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

    /
  • ENG

    /
  • PYC

    /

资源&服务 |

科技服务云超市
首页 > 资源&服务 > 找技术
国家/地区
行业领域
服务类型
搜索
工业污泥资源化综合利用制作陶粒装备与技术
技术简介:
中国新材料技术成果
广谱生物抗菌剂枯草芽胞杆菌R31的产业化开发
技术简介: 1.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枯草芽孢杆菌R31菌株,R31的全基因组测序已经完成, 并发现基因组上有独特的新基因。 2. 专利“一株广谱抗真菌植物内生枯草芽胞杆菌及其应用”已取得授权。正在申请专利“一种枯草芽胞杆菌与恶霉灵复配的土壤处理剂”。 3. R31对香蕉枯萎病、水稻纹枯病、花生根腐病等多种作物病害均有很好的效果(备注:香蕉枯萎病即俗称的蕉癌,极难防治)。 4. 目前研究显示该枯草芽孢杆菌R31与生物被膜形成的关键基因出现的天然突变,使得R31在植物的根际定殖能力更强,并能够调节土壤微生物的组成。 5.已完成产品生物制剂的研发,WP产品2年内芽孢存活率大于85%,SC产品1年内存活率大于80%,能够满足市场需求。
中国生物与新医药技术成果
高压高导热嵌入式铜块背板研制技术
技术简介: 1)实现高压高导热嵌入式铜块背板产品制作,并提供产品;2)可靠性、电性能符合IPC-6012,IPC-6018等标准≥2级(优选3级)的所有相关要求;3)控制产品阻抗公差在±10%范围以内,控制层偏量<50μm;4)实现高压高导热嵌入式铜块背板普通材料、高频板材,及混压材料的制作。
中国电子信息技术成果
男性生殖医学重点实验室
技术简介: 搭建了 4 个研究平台发挥了重要作用:a. 男性生育力评估和研究平台:已建立了人类精液标准化检测分析技术及其内、外部质量控制体系,精子功能评估分析技术和男性生育力保存技术,已建立一定规模男性生殖组织标本库,率先联合国内 130 多家人类精子库和辅助生殖中心男科实验室开展多中心精液分析的室间质控研究,规范了精液标准化分析,提高了男科学实验室精液分析的准确性、重复性和标准化。连续多年举办男性生殖医学技术新进展学习班、广东省孕前优生检查实验室质量控制暨优生咨询培训班、生殖免疫新进展培训班等学术会议,进一步扩大了重点实验的学术影响力。b. 男性不育诊疗技术与研究平台:已建立完善的男性生殖门诊部、住院部,特别是显微外科取精技术的应用开展,为广大不育男性能生育自己的后代提供了良好技术平台。相关技术已通过国家卫计委人类精子库培训基地和举办的岭南男性生殖医学研讨会向全国 120 多家人类精子库和男性实验室推广应用,提升了国内男性生育力评估整体水平。C. 生殖遗传技术平台:牵头开展 40 多项的生殖与遗传的相关性课题研究。d. 避孕节育技术研究平台:已与广东春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建立合作协议,建立了食蟹猴实验基地,正在开展非激素类男性避孕药研究,为开发相关避孕产品应用于临床提供重要的临床前实验平台。
中国生物与新医药技术成果
LED植物照明在设施农业中的应用
技术简介: 本项目重点研究植物生长灯,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1)研究不同光波长对作物体内某一成分含量的影响,为开发补光系列的提质灯提供理论支持。研究可提高如维生素c、多糖等有益成分含量的广谱光波长,研究可降低如硝酸盐等有害成分含量的广谱光波长。 (2)研究不同光配方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为研发灯丝泡补光灯、LED生长灯、组培灯提供理论支持。光配方包括光质、光强、主波长、色温以及间歇频率。
中国高技术服务技术成果
智能电动机综合保护器
技术简介: 是集测量、控制、保护和通讯管理为一体的先进智能装置。采用32位微处理器内核,精度高,重复性好。可实现各种电流、电压定时限和反时限保护。此外还能实现星-三角节能启动、晃电重启动等控制功能。可同时替代热继电器、重启动器、三相电流电压表和有功、无功功率表、时间继电器等,并带485或无线通讯功能。适用于工业自动化生产线的电机保护和信息管理。已通过国家检测机构认证。国内市场容量在年30万台以上,单台售价2000元左右,投资规模约100万元。
中国电子信息技术成果
矿用气水渣敛集及分离装置
技术简介: 所述的水渣分离管的出口倾斜向下,水渣分离管包括同轴的内管和管,内管一端与套筒连通,内管管壁上设有过滤孔,外管上设置有与外管连通的排水管;所述的排气管上安装有抽气装置用以将瓦斯气体从排气管排出。本发明装置适用于煤炭开采钻孔施工中,对钻孔内喷出的气水渣进行敛集和有效分离,可避免钻区瓦斯超限以及钻渣和废水混合物在巷道大量堆积带来的安全隐患。
中国高技术服务技术成果
桑黄人工栽培与利用
技术简介: 成果(技术)简介:桑黄是近几年来开发的药用真菌,又称火木层孔菌、桑耳、桑哦、桑臣等,寄生于杨、柳、桦、栎、松等树木之上,分布广泛,是近年来开发的一种多年生药用真菌,具有利五脏、宣肠气、止血、软坚、排毒功能,应用于肝炎及癌症的治疗,因其治疗效果显著,风靡于日本和韩国。桑黄子实体热水提取物,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对小白鼠肉瘤S-180抑制率为96.7%,目前国际公认的生物治癌领域中有效率排在第一位。 主要技术特点:具备桑黄菌的人工发酵和主要药学成分的提取、分离、纯 化、制剂等技术。 应用领域及效益分析:桑黄菌的人工栽培在国内刚刚起步,人工栽培的成品桑黄菌商品,目前国内尚无采收先例。桑黄菌作为药用真菌,开发时间晚,市场需求量大,经济效益高。
中国生物与新医药技术成果
一种安全性高的多功能经食道超声探头
技术简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安全性高的多功能经食道超声探头,包括食道超声探头线缆、微导管一、微导管二,一个设备即可完成吸痰、给冷却溶液、给氧的任务,效率高,安全性强。
中国生物与新医药技术成果
广东潮汕食管癌发病风险预测的分子基础研究
技术简介: (1)题来源与背景 课题类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联合基金项目(NSFC-广东联合基金)课题来源单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课题名称:广东潮汕食管癌发病风险预测的分子基础研究,课题背景:食管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八大恶性肿瘤之一,全世界每年约有40万新发食管癌病例(大约90%为食管鳞癌),早期食管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可高达90%以上,而中晚期患者5年生存率仅为10%左右,每年约有40万人死于食管癌。我国是世界上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国家,全世界每年新增加的食管癌患者中约有一半发生在中国,广东潮汕乃一罕见的南方沿海食管癌高发区,食管癌严重危害潮汕人民生命与健康。项目组前期系统完成食管癌发病流行病学调查、潮汕地区食管癌生物标本与信息资源库的建立、家族聚集与遗传模型分析、食管癌大家系全基因组与精细扫描。在此基础上项目组在本研究中聚焦食管癌先天的遗传易感因素以及后天癌变过程中的体细胞变异因素。 (2)研究目的与意义 潮汕人群特殊遗传背景与食管癌发病家族聚集的特征,提示遗传易感作用突出。同时食管癌的发生与发展是一个多因素参与、多基因调控、多阶段进行性的过程。因此筛选家族性食管癌易感突变位点与食管癌癌变过程中早期突变位点/基因,为个体发病风险预测评估以及早期诊断提供可靠的分子遗传学标记,就显得尤为重要与紧迫。本项目旨在①建立食管癌易感个体发病风险预测模型,提供分子遗传学标记;②绘制食管癌癌变全基因组高分辨率图谱,从全基因组水平对食管癌癌变多阶段演进过程的分子机制进行初步探讨,为食管癌早期筛查提供有效的分子检测标记。 (3)主要论点与论据 遗传易感因素:食管癌具有地域性高发的特征,就其发病率、死亡率以河南、河北、山西三省交界的太行山地区,广东与福建两省交界的潮汕(闽粤交界区)地区最高。潮汕乃一罕见的南方沿海食管癌高发区,在高发病率的背景下,食管癌病例一级亲属中食管癌的发病率(0.925%)远远高于群体发病率(0.117%),约40%的患者有食管癌家族史,呈明显家族聚集趋势。潮汕(含潮州、汕头和揭阳三市),广东省最东端,依山临海的半封闭地区。依山,莲花山脉构成潮汕与兴梅客家地区的天然屏障,与珠江流域的分水岭;临海,潮汕地区与台湾省隔海相望。由于地理限制,潮汕人群以往相对比较隔离与封闭,是目前在遗传上较同质的人群之一。史上潮汕与闽南地区同属南蛮的一个系统,潮人主干有福老、河老之称,意指由闽陟潮的中原汉族后裔。追溯渊源,主要来自中原山西、河南一带,大多因战役或灾荒,从中原逃难而来,先在福建闽南定居之后,再进而迁入潮汕。唐林谞《闽中记》就有“永嘉之乱,中原仕族林、黄、陈、郑、多先入闽”再入潮汕之记载。潮汕与中原人群分离近2000年的过程中,潮汕人群与南方原住民族亦存在血统交融,再加上环境诱导突变,促使潮汕人群形成相对独特的遗传背景。 后天癌变过程体细胞变异因素:癌症的发生是多种基因变化先后累积或叠加综合作用的结果,即癌症源于体细胞突变。在正常细胞与肿瘤细胞的增殖分裂过程中都可能发生基因组水平的体细胞突变,每一次体细胞突变,都会在其基因组上留下印迹。分析基因组上不同时期体细胞变异时留下的印迹,就可以得到癌细胞完整的进化史。在癌变过程中,不同的体细胞突变所发挥的作用也不尽相同,Michael Stratton在Nature上提出了“驱动突变(Driver Mutation)-乘客突变(Passenger Mutation)”学说。“驱动突变”是能够直接导致癌变的体细胞突变;“乘客突变”与癌症发生相关,但不是起主导作用的突变。因此癌基因组分析的主要目标之一:在细胞发生癌变时筛选出肇事者—“驱动突变”。目前对食管癌确切的病因和癌变机制尚不清楚,因而对于高危人群缺乏有效的一级预警措施和早期诊断的生物学指标和方法。通过对食管癌癌变过程整个基因组进行研究,深入了解不同阶段的全基因组变异情况,阐释癌变发生的详细过程,绘制出食管癌体细胞变异的进化树,有助于发现一些与食管癌发生、侵袭转移相关的分子标志物以及诱发癌变的关键基因。 (4)创见与创新 首次绘制了食管癌变全基因组变异图谱,为筛选和建立用于高危人群预警和早期诊断的生物学技术和方法提供基础。潮汕食管癌高发现场相对同质、隔离的高危人群,既为食管癌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又是相关研究成果的最直接受益者。
中国生物与新医药技术成果

分享到各大社区

  • 中文

    /
  • ENG

    /
  • PYC

    /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