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服务 |科技服务云超市 |
|
![]() |
首页 > 资源&服务 > 找技术 |
微纳加工技术在各类传感器件中的应用 | ![]() |
|
技术简介: 成果(技术)简介:综合利用磁控溅射、电子束溅射以及紫外曝光、离子束刻蚀、反应离子束刻蚀、聚焦离子束刻蚀等先进的微加工技术制作各种传感器、MENS器件、纳米材料等,不仅具有新产品开发、研制能力,同时具有中试和小批量生产能力。
主要技术特点(指标):可以实现多层金属、绝缘体以及氧化物的纳米和亚微米量级的薄膜制备,紫外曝光最小线宽可达2-3微米,多层对准的套刻技术。 应用领域及效益分析:传感器技术和MENS器件以及纳米材料等。 |
||
中国电子信息技术成果一起共享 |
高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超临界水氧化处理创新技术 | ![]() |
|
技术简介: 本项目应用世界先进的超临界水氧化技术,针对煤/石油化工、制药、农药、精细化工等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高浓、难降解有机危废/废水污染问题,进行本技术的产业化应用推广。 超临界水是除固、液、气之外水的第四相态,其温度、压力均高于临界点(Tc=374 °C,Pc=22.1 MPa),能够与有机物和气体互溶,消除了反应过程中各物质间的传质阻力,具有优异的传递性能,是一种优良的反应媒介。 |
||
中国资源与环境技术成果一起共享 |
异种金属激光微焊接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 ![]() |
|
技术简介: (1)开发了高频短脉冲激光光源,将纳秒级短脉宽高峰值激光加工引入焊接领域,解决了传统长脉冲激光器焊接热输入量大、成型可控性差的难题;(2)采用高速振镜扫描焊接方式,精确控制异种金属焊接中金属间化合物分布,显著提高接头力学性能;3、焊接系统可调控波形多达37种,脉宽涵盖10-500ns,峰值功率高达13kW,可根据材料特性自由选择最优波形进行焊接,打破了以往纳秒激光器仅用于打标、钻孔的局面,大大扩宽了纳秒激光器应用范围,可以应用于铜、铝、金等高反材料的点焊、搭接焊,也可以应用于不锈钢/铝合金、铜/铝合金等异种金属材料的焊接,并成功实现大规模的产业化应用。 |
||
中国先进制造与自动化技术成果一起共享 |
蓝牙数据接入设备及终端系列 | ![]() |
|
技术简介: 蓝牙数据接入设备及终端系列包括通用产品如通用数据收发模块,以及定制产品如无线医疗设备、无线电力抄表设备、数字化单兵、高质量音响无线传输设备等。通用数据收发模块通过RS-232、USB等标准外设接口,在不改变原有设备内部结构的条件下增加无线数据传输功能。 |
||
中国电子信息技术成果一起共享 |
城镇生活垃圾无分选生物反应器能源化处理项目 | ![]() |
|
技术简介: 技术优势: 本技术无需进行垃圾分类和分选预处理,通过垃圾填埋场技术改 进和提升,大幅加快垃圾降解周期,减少垃圾填埋场占地面积 70%以 上,解决了生活垃圾分类和分选的难题。基于干态发酵的创新技术,通过生物反应器填埋技术,把生活垃圾中的可生化降解垃圾转化为燃 气能源,进行生活垃圾能源化转化和处理,不仅处理了垃圾而且获得 了能源。性能指标: 发酵体系的固含量可达 20-70%,容积产气率大于 0.5m3/ (m3·d), 发酵周期少于 60 天。市场分析:该技术具有投资成本低、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效率高等优势,与 垃圾焚烧技术与分选后进行厌氧发酵处理的工程相比,投资额度低, 收效快,整体投资额度略高于传统的垃圾填埋技术,相比于传统垃圾 填埋技术,投资额度增加约 10%,但同时可获得能源收益,投资收益 大幅提高。合作方式:技术转让、技术入股 |
||
中国新能源及节能技术成果一起共享 |
高耗能承压设备能效测试技术应用 | ![]() |
|
技术简介: 1. 通过对大量的锅炉和换热压力容器进行能效测试,获得大量的设备能效数据;2. 根据每个企业每台设备的能效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出锅炉和换热压力容器的能效特点;3. 在对锅炉和换热压力容器进行能效测试的同时,指导企业对设备运行参数进行优化,获得每台设备最优的运行工况,归纳出锅炉和换热压力容器优化后的能效特点;4. 根据优化后的能效特点,指导企业进行能源管理。 |
||
中国新能源及节能技术成果一起共享 |
海洋大气环境多参数光学监测关键技术、装备及应用 | ![]() |
|
技术简介: 1、突破了船体摇摆、高盐雾等环境下长期无人值守稳定工作的关键技术,自主设计并研制了包括船载大气气溶胶激光雷达与船载多轴差分吸收光谱仪的海洋大气环境多参数光学监测装备,并开展了推广应用。在国内首次利用多波长气溶胶激光雷达与多轴差分吸收光谱仪进行海洋大气气溶胶与污染气体的观测研究,首次实现了海上气溶胶剖面走航观测。为海洋大气气溶胶光学参数、微物理参数以及污染气体等大气环境多参数监测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与方法。 2、提出了基于船载大气气溶胶激光雷达的海洋大气气溶胶光学、微物理参数与基于船载多轴差分吸收光谱仪的海洋大气污染气体浓度的反演算法与研究方法。利用岸边与海上观测数据,反演获得了气溶胶分布特征、特性参数以及污染气体浓度的分布特征,用于陆地与海洋大气环境的监测与研究。 3、突破了“三波长激光发射与多通道信号接收”的光路设计关键技术,提高了微弱信号检测和噪声抑制能力 |
||
中国现代海洋技术成果一起共享 |
低粘度茂金属 PAO 润滑油基础油工业化及应用 | ![]() |
|
技术简介: 合成型 PAO 基础油是生产高档润滑油脂的重要原料,是实现高端装备有效润滑的关键材料。国外 PAO 基础油已发展 30 多年,目前全球产能约为 80 万吨,其中 90%掌握在以美孚、雪佛龙和英力士为代表的美国大石油公司。我国润滑油年消费量超过 650 万吨,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润滑油市场,但 PAO 基础油的研究起步较晚,技术水平与国外存在着巨大差距,仍然依赖于进口。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先进润滑材料实验室经过 5 年攻关,在国际上首先取得了茂金属低粘度 PAO 基础油的关键制备技术突破,已与山西潞安集团合作完成 3000 吨/年工业化示范装置的建设,中试生产试验正在顺利进行。本项目所开发的 PAO 4、6、8 和 PAO10 等低粘度合成基础油,具有突出的热稳定性、粘温性能、低温流动性和氧化安定性等优异特征,其关键性能完全达到甚至高于美孚、雪佛龙等外国公司同类产品的技术指标,可用于开发长寿命、高性能、高级别的润滑油产品,为机器设备提供润滑、减摩和抗磨损等多方面的保护,尤其是有助于满足苛刻工况下(如高寒/炎热、海洋沙漠、高空高负荷等)机械设备的润滑养护需求。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已与青岛康普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签订框架合作协议,将重点开展 PAO 基础油在发动机润滑油、工业润滑油领域的应用与推广。 |
||
中国新能源及节能技术成果一起共享 |
船舶及油罐工程装备除锈喷漆智能机器人 | ![]() |
|
技术简介: 1、喷砂除锈机器人,用于大型油罐,船舶表面;
2、油田伴生气回收技术 |
||
中国先进制造与自动化技术成果一起共享 |
专利侵权分析报告 | ![]() |
|
技术简介: |
||
中国高技术服务技术成果一起共享 |
中文
/ENG
/PY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