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

    /
  • ENG

    /
  • PYC

    /

资源&服务 |

科技服务云超市
首页 > 资源&服务 > 找技术
国家/地区
行业领域
服务类型
搜索
高浓度磷脂加脂剂
技术简介: 一、成果简介 加脂工序是制革工艺中的重要一环,经加脂后皮革更加柔软、丰满、有弹性。但普通的 加脂剂耐水洗性差,易迁移,从而影响皮革的使用性能。本产品为天然磷脂经一些列化学 改性后与多种成分复配而成,加脂后产品中的活性成分可以与皮革产生化学结合,从而提 高有效提高产品的耐水洗性和耐皂洗性,延长皮革产品的使用寿命。 二、技术指标(或技术特点)、成熟程度 本产品为天然磷脂改性产物,含有一定比例的其它动植物油。产品外观为棕色透明粘 稠液体,pH 值为 6~7,固含量 80%左右;常规用量 5%~10%,使用后有一定增厚作用。本产 品安全、无毒,不含违禁化学品。 本产品技术成熟,掌握实际生产工艺参数,可直接进行工业化生产。本产品生产条件较易 满足,生产方便。 三、应用领域及市场前景 本产品可应用于制革、制裘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四、投产条件、投资概算 生产本产品需普通可加热反应釜及配套设备等,生产条件易满足;新建企业视生产规模 投资约需 50~100 万元。 五、推广前景分析预期经济效益 本产品技术成熟,性能优良,安全环保,可应用各种皮革。目前,市场上同类产品少, 投资小,回报率高,投资当年即可实现盈利。
中国新材料技术成果
一种纬编罗纹提花布的制作方法
技术简介: 本课题系统的针对面料的设计、织造和原料使用,对生产工艺进行了研究和改进,并在以下方面取得一定的突破:1. 我司的一种纬编罗纹提花布的加工过程为:运用双面圆纬机将纱线织布,洗水,染色过软处理,柔软定型整理,最终得到具有凸凹视觉效果,手感舒适,弹性优越的含棉针织面料。 2. 运用双面圆纬机,采用特殊原料,并利用双面错针织法配合合适纱长织坯,得到正面结构凸凹、反面平整、弹性优异、布面无疵点、无漏底、花型变化多样。3. 使所述针盘面对应的每一针纱线均参与所述针盘面的编织并成圈,随机选择所述针筒面对应的一针纱线参与所述针筒面的编织并成圈。 4. 纬编罗纹提花布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烘干机过水抛干工艺的温度为150℃至160℃,预定型工艺的温度为190℃至195℃。综上所述,通过对整个工艺流程的改进和特定织造工艺、原材料的选择等的优化,我司生产的“一种纬编罗纹提花布”,成功的创造了一类产品在结构和视觉效果上多变,弹性非常优异,而且还具有无漏底、手感软滑的优点,做到了舒适、新颖、结构多变的全面统一,非常适合于秋冬季服装面料,市场潜力巨大。
中国先进制造与自动化技术成果
移动互联网数据流深度内容监测系统研发及产业化
技术简介: 项目主要研究内容:1)基于多核网络处理平台的汇聚分流设备设计开发;2)基于GPU的新型即时通信加密数据破解设备研究与开发;3)海量数据云存储平台开发;4)开放式协议解析框架开发;5)各业务处理子系统研发。项目关键技术:1)cavaium多核网络处理平台基础技术;2)文本挖掘&深度处理技术;3)海量数据云存储技术。项目实际实施与合同对应的时间进度、指标:合同规定项目实施期间为2015年03月10日到2017年09月30日,项目总体按计划进展顺利,项目通过对2G/3G/4G移动互联网上网数据进行实时采集与解析,提取上网数据中有价值的内容,建立海量上网行为轨迹与上网内容数据库,为用户提供历史信息追溯、线索主动发现、网络舆情热点分析等功能,构建集事前预防、事中监测、事后追踪的一体化监测处理平台。
中国电子信息技术成果
基于深度学习的智能安防监控系统项目
技术简介: 依托青岛大学人工智能与计算机视觉实验室,团队致力于基于成像视觉的 AI 算法模型的设计和定制场景的部署落地,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积累了大量 AI 模型设计、以及在服务器端和嵌入式移动端(华为、高通、NVIDIA 等芯片)的部署经验,可以实现各种工业和服务业场景的个性化定制。算法设计和部署包括图像增强、去雾去噪、超分变率;人脸检测和识别、行人检测、车辆检测、火灾检测、以及各种定制场景的目标检测;监控场景的实时监测和预警,包括异常行为事件检测、越界检测、人群聚集检测等等。研究成果已经在包括智慧监控、AI 养殖、智能安防等多个公司应用场景落地使用。
中国高技术服务技术成果
既有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改造技术
技术简介: 对津筑能耗影响较大的围护结构有建筑墙体、门窗和屋康。利用迎阳理论对建筑各围护结构的热边界条件进行精准分析结合现场测量获得围护结构的执边界计算模型。利用传热理论和数值模拟软件找出各个围护结构影响建筑能耗的薄弱环节,对各种围护结构采取针对性的改造措施。目前采用的节能改造技术有:(1既有墙体节能改造技术:在团有墙体表面帖附相变空心板改造层。利用空心板来展中的铜证封装高效相亭材料提高墙体的蓄热性能对既有建筑墙体进行节能改造。(2)既有窗户节能改造技术:在既有单层门窗玻璃的基础上,增加镀膜玻璃层或进行双层真空玻璃改造。(3)既有屋顶结构节能改造技术:在既有建筑屋顶增设相变隔热层,减少建筑顶层房间的建筑能耗。
中国新材料技术成果
光纤地震检波器技术及应用
技术简介: 一、技术简介: 光纤地震检波器具有灵敏度高、频带宽、高频响应好、井下无源,耐腐蚀、耐高 温的优势,是地震检波器技术的发展方向,在非常规油气压裂微地震监测等应用中具 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二、主要优势与特色: • 具有更高的灵敏度 • 具有更好的高频响应特性 • 可实现多通道、大数据量、高速传输 • 前端没有电子元件,更高的可靠性 • 耐高温高压 • 无需供电,防水耐腐蚀,可长期布放 • 抗电磁干扰,通道串扰小 三、试验效果 通过和中石化地球物理公司和中电 23 所合作,先后开展了多次野外和实验室对 比测试,取得了良好的试验效果,获得了包括中石油、中石化等行业的高度认可。首 次在国内利用光纤检波器得到了地震剖面图,光纤检波器灵敏度高、频带宽、高频响 应好的优势得到验证,这一优势对微地震信号采集至关重要。 四、应用领域 1. 压裂微地震监测;2. 垂直地震剖面(VSP); 3. 入侵检测。
中国电子信息技术成果
无线智能传感系统
技术简介: 无线智能传感系统契合微型化、智能化、无线网络化及无源化的发展趋势,具有非侵入式、精准测量、便捷安装、超低功耗、远程监控等明显优势。通过充分结合工业物联网技术,打造稳定、可靠、先进的工业资产完整性管理平台,实现关键设备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 化管理。
中国先进制造与自动化技术成果
模板法构筑异质结构薄壁碳纳米管多功能电催化剂研究
技术简介:
中国电子信息技术成果
广州市分布式发电及微电网技术实验室
技术简介: 能互补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微电网技术及性能指标(1)多能互补分布式微电网的优化组网技术结合微电网电源特点及海岛用电需求,提出直流母线微电网与交流母线微电网两种方案,通过建模与评估,确立海岛微电网网架结构;根据微电网系统的运行模拟和可再生能源的应用特点,以系统能源平衡控制、可再生能源发电最大化利用、投资成本最经济作为微电网组网目标,构建微电网适应度函数,设计微电网运行控制约束条件,建立微电网电源规划模型;运用智能优化算法,采用全局搜索优化策略,实现分布式微电网电源的优化配置。(2)微电网能量管理策略研究以建立合理可靠的能量管理机制为目标,针对分布式微电源的高渗透率、经济性及可协调性问题,采用微电网的分层控制结构,一方面研究下层微电源网侧PQ、V/f控制策略,模糊决策算法和功率平抑控制策略,使得系统整体输出功率能跟随模糊控制策略的参考功率;另一方面研究上层微电网能量协调优化控制算法以及储能荷电状态、可再生能源发电和负荷预测技术,确定各微电源最优功率分配,使微电网内各分布式发电高效运行。(3)大功率双向变流器研制研制了100kVA和500kVA两种双向变流器样机,实现并网型微电网和离网型微电网多模式运行。分别采用三相三桥臂和三相六桥臂的主电路拓扑结构,数字锁相和改进的空间矢量控制策略,实现了双向变流器的稳定并网运行。可实现能量双向流动,电池充放电测试;支持并网运行/孤网运行的双运行模式,且实现无缝模式切换;双向逆变,恒功率充放电、恒流充放电、恒压充放电等多种电池充放电模式可选;并网电流总谐波抑制率THD和输出电压(孤网)总谐波抑制率THD均3%以下,功率因数0.99以上。(4)微电网智能调度集控系统的开发采用分布式的体系结构、面向对象的组件技术等先进计算机控制技术,使系统具有高度开放性和可扩充性;构建海岛局域网络保证微电网监控的实时性,实时系统具备多层结构的特征;采用商用和实时统一、面向设备对象数据库管理系统,实时数据库按照分布式的要求设计,具有Client/Server模式,自动实现全系统数据同步;系统年可利用率≥99.9%,系统平均无故障间隔时间(MTBF)≥20000h。(5)多能源互补分布式微电网示范工程建成东澳岛MW级多能源互补分布式微电网示范工程,解决了岛内电力供给,据3年运行统计,实现全年可再生能源贡献率70%以上。采用交流母线方案和分层微网结构,提高了微电网的可扩展性、可控性、可靠性。
中国新能源及节能技术成果
数码布料通体花岗岩陶瓷砖制备技术
技术简介: 通过研制配方,增强粉料强度及改善流动性;选择合适颗粒级配及水分,稳定粉料性能,满足微型气缸闸门下料对粉料的要求。通过干混混色方式制备色粉,仿喷墨打印工作原理,用具有稳定流动性的色粉代替墨水,用微型气缸闸口(每个气缸控制出料宽度为15×18mm)仿喷墨机喷头,通过多组微型气缸并排(每排80个以上)代替辊筒控制色粉出料。根据花岗岩产品图案设计需求在产品布料时通过控制不同微型气缸的闸门开度时间,使标准色粉在布料皮带上进行叠加(仿3D打印方式),布出表面与内部颜色、纹理一致的通体效果产品。通过增加自动加压储气缸,稳定料车气压,从而稳定微型气缸用气压力,以稳定微型气缸的闸门开度。通过实验调整布料大皮带与送料皮带的运行速度,确定合理速度比,在砖坯表面喷墨、喷干粒以最大程度减少各色粉之间因气缸下料产生的锯齿状现象,增强产品表面装饰效果及防污性。 产品经国家陶瓷及水暖卫浴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产品质量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陶瓷砖国家标准(GB/T4100-2015),放射性标准符合GB6566-2010标准中的A类装修材料要求,可溶性铅、镉含量标准符合HJ/T 297-2006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
中国新材料技术成果

分享到各大社区

  • 中文

    /
  • ENG

    /
  • PYC

    /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