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

    /
  • ENG

    /
  • PYC

    /

资源&服务 |

科技服务云超市
首页 > 资源&服务 > 找技术
国家/地区
行业领域
服务类型
搜索
新型透光复合材料在建筑设计及工程实践中的应用
技术简介: 主要研究成果由施工力学理论和方法的研究、拉索施工工艺研究、与索相关节点构造和张拉机具的研究以及工程应用等几大部分构成。研究成果所涉及的工程类型、结构形式和预应力材料广泛而全面。预应力钢结构工程的总量达到约22万吨,间接钢结构工程总费用26亿元,应用实施的预应力拉索的工程量约为4100吨,直接预应力材料和施工费用约为1.2亿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中国先进制造与自动化技术成果
基于API大数据库的职业人群健康风险管理平台建设
技术简介: 保障职业人群健康是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也是政府的重要职能。传统的职业健康管理模式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快节奏、高流动性的趋势,也不能满足职工对职业卫生服务的及时性需求。针对此,我们利用当前的API数据采集、互联网和现代通信技术,结合现有职业卫生管理服务平台,联合健康服务机构和软件设计公司,共同开发集职工个人健康数据采集、职业性有害因素暴露评估、健康风险评价、健康促进和政府决策管理于一体的关键技术平台,实现职工个体、企业、职业卫生医师、职业卫生管理者的及时沟通交流和长期跟踪观察。不仅实时地、针对性地为职工和企业提供个体或群体职业卫生服务,并且为政府有效实施职业卫生管理职能提供大数据分析,也为促进职业健康的科学研究提供平台。
中国高技术服务技术成果
智慧医疗点线面—基于新服务架构的智慧医院建设探索
技术简介: 通过面向服务架构、企业服务总线的应用场景,将复杂系统之间的数据基础服务,通过消息链的方式,具有统一的安全机制,让医疗系统中电子病历、HIS、影像、检查检验,在统一的标准接口下相互协作。
中国电子信息技术成果
J-TGR 两性丙烯酸树脂复鞣剂
技术简介: 复鞣工序被誉为制革生产的“点金术”,是决定成品革最终风格的关键一环,因此受到 了制革化学家和工艺师的普遍关注。在众多复鞣产品中,丙烯酸树脂复鞣剂以完美的选择 填充性被应用于几乎所有品种的皮革。同时,丙烯酸树脂复鞣剂还具有与皮革结合能力强、 耐光、耐老化、废液无毒等特点。但丙烯酸树脂复鞣剂阴电性较强,会影响其它阴离子材 料的吸收和固定,特别是影响染料的吸收,从而造成所谓的“败色”现象。这是国内外制 革业普遍存在的棘手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最有效的途径是使用两性聚合物树脂鞣剂。 本产品“J-GTR 两性丙烯酸树脂复鞣剂”外观为淡黄色至棕色半透明粘稠液体,pH 值为 6~7,固含量 30~35%,是制革企业解决“败色”问题的理想方案。经本产品复鞣后的革颜 色更加艳丽、饱满,可极大地降低废液中的染料含量,同时革身更加柔软、丰满,粒面更 细致。技术指标(或技术特点)、成熟程度 本产品由丙烯酸类单体经溶液聚合而成,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皮革化学品。产品外观为淡黄 色至棕色半透明粘稠液体,pH 值为 6~7,固含量 30~35%,用量一般为 5%~10%。本产品安 全、无毒,不含违禁化学品;可有效解决“败色”问题,提高成品的色彩饱满度和色牢度, 降低废水色度。 本产品技术成熟,掌握实际生产工艺参数,可直接进行工业化生产。本产品生产条件较易 满足,生产方便。 应用领域及市场前景:本产品可应用于制革、制裘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投产条件、投资概算:生产本产品需普通可加热反应釜及配套设备等,生产条件易满 足;新建企业视生产规模投资约需 50~100 万元。 推广前景分析预期经济效益 本产品技术成熟,性能优良,安全环保,可应用各种皮革。目前,市场上同类产品少, 投资小,回报率高,投资当年即可实现盈利。
中国新材料技术成果
一种基于代谢组学分析的用于抗氧化衰老药物筛选的大鼠模型的构建方法
技术简介: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代谢组学分析的用于抗氧化衰老药物筛选的大鼠模型的构建方法。Met PA 网络软件对代谢产物路径进行可视化作图,构建鞣花酸改善 D‑型半乳糖致衰老大鼠尿液代谢组学的代谢通路,为抗氧化衰老药物新药的筛选、评价和研发提供代谢组学方法思路。
中国生物与新医药技术成果
刺参“参优1号”育繁推技术
技术简介: 本项目采用群体选育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培育出具有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的“参优1号”国审水产新品种;建设了功能完善的良种保种平台,保存核心育种群亲本4.4万头,集成创建了刺参良种高效制种技术体系;根据工厂化、池塘和网箱等不同模式苗种培育特点,研制出新型饲料、投喂装备等专利技术产品和设施设备16项,优化和创建了工厂化、池塘和网箱等多种模式的大规格苗种培育技术。
中国现代海洋技术成果
血浆吸附治疗在重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技术简介: 血浆吸附首先通过血浆分离器分离血细胞与血浆,再根据不同疾病选择不同的吸附器或分离器,使血浆中的致病物质经过吸附器或分离器时而被弃去,而血浆中的其他成分和血细胞一起输回患者体内。血浆吸附疗法能特异性清除患者血液相关自身抗体、循环免疫复合物、毒物等,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其疗效佳,不需要血浆或白蛋白亦可完成治疗,节省大量宝贵的血液或血制品资源,且对血液中的有形成分破坏较小,不良反应少。
中国生物与新医药技术成果
工业无组织排放 VOCs 治理关键技术与装备
技术简介: 成果概况: 流化床耦合光催化技术处理工业废气中 VOC 的装置,本设备具有操作区域宽,操 作可靠简便,流化物料颗粒再生简单,对气态污染物氧化选择性高,特别对低浓度 VOC 处理效果好等优点。适应领域:锅炉尾气处理,化工行业烟气尾气废体处理,大型超 市室内环境空气净化,大酒店厨房烟气处理等。 技术特点: 以流化床为基础的光催化对于污染物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及较高的处理效率,可 应用于工业处理废气以及室内有毒污染气体的处理,对于改善大气环境有一定的促进 作用,为中国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路线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和设备支持,拥有很好的 市场前景。 生产条件及市场预期: 工程机械加工基础条件,厂房占地 6 亩,投资 500 万元,年收益率 40%。
中国资源与环境技术成果
多功能防旋按摩装置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效果观察
技术简介: 1、课题来源与背景。(2)课题背景: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后最关键的护理要点就是防止假体脱出,因此患肢必须保持外展15~30度,足跟与下肢垂直中立,不能内旋外旋。在临床上,常规使用防旋鞋来达到此目的,可防旋鞋虽然可以防止足内旋外旋,但在使用过程中,如患者躁动、运动或睡眠中不由自主的活动均可导致防旋鞋底板左右移动,使患肢髋关节内收或外展,假体脱位防不胜防。据统计,临床上有1~10%的患者发生假体脱位,于是,同行们又在患者双腿之间放置梯形垫来防止患肢髋关节内收外展。可梯形垫又不能固定足部,足部仍可能内旋外旋。只有防旋鞋和梯形垫联合使用才能有效达到患肢固定功能位。发明之前国内外解决的方案:普通的防旋鞋及梯形枕只有防旋效果,没有保温和按摩功能,而且术后患肢活动受限。“多功能防旋按摩装置”除固定、防内、外旋功能以外,另增加恒温和按摩功能。意义:通过按摩足底,可以加速下肢血液循环、增进新陈代谢,减轻下肢水肿、腿部静脉曲张以及腿部麻木、失眠等症状。还可以强化消化系统功能、预防及改善高血压、风湿痛、腰酸背痛 。同时也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及工作压力。(3)国内外概况:“多功能防旋按摩装置”是课题负责人发明的专利产品,2015年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实用新型专利证书。国内外暂无此种类型的防旋按摩装置。 2、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 多功能防旋按摩装置可对患者的患肢进行活络按摩和保暖,缓解患者由于术后约束导致的不适,避免出现气候寒冷时血流滞缓引起的各种并发症,有助于患者康复;按摩加热装置套设有可拆卸的外罩,可经常更换,保持干净卫生。将我院骨科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或股骨头坏死并进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按入院日期先后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46例患者为对照组,2015年8月至2017年12月114例患者为观察组,2组患者均神志清楚,有语言表达能力,其治疗方法、手术医生、护理措施、肢体功能锻炼相同。在性别、年龄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性能指标:两组患者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患肢肿胀程度1、3天(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术后第5、7天肿胀程度及消退时间,(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术后7天舒适度比较有(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观察组无DVT形成,对照组有1例。两组患者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对比,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日21.45±6.45天,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日24.76±7.12天,平均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3、技术创造性和先进性:普通的防旋鞋及梯形枕只有防旋效果,没有保温和按摩功能,而且术后患肢活动受限。“多功能防旋按摩装置”除固定、防内、外旋功能以外,另增加保温和按摩功能,通过按摩足底,可以加速下肢血液循环、增进新陈代谢,减轻下肢水肿、腿部静脉曲张以及腿部麻木、失眠等症状。还可以强化消化系统功能、预防及改善高血压、风湿痛、腰酸背痛 。同时也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及工作压力。
中国生物与新医药技术成果
抗凝血小分子药物——岩藻糖基化硫酸软骨素九糖的开发
技术简介: FuCS 九糖是肝素寡糖的结构类似物,同属于糖胺聚糖家族,但由于 FuCS 独特的化学结构,使得其具有口服抗凝活性,且药理活性机制表明其可选择性激活内源性凝血通路,因而在出血倾向方面相比肝素具有更高的安全性。项目团队开发了一种可以简便合成 FuCS 九糖的化学合成工艺。这一工艺的实现可以提高 FuCS 的可获得性,降低目标药物的获取难度,并且保障其后续开发中的质控水平。该工艺是支撑目前 FuCS 分子库建立、后期药物筛选与中式放大的最优合成路线,应用前景广阔。
中国生物与新医药技术成果

分享到各大社区

  • 中文

    /
  • ENG

    /
  • PYC

    /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