具有晶粒细小、显微组织均匀、综合力学性能优异等优点。MIM418 合金 1230℃真空烧结相对密度为 97%,热等静压后的样品接近全致密。经过 1200℃固溶/空冷、750℃时效,MIM418 抗拉强度达到 1425MPa,屈服强度为1004MPa,延伸率达到19.4%,与铸造合金性能相比分别提高了70%,30%,120%。制备出满足涡轮使用性能测试要求的涡轮,涡轮尺寸与内部质量良好,达到装机测试要求。涡轮样品在无锡威孚英特迈涡轮增压器公司进行了台架实验,钢轴焊接后接头抗拉破断力达到 18吨,远高于铸造涡轮与钢轴的焊接强度。转速相同时,粉末注射成形涡轮部件测频一致性和气动性能涡端一致性均优于铸造性能,超速飞裂试验停止在 225000转/分与 225000 转/分,增压器拆检的结果可知,超速飞裂试验涡轮表现良好,两套增压器的失效皆由涡轮轴断裂造成。粉末注射成形涡轮样件测频一致性优于铸造涡轮,粉末注射成形涡轮与钢轴联结强度也明显高于铸造涡轮。粉末注射成形MIM418 涡轮在超速飞裂试验中表现不俗,在钢轴断裂 21.5/22.5 万转的状态下,涡轮仍保持完好。粉末注射成形涡轮的涡端试验表明,涡轮部件涡端性能一致性较好,3 组样品涡端的效率曲线基本重合,均在±0.5%的偏差内。 市场分析:注射成形增压涡轮的研发成功将解决复杂形状涡轮的近终注射成形、新型粘结剂设计、高效脱脂、致密度控制、尺寸精确控制和表面强化工艺等粉末高温合金注射成形的关键问题,提升我国车用增压涡轮的制造水平,打破国外在该领域的技术垄断,为涡轮增压技术在我国的推广应用和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 成果亮点:1、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研究成果已授权发明专利 10 项,申请 15 项。
中国新材料技术成果

分享到各大社区

  • 中文

    /
  • ENG

    /
  • PYC

    /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