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

    /
  • ENG

    /
  • PYC

    /

资源&服务 |

科技服务云超市
首页 > 资源&服务 > 找技术
国家/地区
行业领域
服务类型
搜索
钢板热处理关键工艺及装备技术
技术简介: 成果简介:钢板热处理的是解决钢板高强度、高韧性、耐磨性能、高温持久性,以及全尺寸性能均匀性的重要手段。不同用途钢板所需的热处理方法不同,除常规的正火、淬火、回火外,新型热处理工艺包括淬火-碳分配、等温淬火、回火快冷工艺可以让钢材获得更高的组织与性能。在众多的钢板热处理工艺中,加热后可控的相变过程是保证性能的关键,这也是常规热处理工艺所不具备的。钢板热处理的另外一个质量控制难题是板形保证。北京科技大学为解决不同用途钢板热处理工艺相变过程可控,配套不同热处理工艺的关键新型冷却装备填补了国内空白,可根据钢板的厚度范围、钢种成分以及组织性能要求,提供冷却速度和冷却终止温度可控的相变控制工艺与装备,以及板面温度均匀性、厚度方向高对称性冷却的钢板板型控制工艺和配套装备。冷却介质为工业浊循环水,供水压力范围在 0.10-0.80MPa,热处理钢板的厚度范围在 3mm~150mm。该工艺与装备的主要技术特点在于:与热处理炉配合,可实现淬火、等温淬火、淬火-碳分配、可控正火、高韧性回火、固溶处理等可用于奥氏体不锈钢板的固溶处理。热处理后钢板的拉伸性能及全板面硬度波动≤5%,热处理钢板的性能(如强度、伸长率、韧性或高温持久性)较常规工艺提高,热处理钢板不平度≤4mm/2000mm。钢板热处理工艺及关键设备包括:自主开发全套工艺、机械装备及自动化控制系统,装备的自动化程度高,日常维护量小,可靠性高,运行成本低。该项目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已成功开发了高强度、超高强度工程机械用结构钢、高强度容器板、低温/超低温容器板,不锈钢板,桥梁板,高层建筑用钢,高强度船板。 成熟程度及推广应用情况:所处研发阶段:本技术已经完成了研发的原理和原型机试制,并在建成工业示范线,生产线已经实现了预期的工艺目标。 推广应用情况:应用情况:已经用于国内多个钢铁企业的调质钢板、正火钢板、回火钢板的生产,涉及产品品种包括:工程机械用结构钢(Q690-Q960)、高强度容器板(610E,07MnNiMoVDR,2.25Cr1MoR)、低温/超低温容器板(9Ni、7Ni、3.5Ni),不锈钢板(304,316),桥梁板(Q420qE,Q500qE),高层建筑用钢(Q460GJ-EZ35),高强度船板(A32-FH690),还开发了高延伸率高强度钢(Q690EL-Q960EL)。 市场分析:该装备主要应用于冶金行业中厚板厂、热轧带钢厂的热处理生产线,适应高性能低合金钢、合金钢的薄板、中板和厚板及特厚板连续式热处理。 成果的自我评价:该工艺及装备突破了传统淬火、正火、固溶处理工艺冷却过程不控制或不可控钢板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开发出功能更多的热处理方法,为高性能钢板的开发与生产提供了灵活的工艺设备手段,提高了钢板性能合格率,降低了运行能耗。 投资规模及经济效益:根据钢板的厚度、产品品种范围和年产量要求,的不含配套的加热设备、供水及水处理的设备和基建投资,该热处理工艺及装备生产所需投资规模在 600-2000 万元,处理能力在 3-30 万吨/年,高性能调质薄钢板产品增值为 300~1000 元/吨,厚板的增加值为 100~300 元/吨。项目的投资回收期为 0.5-2.0 年。 成果亮点:1、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研究成果已授权发明专利 2 项 2、技术创新点:钢板热处理工艺及关键设备的创新点在于,1)可根据钢板的厚度范围、钢种成分以及组织性能要求,实现热处理加热后的相变过程控制,实现包括 QP 在内的众多热工艺路径要求;2)热处理板形控制,提供板面温度均匀性、厚度方向高对称性冷却多种的钢板板型控制手段和配套装备;3)生产钢板的性能更高,性能均匀性更好。3、主要技术指标:1)热处理钢板的厚度范围在 3mm~150mm;2)供水压力范围在 0.10-0.80MPa;3)热处理后钢板的拉伸性能及全板面硬度波动≤5%;4)热处理钢板不平度≤4mm/2000mm。5)与常规工艺生产钢板比,高延性钢板的延伸率平均提高 30%以上。4、获奖情况等:冶金科学技术三等奖,科技奥运先进集体。
中国先进制造与自动化技术成果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监管与服务平台研发
技术简介: ①课题来源与背景; 课题来源:本项目是2015年广东省应用型科技研发项目“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监管与服务平台研发”由广州星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地理研究所共同承担完成(以下简称“项目组”)。 背景:中国驾培行业市场在整体上来看是保持着持续增长的发展势头,未来市场具有良好的开拓前景和投资前景。具体而言,以下三方面的市场机遇是未来驾培行业攻城掠地的桥头堡垒。(1)行业政策酝酿已久,全新市场有待开拓;(2)服务质量亟需提升,驾校主体存在需求;(3)学员数量逐年递增,刚性需求仍然旺盛。 ②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 技术原理:本项目主要研发的内容可以用“一套终端、四级系统、指尖驾培”来概括。一套终端即专用的教练车车载移动智能教学终端;四级平台即省、市、驾校、学员四级监管服务系统;指尖驾培即基于移动互联网构筑的行业生态圈,包括机动车驾驶培训相关上下游产业资源的整合与信息的流通。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重力感应技术、智能评估技术、云数据分析技术、GPS、2G/3G/4G、GIS、无线视频、等先进技术,结合驾培行业的运行特点,建设了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监管与服务平台研发,从而实现了省内驾培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的有效监管;实现行业内外业务协同;实现驾培、驾考自助化与透明化;实现了行业监管的网络化与方便化。 性能指标:(1)管理后台:承载1000个后台用户并发操作;支持10000辆车辆同时在线;网络正常情况下,管理后台各页面响应不超过8S;存储管理10,000,000条以上条地理位置数据;学时统计延时小于10分钟;(2)移动端:承载2000个移动端用户并发操作;网络正常情况下,移动端各页面响应不超过6S;查询学时数据与系统同步延时小于10分钟。 ③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 (1)解决通过技术手段加强对违规教学行为的监督问题; (2)解决车载移动终端进行实操科目辅助教学的问题; (3)解决培训过程中道路安全驾驶技能的智能评估问题; (4)解决如何建立行业信用评价体系的难题。
中国电子信息技术成果
黑臭水体及底泥原位微生物治理技术
技术简介: 该技术核心是,通过放置于污染水体的“黑臭水体及底泥原位微生物治理一体化设备”,由该设备的优势微生物发生器源源不断的,产生大量高密度、高质量的优势微生物菌群,通过曝气增氧,这些优势微生物菌群分解水体和底泥中的有机物、氨氮等污染物,使水体得到净化处理。设备安装采用水体原位安装方式,不占用地面土地,治理效果好,而且可以持久保持。
中国资源与环境技术成果
通用型继电保护测控装置
技术简介: 属于通用型的保护、控制、测量、通信一体化装置,以32位微处理器为核心,可提供低压线路保护及电容器保护功能,以及测量监视功能、事件记录及故障录波功能、人机接口功能及远程通信功能。能满足一般6KV~35KV配电站系统所有的保护和自动化功能。符合EMS检测要求。预计近几年国内市场的用量将逐年增加,尤其是农电,单台售价4000元左右,投资规模约150万元。
中国电子信息技术成果
油田高浓度有机污染废水资源化处理关键技术研究与工业应用
技术简介: 成果简介(技术分析和应用前景分析):成果形成的高浓度有机污染废水组合处理工艺技术,针对不同类型的污水对工艺进行调整以适应不同类型污水的污染物特点。其工艺技术首先采用POUE除菌工艺去除细菌,该工艺有机结合了电化学、陶瓷氧化、光催化及紫外线杀菌技术,利用联合技术产生的轻基自由基对污水中的有机物和微生物进行分解和破坏,达到杀除细菌的目的,满足油田回注水水质SY/T5329-2012要求。 对于高温高盐含油含聚有机污染废水中的原油、聚合物及悬浮物采用旋流微气泡气浮—PTFE荷电膜工艺技术进行处理,该工艺技术流程短,设备能耗低,由于旋转流场与微气泡气浮技术相结合,在PTFE荷电膜库伦斥力作用下,一次性去除废中90%以上的有机污染物,且无二次污染,过程无相变。污水中COD、BOD和石油类浓度主要由微生物一体化处理工艺进行处理,处理后污水中COD约为100 mg /L以下 , BOD5为15mg / L以下, 石油类低于检测限0.5mg / L, 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 - 1996)的二级标准。
中国资源与环境技术成果
钢铁企业氧气合理利用决策支持系统
技术简介: 成果简介:氧气、氮气、氩气是钢铁企业重要的能源介质,制定空分机组合理的运行模式,实现气体供需平衡,对于减少氧气放散率、降低气体制备成本、节约能源消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氧气合理利用决策支持系统是一个利用数据库、知识库、模型库和友好的人机接口支持用户进行管理的决策系统,利用它可以实现氧、氮、氩系统的全面运行管理。系统包括空分系统优化运行模型和各种特殊情况(包括高炉休风运行模型、转炉炉修运行模型、空分停机运行模型、停电空分运行模型、氢气站年修供氩模型等)的多个优化模型,为能源管理和决策人员提供决策依据,并结合专家的知识与经验,通过与系统资源的不断交互以及用户的参与,制定出合理、实用的氧、氮、氩生产计划和作业计划。 成熟程度及推广应用情况:推广应用情况:宝钢有应用; 期望技术转移成交价格:面谈。 市场分析:适合于钢铁联合企业。 成果亮点:技术先进性:决策系统是开放的,用户可以进行装备的调整,并参与决策;可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减少气体的放散。
中国电子信息技术成果
纳米银抗菌剂
技术简介: 成果概况: 纳米银将无机材料固有的稳定性和抗菌成分的抗菌高效性和广谱性相结合,粒度 小而均匀,具有超强渗透力和高效、快速、持久、抗菌谱广等特点,而且不会产生耐 药性。该抗菌剂由于具有杀死和阻止细菌发育,防止各种微生物生长的功能,更兼抗 菌作用的持久性和安全性。同时,对受损的上皮细胞还具有促进和修复作用。 技术特点: 可适应领域: 1)工业方面:可以用其制成抗菌塑料、抗菌橡胶、抗菌纸张、抗菌陶瓷等抗菌 产品。2)农业方面:该抗菌剂对由真菌、霉菌等细菌引起的蔬菜、瓜果等农作物的病 害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3)日常生活:该抗菌剂具有广谱、长效兼具除异味的功效,可广泛用于家庭及 日常生活中的消毒杀菌。 4)医药领域:可以利用其高效、广谱的杀菌性能,制成各种医疗卫生产品。 拥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生产条件及市场预期: 化工材料基础条件,厂房占地 6 亩,投资 200 万元,年收益率 40%。
中国新材料技术成果
天翼云3.0云网融合及云网随选一键通系统研发与应用
技术简介:
中国电子信息技术成果
无线数据传输终端
技术简介: 基于自主32位RISC处理器的DTU系列无线数据传输终端,内嵌TCP/UDP/IP协议,工业级规格设计,提供RS232/RS485/工业以太网等数据接口,能够为用户提供高速、永远在线、透明数据传输的虚拟专用数据通信网络,主要针对电力系统自动化、工业监控、交通管理、气象、金融、证券等部门的应用,利用GPRS或者CDMA1X无线数据网络平台实现数据信息的透明传输。 该成果于2005年通过江苏省科技厅组织的鉴定。
中国电子信息技术成果
磁性生物吸附剂的生产技术
技术简介: 通过2FeCl3+FeSO4+8NH4OH=Fe3O4↓+6NH4Cl+(NH4)2SO4+4H2O的最佳磁铁矿合成条件,可以产生尺寸约为10纳米的纳米颗粒。该技术简化了反应堆生产后的再生和处置过程,使得吸附剂在工业实践中的应用变得更加简单化,可从工业企业的工艺和排放溶液的“尾矿”中吸附重金属离子、放射性核素、有机物和其他半质子。
中国新材料技术成果

分享到各大社区

  • 中文

    /
  • ENG

    /
  • PYC

    /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