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

    /
  • ENG

    /
  • PYC

    /

资源&服务 |

科技服务云超市
首页 > 资源&服务 > 找技术
国家/地区
行业领域
服务类型
搜索
大型超临界循环流化床机组优化设计技术
技术简介: (1)烟气系统设备整体优化布置技术研究:后烟气系统联合空间布置和圆形异形件的应用,大幅缩短了A排到烟囱中心线的距离,节省了电厂占地和运行阻力。(2)凝结水调节、串并联切换的全负荷烟气余热利用技术研究:通过凝结水再循环、低温凝结水掺混和串并联切换的系统配置,水侧系统调节和运行灵活,使得各负荷工况下都能充分利用烟气余热。(3)电袋除尘器大灰斗替代灰库技术研究:采用电袋除尘器大灰斗方案替代灰库,节省气力输灰系统和灰库的投资,减少了运行维护工作量和厂用电。(4)给煤系统及其煤斗技术研究:设计了大型防堵型煤斗,解决了煤斗堵煤问题,降低了皮带层高度,节省主厂房容积和输煤电耗,可掺烧煤泥等易堵煤种,提高电厂运行经济性。(5)回料腿防烟气反串技术研究:在回料腿处后墙落煤管上增加风箱,防止回料腿烟气反串,提高机组运行安全性。
中国新能源及节能技术成果
果酒开发技术
技术简介: 在本实验室目前已研究出桑椹酒、火龙果酒、海棠果酒、睡莲酒、无花果酒、石榴 酒、樱桃酒、甜瓜酒、荔枝酒、树莓酒、蓝莓酒等多种水果酒。目前,研究室以现代酿 酒工程为核心,利用微生物学、基因工程及食品生物技术等进行新产品的开发及节能技 术、发酵工程及酿造微型设备的开发研究。目前荣获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 项, 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5 项,国家轻工联合会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山东省轻工业 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3 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 20 余项。 技术指标(或技术特点)、成熟程度: 实验室已基本成功,准备中试。 应用领域及市场前景: 本产品可应用于食品饮料领域,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投产条件、投资概算: 生产本产品需全自动酿酒机、发酵罐、发酵在线自动分析控制系统,果酒、啤酒发 酵设备,还原糖分析测定仪、高效液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等总价值 1000 余 万元的仪器设备,生产条件易满足;新建企业视生产规模投资约需 200 万元。 推广前景分析预期经济效益: 本产品技术成熟,性能优良,安全环保,可应用食品饮料领域。目前,市场上同类 产品少,投资小,回报率高,投资当年即可实现盈利。 合作方式:面议。
中国生物与新医药技术成果
褐铁型红土镍矿高效综合利用清洁生产新
技术简介: 成果简介:采用硝酸介质在温和浸出条件下实现了红土镍矿中镍、钴、铬、铝、铁等多组分综合利用,从生产源头消减和控制了废弃物的产出和排放,实现了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碱、酸介质再生循环率>90%。主要创新点为:①发明了褐铁型红土镍矿非常规介质温和提取镍钴新技术,实现镍、钴的选择性浸出,镍、钴 浸出率>90%,铁浸出率<1%;②提出褐铁型红土镍矿碱法活化预处理提取铬、铝新思路,在实现铬、铝高效提取的同时,镍、钴酸浸浸出率进一步提高至 95% 以上,浸出渣含铁富集至 62%以上;③均相高效沉淀除杂技术,使浸出液中的 铝以砂状氢氧化铝的形态沉淀析出,解决了氢氧化铝对镍、钴的吸附共沉淀; ④发明了酸介质再生循环/耦合生产硫酸钙晶须新技术,酸介质再生循环 率>93%,硫酸钙晶须的长径比>10。 成熟程度及推广应用情况:2009 年,年处理 10 万吨矿石规模的褐铁 型镍红土矿非常规介质温和提取示范工程建成投产,生产取得了铬、铝、镍、钴、铁综合回收率 95%、90%、95%、95%和 98%的优异指 标。 市场分析:红土镍矿储量占全球镍资源的 72%,但目前约 50%的金属镍是从硫化矿中提取。随着硫化镍矿和高品位红土镍矿资源的逐步耗竭,大量存在的镍品位在0.8~1%的褐铁型红土镍矿的经济开发日益为人们所关注。2015 年我国镍消费量约 96 万吨,对外依存度超过 80%。受印尼新《矿业法》 的影响(不允许含镍小于 4%的镍矿产品出口),2014 年我国红土镍矿进口量已显著降低。我国镍矿资源主要来自东南亚国家,如果包括菲律宾在内的东南亚国家群起仿效,必将严重影响国内镍矿厂的原矿供应,从而迫使我国企业远赴海外投资建厂。 但东南亚国家的工业基础薄弱,化工落后,矿区交通条件差且几乎没有电力供应,生产所需的大宗化学品和电力只能依靠自身配套解决,这必将显著增加建厂投资。为降低中国企业的投资风险,研究开发试剂消耗少、资源综合利用好、 用电量低、环境影响小、投资省的红土镍矿处理新技术,极为迫切。 成果亮点:1.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研究成果已授权6项;2.技术先进性:由殷瑞钰、张懿、张国成、余永富、邱定蕃等 5 位院士组成的鉴定委员会 对该项目的鉴定意见为:首次开发出红土镍矿碱法焙烧-铬酸钠溶液高效还原提 铬新工艺;首次开发出褐铁型红土镍矿和碱浸提铬渣的高效提取镍钴新工艺;首次开发出氢氧化镍钴均相沉淀和浸出剂再生耦合生产硫酸钙晶须新工艺;褐 铁型红土镍矿高效综合利用清洁生产新工艺属重大原始创新,碱、酸双循环清 洁生产工艺流程构思新颖,镍、铁、铬、钴主要技术指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中国资源与环境技术成果
一种微流控高频声聚焦芯片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简介: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流控高频声聚焦芯片及其制备方法。其产品由声波换能器、带有波导和聚焦功能的微结构的硅片、PDMS 有机高聚物所构成。本发明将高频体声波集成到微流体芯片内,可对细胞、微颗粒等生物活体样品进行快速捕获并保证样品活性。
中国高技术服务技术成果
高能量密度DMFC多孔流场制造及形/性控制机理研究
技术简介: 被动式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irect Methanol Fuel Cell,简称DMFC)完全依靠自主运行, 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无需辅助设备及装置,且能够在常温下启动,只需向电池注入甲醇燃料即可源源不断输出电流,因此被认为是最有可能替代传统电源并率先实现市场化的一类燃料电池。随着消费电子产品换代周期的不断缩短以及对电源续航能力要求的不断提高,被动式DMFC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被动式DMFC最致命的问题在于其功率密度较低(相当于主动式系统的10-20%),这与其常温操作及自发传质的局限性密切相关。常温被动式操作具有双刃剑效果,可能制约电池性能,但同时也成为其作为独立式移动便携电源的优势。另外,甲醇穿透的影响不容忽视,甲醇浓度越高,穿透越严重。为此,过去大多数研究仍主要采用较低浓度的甲醇燃(≤4M),使得电池能量密度始终处于较低水平,这也是为保证电池输出性能做出的妥协。由此可见,实现被动式 DMFC 的高浓度甚至纯甲醇操作是提升能量密度并延长发电时间的必然选择,也是这类电池向实用化和市场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本项目立足传质功能元件的结构设计和制造,提出了利用多齿刀具切削金属纤维经模压和高温固相烧结制造用于DMFC 的多孔流场的工艺路线,并采用改进型浸泡法对其进行浸润性改性处理制备出超疏水多孔流场板。多孔流场具有的孔隙结构本身具有天然的多尺度特征,能够为传质功能设计提供丰富的结构与形貌元素,另外在力学性能、流体分布、导电/导热、耐腐蚀等方面也满足要求,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此外,本项目还开发出基于渗透汽化膜的全被动甲醇蒸汽供给技术和基于毛细结构的抗重力甲醇输运技术的技术开发,并进一步开发出FPV-DMFC系统,实现了各元件对传质过程的协同控制,为纯甲醇供给构建必要的结构条件和传质环境,实现反应物和产物高效管理,改善电池性能并大幅提升能量密度和续航时间。
中国先进制造与自动化技术成果
用于 LED 的硼磷酸盐荧光粉
技术简介: ①项目基本情况 发光二极管(LED) 是一种将电能转变为光能的半导体发光器件,具有节能、寿 命长、启动时间短、环保、低压安全等特点。LED 最终将可能取代白炽灯和荧光灯, 并将在解决人类面临的能源问题中发挥重要作用。 本成果主要涉及 LED 用 Ce、Eu、Dy、Tb、Tm 掺杂的硼磷酸盐荧光粉。荧光粉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与其他体系的荧光粉相比,该类荧光粉烧结温度低。荧光粉的 晶体结构、形貌及发光性能可通过烧结温度和硼磷比例的改变进行有效调控。通过改 变烧结温度,可以实现硼磷酸盐荧光粉中 BPO4和 CaBPO5 晶相含量的调整,晶体结构 的改变可以诱导 Eu3+离子电偶极及磁偶极跃迁的比例,从而控制 Eu3+离子的发光性能; 通过改变硼磷比例, 可以实现 Ca3(PO4)2向 Ca5(PO4)3(OH)的晶体转变,诱导稀土离子所 处局域结构的改变,从而实现荧光粉发光性能的调控;采用电荷补偿原理,成功实现 空气气氛下制备的荧光粉中 Eu3+Eu2+的转化;通过激发波长的调整可以实现荧光粉 发射光谱发射带相对强度的改变,从而调控荧光粉的综合发光性能。本项目所研究的 硼磷酸盐荧光粉在 LED 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②核心技术及指标 烧结温度:900 oC-1200 oC 激发波长:350-400 nm 荧光粉粒径:0.5-5 m ③产业上下游情况介绍,项目效益分析 目前,半导体照明是国家大力推广的产业,本成果所涉及的硼磷酸盐荧光粉制备原料 价格低,荧光粉制备过程简单,烧结温度低,所制得的荧光粉性能稳定。本项目所研究的 硼磷酸盐荧光粉在 LED 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较好的经济效益。 ④技术转化所需条件,如投资额度,场地大小,设备等 预计投资 200 万元,需要购置高温炉、混料机、研磨设备等。
中国新材料技术成果
愈创木酚制备技术
技术简介: 愈创木酚(Guaiacol),又名邻羟基茴香醚、邻甲氧基苯酚、邻羟基苯甲醚或2-甲氧基 苯酚,存在于树脂、松油中,是木材干馏所得的杂酚油的主要成分。由于具有特殊的烟熏、 辛香、药香、肉香气味,愈创木酚主要用于香料、食品添加剂的合成,用于制造香兰素、人 造麝香等香料,也用于配制咖啡、香草、熏烟和烟草等型香精。作为重要的精细化学品,愈 创木酚也用于生产药品、染料等产品。目前,国内香兰素消费比例:食品工业占55%,医药 中间体占30%,饲料调味剂占10%,化妆品等占5%。愈创木酚的合成方法可分为天然提取法、 邻氨基苯甲醚法和邻苯二酚法。由于植物资源中愈创木酚含量低,提取步骤繁琐、效率低, 天然提取法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目前也没有企业采用这种技术。当前工业化的技术路线,主 要是邻氨基苯甲醚法和邻苯二酚法。 国内企业主要使用邻氨基苯甲醚法生产愈创木酚。邻氨基苯甲醚法属于间歇式生产技术, 产能有限,污染严重。由于环保标准的不断提高,这种工艺在未来几年内会被逐渐淘汰。邻 苯二酚法代表了愈创木酚合成的发展趋势,也是目前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技术路线。以 日本、法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普遍使用邻苯二酚-甲醇法,不但产量高、产物选择性好,而 且几乎没有污染。但是,该方法在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企业掌握相关的催化剂制备 技术,也尚未见工业化报道。
中国新材料技术成果
真菌毒素降解用生物制剂的工业化应用
技术简介: 成果(技术)简介:项目组研发的呕吐毒素降解用酶制剂拥有来源明确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产菌株(TD-01菌株),并且完全掌握了利用此菌株发酵生产降解呕吐毒素酶制剂的技术,所获得的产品酶活力高,可以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成本低、商品化程度高,使用安全,没有有害物质残留,环保经济;经实际大生产验证,酶解处理后小麦制品中呕吐毒素降解率最高可达80%,在保证呕吐毒素降解率的同时,也不会对小麦制品的产品质量、理化指标造成影响。 应用领域及效益分析:在食品加工领域每年仅小麦受呕吐毒素污染约1000万吨,直接经济损失约35亿元。在食品加工行业,预估计项目组开发的呕吐毒素降解用生物制剂产品市场容量8亿元/年;在饲料加工领域每年约800万吨饲料原料和加工制品受到呕吐毒素的污染,对我国饲料加工业直接带来的经济损失约20亿元。在饲料加工行业,预估计项目组开发的呕吐毒素降解用生物制剂产品市场容量7亿元/年。
中国生物与新医药技术成果
新一代金属耐磨材料技术创新平台
技术简介: (1)研究开发了金属耐磨材料钢包底吹氩技术、稀土脱氧技术及合金变质处理技术等,实现了金属耐磨材料熔体洁净化、均匀化、细晶化。(2)通过控制高硼铁合金中Fe2B的形态及分布及掺杂原子种类、掺杂量及加入方式等改善高硼铁韧、硬性。(3)针对过共晶高铬铸铁凝固过程中存在的初生碳化物粗大、组织均匀性差等问题进行研究,通过触媒冷却的半固态制备技术研究及优化,来细化初生碳化物,提高组织的均匀性,提高过共晶高铬铸铁的强韧性,从而提高其耐磨性。(4)研究了陶瓷颗粒增强复合材料的制备技术。设计具有钉扎效应的复合层结构,并获得最佳的预制体制备技术及复合材料制备技术。所开发的复合材料复合层与金属的界面、以及复合层中陶瓷增强颗粒与基体的界面呈良好的冶金结合,陶瓷颗粒分布均匀。采用碳化钨颗粒增强相制备高铬铸铁基复合材料,复合材料的耐磨性是标样传统铸铁的2.4~2.8倍。并发现存在“阴影效应”与基体的“支撑效应”,两者配合从而保证了复合材料的耐磨性能。(5)双液双金属复合材料制备关键技术攻关:①通过浇道系统、集液坑、冒口系统及浇铸工艺优化,获得避免双液混冲和界面氧化的控制技术。②通过铸型振动等方法促进界面处原子短程扩散,获得界面冶金结合控制技术。(6)①针对模拟工况,选择适宜的实验方法;提出耐磨材料及制备技术选择原则。②归纳了系列金属耐磨材料的关键性能及寿命评价方法等。
中国先进制造与自动化技术成果
莱卡皮革
技术简介: 一、成果简介:该产品是利用聚氨酯纤维与天然皮革相结合制造的高性能复合皮革或称“莱卡”皮革(Leather with Lycra),该种皮革既具有天然皮革良好的透气性和吸湿排湿性(ZL200610045410.3),又具有合成纤维超高的回弹力,与皮肤触感舒适,适宜贴身穿着,耐水洗、不变形,是合成高分子纤维和天然蛋白质纤维在服装材料上的结合和跨越。 自2005年起,莱卡皮革已在烟台杰华制革厂规模化生产,技术成熟,并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三项。 自2007年5月至2011年12月,已在烟台杰华制革厂总计生产501万sf,销售额近15000万元,利税8000万元。产品主要出口欧美,国内有我国最大的制鞋企业-百丽集团、我国皮衣十大名牌厂商天津应大服饰有限公司、江门万盛皮革有限公司、宝莲娜鞋业有限公司等知名品牌生产商,受到厂商的欢迎。 二、推广形式:本项目属于新材料领域,愿与材料相关企业单位合作,进行市场开发,满足社会需求。
中国新材料技术成果

分享到各大社区

  • 中文

    /
  • ENG

    /
  • PYC

    /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