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

    /
  • ENG

    /
  • PYC

    /

资源&服务 |

科技服务云超市
首页 > 资源&服务 > 找技术
国家/地区
行业领域
服务类型
搜索
金银花酵素产品
技术简介: 金银花,又名忍冬(学名:Lonicera japonica),最早人工栽培记载见于宋代《苏 沈内翰良方》。金银花自古以来就以它的药用价值广泛而著名。其药用的功效主要是 清热解毒,具有预防流行性感冒、流脑和乙脑的作用,可治咽喉肿痛、温病发热等多 种感染性疾病。现代研究表明,金银花含有大量绿原酸、木犀草素苷等药理活性成分, 对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葡萄球菌等多种致病菌及上呼吸道感染致病病毒等有较强的抑 制力,另外还可增强免疫力、护肝、抗肿瘤、消炎、解热、止血(凝血)、抑制肠道 吸收胆固醇等,其在临床上的用途非常广泛,可与其它药物配伍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 菌痢、急性泌尿系统感染、高血压等 40 余种病症。1984 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其确 定为 35 种名贵中药材之一,后来又被确定为药食兼用品种。本项目开发的金银花膏、 颗粒、及液态酵素产品通过发酵技术富集并保持了金银花的食用及药用价值。 技术指标(或技术特点): 金银花及配料经过益生菌发酵,不仅可以延长保质期,改善植物原料的质构、营 养价值,使活性成分、香气成分得以富集,还可以通过自身定植及代谢产物调节肠道 菌群平衡,对维持肠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每毫升产品活菌数大于 106个。 应用范围: 适合亚健康人群食用,如咽喉痛、易感冒、免疫力低下的人群。 投资概算: 视生产规模不同,设备投资在 100 万至 500 万不等。 推广潜力及前景分析: 酵素产品近几年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酵素产品是包含了天然营养物质、酶、有 益微生物及其活性代谢物的混合物。针对不同人群,酵素产品的原料配伍及工艺侧重 点有所不同,因此酵素产品一是注重有针对性的营养补充,二是注重有针对性的营养 均衡。酵素产品市场火热,也体现了大众认识到合理饮食对健康的重要性,希望防病 于未然。金银花酵素产品正好复合大众对健康的追求,开拓好市场年收益大于 200 万 元。转让方式与价格: 整体技术转让:包括菌种、工艺参数、设备选型、工程设计图、人员培训。 转让价格:100 万元。
中国生物与新医药技术成果
适合工业园区的低成本光伏/储能系统
技术简介: 面向工业园区等应用场景的夏季限电、削峰填谷、改善供电品质及重要负荷保障需求,研制适用于工业园区的大容量低成本储能系统。主要开展分布式光伏、储能和节能措施集成应用方式研究,以及典型企业用电模式和用电成本分析。本项目技术优势:1)安全等级高。具备三级防护功能,采用主动式安全防护,无人值守。2)成本低容量大。锂电池容量≥1MWh,度电成本≤0.8 元/kWh,能量密度≥35kWh/m3。市场分析:随着储能度电成本的下降,工商业企业用电的削峰填谷应用逐渐具有商业价值,一般情况下,用电尖峰时段约占用电全时段的 5%,对应尖峰用电量约占总用电量的 20%,这一部分电量存在储能的商用 价值。社会经济效益分析:锂电池储能度电成本降在 0.8 元/kW 以下地区对应的每年用电量合计约为 3972.54 亿 kWh,若其 10%的用电量通过储能来进行削峰填谷,大约需要 1.2 亿 kWh 的储能设备(其容量对应日充放电量),若按锂电储能约 2000 元/kWh 的投资额计算,则对应累计市场规模 2400亿元。同样,光/储系统可为工业用户节省约 20%电费,在山东工业节能市场空间巨大。
中国新能源及节能技术成果
新型无铅易切削硅黄铜水龙头材料的研制
技术简介: 为解决目前水暖卫浴行业内现用的HPb59-1铅黄铜水龙头析铅量过高的问题,在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公益研究与能力建设专项资金项目《新型无铅易切削硅黄铜水龙头材料的研制》的支持下,本项目以全新的思路首次提出基于锌当量法则的合金成分和组织结构设计,以Si、Al代Pb,调控黄铜合金的相种类、含量及其分布以调控综合性能,尤其是引入不均匀分布的纳米/超细晶金属间化合物颗粒,研发出无铅、高强、易切削、耐蚀的新一代环保硅黄铜合金,解决了目前制造业中无铅黄铜存在的降Pb量不显著、析Pb量超标、力学性能、切削性能和耐蚀性能难以同时兼顾、制备工艺复杂、成本高等共性技术难题,研发的环保硅黄铜合金析铅量低至0.071μg/L,满足GB18145-2014要求,真正实现“无铅化”。 本项目通过调控Cu、Zn、Si、Al元素含量且限定其锌当量,并形成不均匀分布的纳米/超细晶金属间化合物颗粒,其兼具类似Pb单质的易切削效应与纳米/超细晶第二相颗粒的强化效应,使得材料在真正实现“无铅化”的同时兼顾高强度、耐蚀性、易切削性等综合性能,具有显著的进步。
中国新材料技术成果
生物质自混合下行循环流化床快速热解及装置
技术简介: 发明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质自混合下行循环流化床快速热解工艺和装备以及产品在生态修复治理和优质替代燃料方面的高值化利用技术,并实现工业化应用和示范。生物质快速热解及其产品高值化梯级利用技术为我国大规模高效高值化清洁利用农林废弃物、避免秸秆焚烧产生的雾霾天气和环境污染提供了技术支撑,大幅度提升了我国生物能技术的核心竞争力,为促进我国生物质能领域跨越式技术进步作出了贡献,促进了生物化工学科发展,对解决我国的能源安全、环保政策、三农问题以及绿色生态修复均有着重要意义。
中国新能源及节能技术成果
光气化产品开发项目
技术简介:
中国高技术服务技术成果
高精度多系列工业机器人本体研发及智造装备产业化
技术简介: 我司研发出的机器人本体有四轴本体和六轴本体。通过有限元分析、模态分析及仿真设计等现代设计方法的运用,实现机器人操作机构的优化设计,其中六轴机器人本体的技术方案分别为负载5KG、8KG、20KG、50KG的高强度铸铝六轴机器人机械本体,其机械结构采用工业中六轴工业机器人结构,六个伺服电机对六个关节进行驱动。采用严格的装配工艺与加工手段,采用高精度Harmonic(谐波)减速器与小型RV减速器,生产高精度工业机器人本体并产业化,其中6自由度机器人定位精度达到±0.03mm,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采用自有总线控制系统,强化网络通信功能和应用,示教再现编程方式,具有点位、连续轨迹控制,并提供关节坐标、用户与工具坐标,可以大大方便用户操作;研究多机床与机器人作业联动的控制技术,以独特的运动学、动力学、控制学以及驱动技术,可实现机器人与机床联动的搬运以及上下料等功能,形成智能生产装备,实现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协同作业为核心的智能化装备;探索新的高强度轻质材料,进一步提高负载/自重比。在铝A356的基础上开发出一种新的配方,掺入少量稀土元素调节金属的结晶相,达到增强刚度和强度的目的,降低机器人本体自重,解决了机器人本体笨重和繁杂的后加工所带来的高成本问题,同时提高了动态性能和精度。目前已实现产业化的机器人本体有四轴和六轴两个系列,DR4100\DR4180\DR403\DR605\DR608\DR620等六个型号。
中国先进制造与自动化技术成果
互联网+IPIM
技术简介: 使用信息化时代,改进胰岛素泵管理模式,减轻护士工作量,提高护理工作效率,规范管路管理减少不良事件发生。
中国电子信息技术成果
肿瘤靶向纳米药物的研发
技术简介: 肿瘤纳米生物技术在分子成像、分子诊断和靶向治疗等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项目将利用纳米载体(如纳米硒、介孔二氧化硅及聚合物纳米材料等)在负载药物、跨膜吸收及荧光标记等方面的优势,基于肿瘤细胞的特异性构建功能化纳米载药体系,并进行临床前评价,为开发恶性肿瘤靶向治疗纳米药物打下基础,建立和发展全新的纳米载药体系设计技术和策略,培养能够进行原创性研究的交叉学科人才,使我国在纳米医药应用这一新研究领域进入国际先进行列,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贡献。
中国生物与新医药技术成果
高In组分InGaN/GaN及InN/GaN单量子阱材料的生长和特性研究
技术简介: 成果简介:本成果通过以MOCVD为生长设备,在蓝宝石衬底上通过两步生长法对InN薄膜的生长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生长了高In组分的GaN/InN/GaN单量子阱结构,并对相关特性进行了表征与分析。通过理论分析得到了InN材料的真正带隙,其结果与国外刊物报道的主流研究结果一致。同时我们对InN纳米结构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发现出现了多峰光谱结构,而这种结构在国际上的报道非常少。我们队这种光谱结构进行了详细的多手段研究,结果表明了每个峰的起源均不同。这一结果最终解决了InN高能带隙的起源指认问题。研究结果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多通道拟合求得InGaN材料由于相分凝而存在的多吸收边的方法,其结果对于从数值上解析InGaN材料中相分凝现象具有重要的作用。推广应用范围、条件和前景:主要目的是为将来的高In组分InGaN在发光材料和太阳能电池材料中实际应用提供可行性分析,以及确认一些必要的实验参数,同时提供了理论依据。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关于本项目的相关研究都主要集中在探索性的研究过程中,实验和理论结果尽管都得到了国内外有关专家的肯定和好评
中国新材料技术成果
金刚石工具用纳米相增强铜基胎体粉末
技术简介: 随着经济的发展,高锋利度的金刚石工具越来越受青睐。向胎体中添加钴是提高金属基金刚石工具锋利度的常规做法。少数企业生产的高端产品采用高钴甚至全钴胎体。但近年来汽车用动力电池消耗了大量钴,导致钴粉单价从200元涨至800元/KG。本成果开发了一种可替代钴的金刚石工具用纳米相增强铜基胎体粉末及其相关制备技术,其关键性能如强度、硬度、弹性模量、抗高温软化性能、磨损性能等与Co相当,同时粉末粒径小(-325目)、松装密度低(2.0~3.0g/cm3),形状不规则,具有优异的冷压成型性。该粉末既可以用作胎体主要成分,也可以用作添加剂。与传统Cu、Fe基金刚石工具相比,使用该粉末可以在不降低金刚石工具使用寿命的前提下,使锋利度提高50~200%,但价格只有目前Co粉的15~25%,因此在金刚石工具行业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中国新材料技术成果

分享到各大社区

  • 中文

    /
  • ENG

    /
  • PYC

    /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