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

    /
  • ENG

    /
  • PYC

    /

资源&服务 |

科技服务云超市
首页 > 资源&服务 > 找技术
国家/地区
行业领域
服务类型
搜索
桑黄人工栽培与利用
技术简介: 成果(技术)简介:桑黄是近几年来开发的药用真菌,又称火木层孔菌、桑耳、桑哦、桑臣等,寄生于杨、柳、桦、栎、松等树木之上,分布广泛,是近年来开发的一种多年生药用真菌,具有利五脏、宣肠气、止血、软坚、排毒功能,应用于肝炎及癌症的治疗,因其治疗效果显著,风靡于日本和韩国。桑黄子实体热水提取物,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对小白鼠肉瘤S-180抑制率为96.7%,目前国际公认的生物治癌领域中有效率排在第一位。 主要技术特点:具备桑黄菌的人工发酵和主要药学成分的提取、分离、纯 化、制剂等技术。 应用领域及效益分析:桑黄菌的人工栽培在国内刚刚起步,人工栽培的成品桑黄菌商品,目前国内尚无采收先例。桑黄菌作为药用真菌,开发时间晚,市场需求量大,经济效益高。
中国生物与新医药技术成果
煤矿巷道机械化掘进粉尘污染控除关键技术
技术简介: (1)发明了可快速覆盖巷道全断面的多向旋流风幕控尘技术,短距离内快速形成风流,方向均指向工作面、阻隔粉尘扩散的风幕,提高了抽尘净化效果;构建了由轻质三向旋流风幕装置、高效湿式除尘风机、增润剂定量添加装置等构成的高效小型化风雾双幕协同增效控除尘成套装备体系; (2)研究了减阻调堵技术,发明了矿用混凝土喷射机(组)及强制搅拌机、喷射辅助机械臂等装备;实现了管道堵塞和喷射粉尘的有效预防和主动调控,破解了井下施工水泥尘无法源头上根本控制的难题。
中国资源与环境技术成果
遥感影像信息智能提取
技术简介: 成果(技术)简介:遥感信息自动提取是遥感研究和应用长期面临的一个重要而又迫切的问题。目前,遥感应用中仍以人工目视判读为主。为解决当前遥感应用中的人工识别问题,本项目利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针对国内外高分等系列卫星特点,开展遥感大数据的智能化深度集成应用技术研究。将遥感光谱探测、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与空天地一体化的信息采集和应用服务相结合,研发遥感影像目标的智能提取技术,并围绕环保、生态、交通等行业需求,开展深层次的智能化、集成化的遥感大数据综合应用。目前已研发了遥感影像采矿区边界智能提取、无人机遥感影像的屋顶边界智能提取、遥感影像水体边界的全自动智能提取等技术产品。实现遥感影像的全自动信息提取,像元级语义分割精度95%以上,可根据具体需要,合作研发定制化的遥感影像信息自动提取软件产品。
中国电子信息技术成果
生态规划与景观设计创新
技术简介: 1.创建美丽乡村齐鲁样板,助力鲁西乡村振兴 2.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 3.弘扬中国优秀园林文化,开展文化展园设计
中国现代农业技术成果
微生物发酵生产小核菌多糖工业化生产技术
技术简介: 小核菌多糖(Scleroglucan)又称小核菌胶、硬葡聚糖,是由小核菌属中的部分 丝状真菌合成分泌的一种微生物胞外多糖。小核菌多糖是一种与黄原胶性质类似的微 生物多糖,但其水溶液稳定性优于黄原胶,表现出耐高温、耐高盐、耐酸碱,使用 pH 范围广、抗高剪切,持水性好。基于以上优良性能,小核菌多糖在石油开采、化妆品、 食品、医药、陶瓷、涂料等应用领域备受关注。天然的小核菌多糖易溶于水,具有黏 性和假塑性且对温度和 pH 的改变具有强烈的抗性,通过试验证明小核菌多糖是 140 种 高分子中唯一注入油田中在 90℃条件下 500 天保持黏度基本不变的聚合物,因而小核 菌多糖可以作为油田采油的驱油剂、增稠剂或者稳定剂等。 由于缺乏优良的生产菌株和系统的研究,小核菌多糖的规模化生产和应用受到了 限制。我院生物聚合物研究团队通过多年深入研究,通过高通量筛选获得高产菌株并 设计优化了高产发酵工艺,实现了小核菌多糖的高效发酵生产,其粗发酵产率已达到 2.8%以上,糖转化率达到 60%,发酵效率显著高于现有研究报道,完成了稳定中试生 产,实现了工业化生产。 目前,由于菌株性能和生产技术限制,小核菌多糖的产量不高,其高昂的价格使 其主要应用于某些高附加值领域,如作为免疫激活剂成分、药物释放剂原料,作为保 湿剂用于高端化妆品等。而小核菌多糖最大的潜在市场是石油开采领域,它有助于提 高原油采收率,这在石油资源紧张的今天尤其具有现实意义,目前石油行业大都采用 黄原胶提高采油率,但黄原胶用于油田环境稳定性较差,尤其是耐温性、耐高盐环境 的能力较差,在部分采油环境(如海洋采油、高温油层采油)无法使用,在这些环境 中采用小核菌多糖取代目前油田使用的黄原胶将会进一步增加采油率,但是目前主要 的限制因素是小核菌多糖没有黄原胶经济,如果小核菌多糖规模化生产,生产成本下 降,其优势更加明显。从目前国际石油行业年消耗黄原胶十余万吨的市场情况推断, 如果小核菌多糖的生产成本大大降低,小核菌多糖的市场需求巨大。 规模与投资:需要建设发酵车间、提取车间,配套水、电、汽、压缩空气等设施, 推荐建设年产 500 吨小核菌多糖。
中国生物与新医药技术成果
海洋核辐射现场监测技术
技术简介: 项目引进了白俄罗斯的海洋核污染现场监测核心技术,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开展技 术再创新,快速突破了国内该技术领域存在的技术瓶颈,研制出一套拥有自主知识产 权、主要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且适合我国海洋监测应用的海洋核污染现场监 测设备样机。中外双员共同就海洋核污染现场监测设备的探测器设计、信号处理分析 和控制硬件电路、测量能谱数据的采集、存储和处理分析、蒙特卡罗理论计算、测量 刻度方法等相关内容,分别以各自独立完成和共同完成这两种形式开展了相关的研究、 设计和开发、测试工作。双方各研制出一套样机。项目研制的成果样机具有体积小、 重量轻、功耗低的优点,可灵活适用于便携、车载、船载、浮标、台站等各类海洋监 测平台,满足国家各级环保部门、海洋各级管理部门、沿海核电业主和科研等单位应 用。成果因为消化吸收了国际先进水平的核心技术,快速提升了我国在核辐射监测特 别是海洋核污染现场监测领域的技术能力,也将成为重要的海洋监测、污染预警和事 故应急设备而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成果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能够快速投入产 业化研究和示范应用,有望形成产品样机填补国内相关空白,并打破国外产品的市场 垄断,预计会产生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中国现代海洋技术成果
高孔藻基净水剂技术
技术简介: 高孔藻基净水剂由不导电的非晶体二氧化硅硅藻壳体和超导的硅藻纳米微孔组成,可在硅藻表面形成不平衡电位和外墙电位。在使用时,藻基净水剂按一定量投入好氧池,藻基净水剂与污水充分混合。硅藻表面的不平衡电位能破坏污水中电离子圈,并中和悬浮离子的带电性,促使水中的污染物快速物理絮凝、沉淀,同时加上硅藻具有巨大的比表面和较强的吸附力,可把超细微粒物质吸附到硅藻表面,形成链式结构,瞬间下沉与水体分离。 高孔藻基净水剂的作用机制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絮凝作用 藻基净水剂由不导电非晶体二氧化硅的硅藻壳体和超导的高孔硅藻组成,可在硅藻表面形成不平衡电位和外强电位。在水处理过程中,污染物被快速静电聚合(物理絮凝)并沉淀。 (2)吸附作用 硅藻每克30m2较大的比表面积,具有强的吸附力,可把超细微粒物质、色度、部分重金属、有毒有害物质和气味吸附到硅藻表面,下沉并与水体分离。 (3)生物载体协同作用 硅藻每立方米达2-6万平米比表面积,用高孔硅藻作生物载体,微生物可在硅藻具大面积表面上繁殖。 2.主要成分 由非导电的非晶体二氧化硅硅藻壳体和超导的硅藻纳米微孔经改性后制备。
中国现代海洋技术成果
超声电阻复合连接技术
技术简介: 1、技术原理:本技术研发是将超声波焊接与电阻缝焊相结合,利用高频振动波传递到两个需焊接的物体表面,在加压的情况下,使两个物体表面相互摩擦而形成分子层之间的熔合在通过电弧预热以及添加夹层来改善超声波缝焊焊接过程,实现异种材料焊接。2、技术前景与市场:超声电阻复合连接相较于以往的超声波焊接具有生产效率高、焊接质量好、节能环保等优点,其可以用于同种金属、异种金属的焊接,能够应用于船舶、汽车、电子等行业。
中国先进制造与自动化技术成果
一种基于 μC/OS-III 的四轴飞行器控制系统和方法
技术简介: 本发明克服了传统遥控器操作传统,功能单一,结构封闭等不足以及飞控 APP 硬件上的缺陷,本发明提出新型飞行器控制器方法,可以摆脱传统遥控器的摇杆,一方面利用加速度计重力感应操作遥控飞机,另一方面运用触控屏幕去设置飞机参数等;本发明可以将飞机的实时状态显示在显示器上;本发明可以模糊操作实现多种用户预制的自动飞行功能。
中国电子信息技术成果
轨道交通接触网姿态检测类产品
技术简介: 接触网是轨道交通电气化铁路的供电系统,接触网的空间位置姿态的好坏直接决 定着电力机车的受流质量,最终影响列车的运行速度和形成安全。据统计分析铁路行 车事故中,70%的事故是由于接触网状态不良引起的,电力机车沿接触网高速滑行取流, 保证所牵引的列车正常速度及保证安全供电,接触网和电力机车受电弓间有着紧密的 联系,又在相对的高速滑行磨擦运动中完成输电和受电的任务。这种紧密的联系和相 对的高速运动日夜存在从不间断,所以需要对接触网的姿态需要频繁的测量和维修。 一、静态测量仪器 该系统由数据采集、数据分析、数据网络传输三部分构成,使得数据管理在接触 网工区、供电段、铁路局之间实现无缝连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数据采集部分采用激 光无合作目标测距技术和光栅测角技术、传感信息融合技术、视频成像技术等。现场 数据管理 APP 结合 B/S 架构的网络化数据分析软件实现了数据的智能化分析和数据共 享,为铁路部门搭建接触网参数数字化管理平台,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架设及“状态修” 提供完美的解决方案。 二、动态连续式测量小车(2018 年新推出) 在静态测量仪的基础上,为进一步降低劳动强度和提高劳动效率,我们开发了动 态连续式测量仪器,其采用了先进的机器视觉技术,最突出的亮点就是具有自动实时 跟踪测量和识别的功能。实现由传统人工测量到自动测量的转变,具有图像自动识别 功能(吊弦、定位器、线夹等),适应性强(白天、晚上,单线、多线,线岔等复杂 结构的测量),能够描绘接触网姿态曲线。 主要技术指标: 1、接触线高度:范围 5100mm~6500mm,精度±3mm; 2、拉出值:范围-600mm~600mm,精度±5mm; 3、支柱侧面限界:范围 2400mm~6500mm,精度±5mm; 4、轨距:范围 1410mm~1470mm,精度±0.5mm; 5、水平(超高):范围-185mm~185mm,精度±1mm;技术优势: 在轨道交通接触网几何参数测量领域我们是行业标准的制定者,拥有核心技术和 丰富的行业经验。该系列产品适用于铁路接触网几何参数的测量和城市地铁接触网参 数的测量。
中国先进制造与自动化技术成果

分享到各大社区

  • 中文

    /
  • ENG

    /
  • PYC

    /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