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服务 |科技服务云超市 |
|
![]() |
首页 > 资源&服务 > 找技术 |
特色脊柱调理技术 | ![]() |
|
技术简介: 该技术整合各方医学,有效缓解颈胸腰骶椎等疾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疗效立竿见影,患者有不一样的体验,促使医学界对脊柱病防治有了新的思路。 |
||
中国生物与新医药技术成果一起共享 |
喷釉机器人及自动化系统 | ![]() |
|
技术简介: (1)适用各种形状的工件:适用陶瓷、木器等各种形状工件的快速柔性混产喷涂。(2)示教和喷涂同步进行:傻瓜式操作,任何一个工人都可学会。(3) 采用输送线和自动上下料装置,及封闭式的喷釉室,使工人远离喷釉区,极大降低了对工人身体健康的影响 本系统的应用领域: 主要应用于陶瓷卫浴行业生产的施釉工序。系统采用机器人和PLC控制软件协调工作自动喷釉,自动化程度高,喷涂质量标准一致,良品率98%以上;用料比人工喷涂节约30%;节省人工成本。可在陶瓷卫浴企业广泛推广应用。 |
||
中国高技术服务技术成果一起共享 |
碳点基光动力治疗(PDT)浅表癌症纳米凝胶药物 | ![]() |
|
技术简介: 成果(技术)简介:光动力治疗(PDT)是利用光动力反应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的一种新技术,是继手术、放疗和化疗之后的新兴癌症治疗手段,是目前真正能在临床意义上达到细胞水平精准靶向的肿瘤治疗方法。具有创伤截面小、不损伤正常组织以及低生物毒性等优点,主要适用于管腔、浅表、实体肿瘤及癌前病变的治疗,在临床治疗肿瘤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碳点是一类尺寸小于10纳米且具有优异荧光性质的碳纳米粒子。碳点可以被光激发产生活性氧,而且光稳定性好、毒性低,比传统的有机光敏剂更有优势,有望成为新一代PDT光敏剂。安徽大学是较早开展碳点研究的单位,近年来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下,聚焦于荧光碳点材料的绿色合成及其生物医用研究,取得了多项原创性研究成果,形成了较完整的科技成果体系,该成果转化条件已基本成熟。迄今已获得核心授权发明专利3项(发明专利号 ZL201410039846.6、ZL201510213429.3、ZL201610060548.4),还申请了2项中国发明专利(201910149157.3、201910854472.6)以及2项PCT(国际申请号 PCT/CN2019/078209,PCT/CN2019/111622)。此外,发表了SCI收录论文60多篇,被国内外同行引用1200余次,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主要技术特点:为打破进口 PDT 光敏剂垄断的局面,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满足临床需求,实现碳点 PDT 浅表癌症纳米凝胶药物科技成果转化,安徽大学期待与对此感兴趣的医药公司和药企合作,开展碳点基光动力治疗(PDT)浅表癌症纳米凝胶药物的临床前研究,包括药学研究、临床前药理毒理学研究,最终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 颁发的临床试验通知书。旨在突破高端光敏剂卡脖子技术,为浅表癌症患者提供高效的无创治疗手段,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社会意义重大,潜在的经济效益显著。 |
||
中国生物与新医药技术成果一起共享 |
原位固态化技术开发项目 | ![]() |
|
技术简介: 原位固态化技术先通过注液确保电极和电解质间良好的界面接触,再通过电化学或热引发液态小分子单体发生聚合,形成固态化电解质。 通过原位固态化技术构建内部离子传输通道,改善界面兼容性,保证了电解质传导锂离子、阻隔电子的性能要求,提升电解质的力学强度和安全性,能有效抑制负极的锂枝晶生长,避免了传统液态电池中锂枝晶刺穿隔膜引发的电池短路,为高比能固态电池的安全性能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
||
中国资源与环境技术成果一起共享 |
高性能汽车革 | ![]() |
|
技术简介: 成果简介:汽车用革是国际公认的要求条件最苛刻的皮革,我国目前装备汽车的皮革大部分依赖进口。为了打破发达国家在此领域的技术垄断,提高我国汽车的配套工业的国产化水平,国家在十五期间组织了科技攻关,并取得具有我国独立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高性能汽车内饰革。这种新型皮革既具有传统皮革产品高雅时尚的外观、柔软丰满的手感,同时又满足汽车革独特的高阻燃、低雾化、耐黄变、耐汗耐油等苛刻的物理化学指标。该成果研制的高性能汽车内饰革是国内第一个以现代汽车革标准为参照系并转化为批量生产的新型皮革。成功研究开发的汽车用革将改变中国皮革工业普遍存在的“三低”(产品质量低、品牌含金量低、附加值低)现象,对于大幅度提高皮革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该成果获得2007年中国轻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2008年12月通过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组织的专家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该项目于2006年7月在中国最大的制革企业浙江浙江某公司投入试生产,年销售额达4.25亿,利税7230万元,产品供不应求。产品销售到美国、日本两个品牌的汽车公司,受到两家用户的一致好评,经济效益较常规产品提高40%。 |
||
中国新材料技术成果一起共享 |
生物质自混合下行循环流化床快速热解及其产品高值化利用技术 | ![]() |
|
技术简介: 将农林废弃物通过自混合下行循环流化床快速热解最大化转化为生物质热解液体,副产生物半焦、燃气和硅钾肥,成功解决了国内外生物质热解普遍存在的液收低、油中带灰、油气结焦堵塞、生物油加热自聚、载体因钾结焦死床等十大工程化共性难题,在国内外首次实现了下行循环流化床技术的工业应用。目前国际上万吨级各类生物质热解工业运行装置不到 10 套。其中本技术 5 套,并建成世界上单套最大规模的 20 万吨/年装置(国外最大规模为 3.6 万吨年),处于国际领跑地位。在国内外首次发现生物质快速热解液体为高活性高纯度腐植酸(≥96%),活性组分比土壤腐植酸高 3 倍以上,成本仅为矿源腐植酸的 1/5。将其调控制备环境材料,用于重金属污染土壤、沙化土壤、盐碱地等土壤修复及白色污染治理、烟气脱硝等,并完成应用示范。鉴于本成果在土壤修复中的显著成效,2019 年 5 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成为首家与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保护中心“净土行动” 签订战略合作的高校。已与山东泰然新能源公司、北京澳佳生态肥业有限公司、山东创新腐植酸有限公司等合作进行转化推广,仅 4 家典型用户近三年新增产值 4.27 亿元、利税 6670 万元、增收节支 27.8 亿元。该技术破解了土壤低成本绿色修复难题和生物质规模化清洁高效高值利用瓶颈。 |
||
中国新能源及节能技术成果一起共享 |
基于塑料光纤 CAN 总线的航空航天器通信系统 | ![]() |
|
技术简介: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塑料光纤 CAN 总线的航空航天器通信系统,包实时性好,可靠性高,能给地面控制人员提供最及时有效的参考,从而保证航空航天器安全稳定地按所定轨道运行。 |
||
中国航空航天技术成果一起共享 |
山东省海洋生物种质资源保存评价与应用 | ![]() |
|
技术简介: 1、系统地建立了海洋生物种质资源从活体到基因的四位一体的保存模式,构建了山东省海洋生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体系,形成的技术规范在省级规划编制和国家级种质资源保护区管理中得到应用。建立了活体原地与异地保存、精子保存、基因保存、标本保存共4种海洋生物种质资源保存模式,系统地保存了海洋生物种质资源379种15727份;首次建立了经济鱼类牙鲆脑星形胶质细胞、精巢支持细胞、二倍体/三倍体肌卫星细胞等4种细胞系;构建了山东省海洋生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体系,推动了省级重要规划的编制和国家级种质资源保护区管理政策的制定,为种质资源的维系和渔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 2、基于表型、分子、微化学等多种技术方法对山东重要海洋经济生物不同群体进行了鉴定评价、资源评估和种群划分,为种质资源群体鉴别、增殖放流和资源监测等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和依据。对山东典型海湾鱼类进行了鱼种分子鉴定,首次报道了14种鱼类全长与体重的回归方程;首次基于耳石形态学及微化学成分分析技术鉴别鱼类养殖和野生群体;明确了经济鱼类仔稚鱼骨骼发育特征,为提高种质资源有效利用率提供了新途径 |
||
中国现代海洋技术成果一起共享 |
地面微地震监测系统与数据处理软件 | ![]() |
|
技术简介: 成果简介(技术分析和应用前景分析):本成果包括自主开发的地面微地震监测设备和配套的数据处理软件。微地震监测系统由几十个至百个监测台站成,每个台站有一个高灵敏度三分量地震检波器,一个32位三通道同步数据采集器。监测台站具有GPS自定位和时间同步、采集数据文件本地存储、无线自组网远程监控,WiFi高速数据传输等功能,实现了现场无线监控、无线高速数据传输功能,可以现场实时处理数据。微地震数据处理软件具有文件预处理、信号分析与去噪、速度建模与校正、有效事件自动检测、基于波形叠加的震源定位、监测结果三维/四维显示、裂缝参数计算等功能。本成果可广泛应用于油气井水力压裂裂缝监测、矿山微地震监测、工程微地震监测和天然微地震监测。成果已经成功应用于油气井压裂裂缝监测,在各油田完成100多井次的压裂监测。随着页岩气、页岩油、煤层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开发,对微地震监测的市场需求很大,本成果具有很大的市场需求和应用前景。 |
||
中国电子信息技术成果一起共享 |
海水鱼用微生态制剂的研制及开发 | ![]() |
|
技术简介: 一、成果简介:
海水鱼用微生态制剂是采用从健康牙鲆肠道分离、筛选的三株正常生理性菌群成员,经特殊的生产工艺制成的复合的活菌制品。由于各菌种具有各自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和作用,根据不同的养殖情况,合理搭配使用可以达到最佳的效能。在牙鲆等海水鱼类的养殖中作为水质调节剂、生物饵料强化剂及配合饵料添加剂,可以抑制致病菌的生长繁殖,降低水中氨氮和亚硝酸盐的含量,具有调节水质的作用;调整牙鲆肠道的菌群构成,增强肠道的消化酶活力和机体的免疫力,达到预防疾病、促长增重的效果。实践证明:该生态制剂可以明显增加成鱼的重量;在鱼类育苗中应用,可以降低病害的发生,提高苗种成活率。
二、推广应用范围.条件和前景:
采用特殊的发酵生产工艺生产的微生态制剂菌粉或浓缩液可广泛应用在海水鱼类的养成和苗种培育上,微生态制剂本身又属于高新技术领域,会促进水产微生态制剂产业和饲料添加剂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因而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
||
中国现代海洋技术成果一起共享 |
中文
/ENG
/PY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