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

    /
  • ENG

    /
  • PYC

    /

资源&服务 |

科技服务云超市
首页 > 资源&服务 > 找技术
国家/地区
行业领域
服务类型
搜索
一种数字航空摄影系统
技术简介: 本发明涉及一种数字航空摄影系统,包括一带有可控快门的大口径光学镜头和一内视场拼接数字成像后背内视场拼接数字成像后背包括单面散射光学器件、光电转换模块、多路数据存储模块和总控模块单面散射光学器件置于大口径光学镜头成像面处光电转换模块置于单面散射光学器件之后,包括CCD 成像传感器阵列、脉冲发生器、驱动器和A/D 转换器成像传感器阵列还包括一个独立的高速视频图像采集装置总控模块包括一核心控制器、多个成像控制器、人机界面设备、视频切换单元、大口径镜头快门触发单元成像传感器阵列的光电转换与快门触发单元联动控制。
中国高技术服务技术成果
带钢连续热处理热过程模型与工艺优化
技术简介: 成果简介:带钢连续热处理(包括立式炉、卧式炉)过程是冷轧和热轧带钢生产的重要工序,该过程是在带钢成分确定的情况下,依靠控制热量传递过程来控制带钢内部微观结构的演化,最终完成金相组织的转变,达到控制带钢力学、电磁等性能的目的。因此,温度控制是带钢热处理过程控制的核心,也是热处理质量的根本保证。为了解决带钢连续热处理炉优化控制的技术难题,并克服半理论或纯经验控制模型严重依赖于现场、难以移植和泛化能力有限的不足,本成果基于传热机理模型对带钢在连续热处理炉内的传热过程及其优化控制策略展开相关的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本成果瞄准带钢连续热处理热过程模型研究,基于传热学的基本原理,精确解析退火炉内辐射换热、对流换热(喷气快速冷却、喷气快速加热)、接触换热(炉辊与带钢之间)、喷雾冷却等传热过程,开发带钢在热处理过程中的温度分布预测软件,准确预测带钢温度分布(包括稳定工况和工艺过渡工况),带钢温度预测的典型精度在±2.5%以内(90%以上的命中率),为提高带钢连续热处理的产品质量奠定了基础。在带钢温度精准预测的基础上,基于可行工况集和最优化方法,建立了炉况参数优化策略,大大降低带钢连续热处理工艺切换的效率。 成熟程度及推广应用情况:目前处于推广应用阶段;推广应用情况:本项目成果目前已经在重庆赛迪热工环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上海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武汉钢铁(集团)公司等进行应用推广。 期望技术转移成交价格:面谈(根据功能需求而定)。 市场分析: 本成果拟技术转移的公司主要为带钢连续热处理、带钢连续热涂镀的生产企业。 投资估算和经济效益分析: (1) 针对某公司带钢连续热处理机组(斯坦因公司提供的设备,带钢最小厚度 0.17mm,机组速度 880m/min),利用本项目成果提出的“带钢温度动态预测模型”,实现了工艺过渡过程的数值仿真,计算精度偏差≤3%,所开发的工艺过渡参数优化仿真系统,大大降低了工况切换的周期。(2) 针对某公司不锈钢带钢连续退火机组(Andritz 公司提供的设备,冷/热两条机组),开发了不锈钢带钢热处理仿真系统,仿真精度偏差≤2%,新产品退火工艺制度自动生成,降低天然气消耗 5%以上。(3) 针对某公司不锈钢生产线,也是全球最大不锈钢退火酸洗生产线(中外炉公司提供的设备、年产 70 万吨、厚度 0.4-8mm,宽度 1500-2100mm,采用边中边冷却技术),不锈钢带钢热处理仿真系统,仿真精度偏差≤2%。为机组参数的优化和新钢种/新规格的生产提供指导。(4) 针对某公司汽车板连续退火立式炉(年产量 99 万吨,厚度为 0.30~2.50mm,宽度为 900~2080mm),采用本项目成果,开发了炉内热过程仿真软件,模型预测误差在 2%以内的命中率达 90%以上。为相关设备节能改造、带钢热处理质量提升提供指导。 成果亮点:本成果,对连续热处理炉内带钢温度的预测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工艺过渡工况的带温预测和优化策略为本项目成果的重要特色,同时本项目成果可为退火炉工艺参数优化、新钢种的生产、热过程诊断、退火炉的设计等提供准确的数字化支撑。
中国新能源及节能技术成果
取向纳米团簇复合薄膜的制备及其非线性光学性质研究
技术简介: 成果简介:具有很大的三阶非线性系数,而且响应速度很快的光学薄膜是一类新的非线性光学材料,它可以广泛应用于全光型光控领域。传统光学材料的三阶非线性系数都很小,大约只有千亿分之一,甚至更小。研究证明掺有纳米团簇(半导体或金属量子点等)的薄膜表现出优良的非线性光学性质,可以把三阶非线性系数提高数百万倍。我们采用新的制备方法,利用已具有测试条件,选择合适的掺杂材料和载体介质,研制出新型的纳米金属团簇复合薄膜,发展出新的增大优值比的方法。研究了纳米团簇复合薄膜Au/BaTiO3, Au/Fe nanoparticle arrays等的三阶非线性光学效应,非线性折射率超过6.09 ×10-6 cm2/kW(10-5 esu);通过特殊的工艺,改善复合薄膜的微结构,使纳米团簇有一定的取向分布,从而解决三阶非线性极化率与吸收系数同时增大的矛盾,提高优值比,达到10-10 esu cm;性质测量中使用ps激光光源,得到制备样品在快速响应条件下的非线性光学性质。我们详细研究了纳米颗粒的非线性增强机制和线性吸收系数的矛盾,提出了增大优值比的方法,尤其是过渡金属元素的引入,研制了Au纳米颗粒的阵列体系,获得了吸收在三阶非线性系数峰值处淬灭的二元纳米金属复合薄膜。推广应用范围、条件和前景:金属团簇复合薄膜的非线性光学性质的研究可以更好的理解纳米颗粒的非线性增强机制,尤其是其周围的局域场对非线性性质的影响,为获得性能优异的光学材料提供指导。目前三阶非线性光学材料的研究方向是寻求非线性光学性能、响应时间、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光学损耗、加工特性及材料成本等诸因素的最佳结合点。我们相信具有巨大光学非线性并且性能稳定的纳米团簇复合薄膜,有希望成为全光开关材料的最佳候选,为非线性光学材料作为光信号处理用元件的产业化提供新的方法和途径。
中国新材料技术成果
年龄依赖的乙型肝炎病毒小鼠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技术简介: 1、技术原理:将来源于野生型Balb/C 小鼠的脾脏淋巴细胞回输给免疫缺陷的Rag-1-/-/HBV 小鼠,的确观察到与国际同行报道基本一致的结果,即在Rag-1-/-/HBV 小鼠中出现年龄依赖的病毒清除情况:成年小鼠表现清除病毒抗原,幼年小鼠表现为抗原持续表达。因此,本研究拟对免疫重建的条件进一步优化。对用于回输的野生型小鼠脾脏淋巴细胞的分离方法、细胞浓度,供体鼠年龄(成年与幼年),受体鼠的年龄(成年与幼年)进行优化。分别采用来自不同周龄的野生型小鼠的脾脏淋巴细胞回输给不同周龄的Rag-1-/-/HBV 小鼠。同时检测免疫重建后小鼠血清中转氨酶、HBsAg、HBsAb 和HBcAb 的水平的变化。根据对小鼠血清中HBsAg 的清除作用,确定成年Rag-1-/-/HBV 小鼠形成的急性乙型肝炎和幼年小鼠形成的慢性乙型肝炎小鼠模型建立的各种参数。2、性能指标:(1)完成了年龄依赖 Rag-1-/-/HBV 小鼠免疫重建参数优化与建立:(2)采用3周龄幼年Rag-1-/-/HBV 小鼠,根据模型建立优化的参数,选择免疫重建后6周时的HBsAg水平为重建前的50%以上的为模型,成模率达到70左右,每批次成模小鼠数为30 只左右。(3)分别检测来自急性乙型肝炎和慢性乙型肝炎小鼠模型的肝脏淋巴细胞:发现成年小鼠能清除HBsAg与其高水平的CD8T细胞和B细胞有关,同时约有部分小鼠产生HBsAb。幼年小鼠不能清除HBsAg,未能检测到HBsAb,与成年小鼠相比含有较低的CD8T细胞和B细胞有关。(4)年龄依赖的乙型肝炎小鼠模型的免疫耐受性类似临床慢乙肝病人(5)利用小鼠模型评价治疗性乙肝疫苗以及TLR7激动剂的抗病毒作用。
中国生物与新医药技术成果
动力锂离子电池化成、分容用回馈式充、放电电源技术
技术简介: 本项目采用现代电力电子技术和智能控制技术,采用高频PWM双向开关电源模式,将电池放电电能回馈电网,在国内最早研发成功馈网式电池化成、分容充、放电自动检测电源并实现产业化推广应用。
中国资源与环境技术成果
一种基于共轭梯度法的超限学习机建模方法
技术简介: 成果简介(技术分析和应用前景分析):本技术属于超限学习机理论技术领域,尤其与一种基于共轭梯度法的改进超限学习机建模方法有关。脑电信号主要由大脑内大量相互关联的神经元之间相互作用所引起的大脑皮层中 的事件相关电位变化,是目前获取大脑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脑-机接口技术建立了大脑和外部设备(比如计算机或 其他设备)间可以直接传递信息的通道,是利用大脑信息的有效手段。超限学习机方法是在2004年由南 洋理工大学的黄广斌教授首次提出,是一种简单易用且有效的单隐层前馈神 经网络的学习算法。超限学习机在参数设定中只需要一次性设置该网络的隐 层节点个数,在算法执行过程中并不需要调整输入层与隐层节点之间的权值以及隐元的偏置,在执行过程中为网络的输入权值和隐藏层偏置进行随机赋值,不需要再进行调整,然后输出层权值的最优解通过最小二乘法得到。 整个训练过程无需迭代更新权值, 因此具有参数选择容易、学习速度极快(是BP算法的100倍以上)且泛化性能好的优点。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旨在克服现有的ELM算法所需要的网络隐层节点数过多,而基于最速下降法的ELM算法收敛速度较慢,提供一种结合共轭梯度法和超限学习机相关算法,且网络结构小、提升训练速度的基于共轭梯度法的超限学习机建模方法。
中国现代海洋技术成果
基于超级计算的广东省民生警务云服务平台及其创新应用
技术简介: 本项目以公安民生警务大数据为基础,构建省级公安民生警务公共服务平台。研究了大数据组织与管理技术、超级并行分析计算处理、开发电子政务云平台,建立民生警务云服务标准体系及数据开放体系。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理论,解决了交通大数据的整合与重构的数据模型,资源调度管理、并行计算的电子政务云平台中的关键问题,以及实现基于云平台的公安民生警务云研发及示范应用。项目充分利用我省移动互联网的建设成果,整合全省公安信息资源,为广大的群众提供各种公安业务办理指南、办理进度查询、业务办理提醒、公安信息服务、网上业务办理等便民服务措施,进一步拓展公安机关“服务措施一网办”的内容和形式,不断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推动公安服务水平的提高。 项目的创新点包括:跨部门公安民生警务大数据融合统合组织与数字化重构;基于超级计算的自适应计算资源管理调度与大规模并行计算方法;五层体系架构电子政务云平台及公安业务汇聚“云窗口”;多目标多层次公安民生警务动静态数据开放与交互式服务。
中国电子信息技术成果
MR智能减振抗冲隔离器
技术简介: MR智能减振抗冲隔离器由磁流变阻尼器与传统减振元器件并联而成,具有良好的低频减振、高频抗冲性能。对共振区的振动控制效果更为突出,与单独使用传统减振元器件相比,减振落差级可达到10dB左右。该产品可用于船舶小型机电设备的减振降噪。目前,该技术已完成样机试验,可以尝试推广。
中国现代海洋技术成果
高产 DHA 裂殖壶菌培养技术
技术简介: 二十二碳六烯酸(DHA)为ω-3 型多不饱和脂肪酸,是人体心血管、神经和视觉系统发 挥正常功能所不可缺少的物质,是婴幼儿大脑正常发育的必需物质,被科学家誉为“脑黄 金”。目前市场上 DHA 大部分是传统鱼油提取的,产品含有鱼腥味,随着海洋资源的日益 紧缺,鱼油提取的 DHA 难于满足市场需求,人们开始寻求新的 DHA 资源。裂殖壶菌具有 DHA 油脂含量高、生长繁殖快等优点,被认为是最为理想和具有工业开发价值的 DHA 微生 物资源。与传统的鱼油 DHA 相比裂殖壶菌提炼的 DHA 油脂具有 DHA 含量高、氧化稳定性好、 没有鱼腥味、绿色安全的特点。裂殖壶菌的安全性已得到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的 认可,能用于开发医药、食品以及饲料等系列产品。目前,美国 Martek 公司已经实现了 利用海洋真菌生产 DHA 油脂,并应用于婴幼儿配方奶粉。我国利用海洋真菌生产油脂 DHA 含量比较低,符合食品添加的要求(GB26400-2011 规定 DHA 油脂中 DHA 含量≥35%)。本 项目通过对发酵工艺优化大幅提高了油脂中 DHA 含量,综合技术居国际先进水平,具备工 业开发和推广价值。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 DHA 产品大多来自深海鱼油,但由于鱼油中含有难除去的胆固醇成 分及鱼腥味,纯化成本极高,大大限制了 DHA 的应用。利用微生物生产 DHA,具有 DHA 含 量高,无杀虫剂和重金属离子污染等优点,目前国际上已有产品面市,但国内研究相对落 后,距工业化生产还有一定的差距。 本项目选育获得一株高产 DHA 菌株,通过发酵过程控制优化, 50m³规模的发酵生产, 生产生物量达 65g/L 以上,菌体油脂含量 65%以上、油脂中 DHA 比例达 42%以上,为提炼 DHA 成品提供了良好的物质资源。
中国生物与新医药技术成果
一种烷氧基硅乙基多面体齐聚硅倍半氧烷改性的金属表面前处理剂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技术简介: 本发明所述金属表面涂装前处理剂在成膜时是硅烷成膜和氟锆酸盐陶化成膜同步进行,相互掺杂,形成致密的无机‑有机杂化膜,硅烷可以及时修补氟锆酸盐成膜过程中的缺陷,优化膜结构,而烷氧基硅乙基多面体齐聚硅倍半氧烷(OPS)的多个烷氧基可以同时和膜层中多个位点发生作为,封闭效果会明显提升,实现了对膜层中缺陷的更好修补和封闭。
中国新材料技术成果

分享到各大社区

  • 中文

    /
  • ENG

    /
  • PYC

    /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