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服务 |科技服务云超市 |
|
![]() |
首页 > 资源&服务 > 找技术 |
一种快速高精度的人体测温方法 | ![]() |
|
技术简介: 本项目提出一种快速高精度的人体温度测量方法,基于集成微环谐振光谱的温度敏感特性,通过对集成微环谐振芯片输出光强与实际温度建立对应关系,实现快速准确的人体温度测量。其结构包括一光源、一微环阵列、一探测器阵列、一信号后处理单元与一实时温度显示单元。通过对不同结构的微环谐振腔参数优化和设计,能够在30-45℃温度范围,实现精准快速的人体体温测量,响应时间优于50μs,测量精度优于±0.03℃。 |
||
中国生物与新医药技术成果一起共享 |
制备贝壳提取物 | ![]() |
|
技术简介: 1.废弃贝壳简单工艺制备的贝壳提取物,可高效用于废水处理
2.废弃贝壳为原料制备的羟基磷灰石吸附剂可用于废水净化
3.废弃贝壳多途径高附加值利用,有效减少废弃贝壳污染带来的系列问题 |
||
中国现代海洋技术成果一起共享 |
速生杨树组培技术 | ![]() |
|
技术简介: 成果(技术)简介:速生杨是一种多年生木本植物,具有速生、抗逆性强、适应性广、销路畅等特点。它即是营造速生丰产林、农田防护林网、建设绿色长廊、四旁绿化的首选推广树种,又是营造工业用料和造纸等用材的商品林,也是保护环境的生态林。利用组培快繁技术生产速生杨树苗,其繁育速率不受时间、季节的限制。另外,组培的速生杨树苗,其生长速度旺盛,可以一年成树、三年成林、五年成材。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和开发利用价值。
主要技术特点:1、控制速生杨褐变的培养基。2、可用每平方厘米速生扬的叶片诱导出20—30 株小苗的培养基。3、速生杨树试管苗每40天左右可以继代一次。4、试管苗经过一个月左右的练苗即可直接应用于大田,成活率达90%以上。
应用领域及效益分析:由于环球温室效应以及人为的对自然生态的破坏,特别是对森林资源的破坏,造成了我国土地的沙漠化和人们居住环境条件的日趋恶劣,对此,我国政府出台了许多政策来恢复原来的自然生态,如开发大西北、营造长江防护林和三北防护林,以及农田林网、营造森林城市等举措已在全国展开。随着这些举措的实施,全国各地对高质量林木种苗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利用组培快繁技术生产速生杨树苗,其繁育速率不受时间、季节的限制。另外组培的速生杨树苗,其生长速度旺盛,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和开发利用价值。采用提供的速生杨树组培技术,每年按生产种苗100万株计(实际上可根据需求以104繁苗),平均每株以0.5元的价格销售,每年可实现销售收入50万元。利润20万元。投资的利润率22.3%以上。 |
||
中国生物与新医药技术成果一起共享 |
全自动微流体驱动仪-全自动栓塞微球制备仪 | ![]() |
|
技术简介: 微流体驱动和控制系统包括了注射泵、蠕动泵、活塞泵等,这些系统可保证毫升 至升量级的流体控制,但在驱动和控制纳微升量级的流体时十分无力,往往会出现到 达稳态需时长、反应滞后所导致的重复性差、出现脉冲效应等一系列问题,且无法连 续运行。目前,市场上仍没有可用于微流体驱动和控制的成套设备。 本设备基于电气工程及数控技术相结合,集成高分辨率活塞泵和精准的闭环控制, 自组装研发了一套全自动微流体驱动系统来代替传统微流体控制装置。本设备可将最 小流量控制在 0.01mL/h,可在微升~升量级对多通道微流体进行驱动和控制,实现对 多通道微流体的精准和稳定流动,可通过手动或者图形界面对微流体进行控制及操作, 具有精度高、响应速度快、操作简单等优点。本设备可广泛应用于微球制备、灌注、 细胞体外培养与药物筛选、分析检测、微化学反应、流体力学研究等众多领域,具有 广泛的应用和较大的市场潜力。 栓塞微球是介入治疗中使用的栓塞材料,但目前我国栓塞微球产品及制备设备仍 主要依赖进口,国内企业成功研发上市的产品很少。本团队进一步与微流控液滴技术 相结合应用于栓塞微球的制造加工,实现智能纳微颗粒的连续、稳定的精准化控制制 备,得到形状/尺寸均一(ηcv<5%)、粒度可控(50μm~1mm)、高效载药(药物包封率 100%)、 可控释药的栓塞微球产品,填补了国内栓塞微球产品的空白,打破了国外厂商的垄断, 拥有了市场话语权。同时,可提供一种制备和开发高品质栓塞微球的技术工艺和设备, 使之有效地用于靶向栓塞,其操作方式可控、精准、简便,为临床设计、定制个性化 栓塞微球提供全新方式。 本设备体积小质量轻,功能强大,无需其他设备配套,仅一张试实验台即可满足 运行条件,适用于实验室及企业微流体驱动控制及规模化微球制备。 |
||
中国先进制造与自动化技术成果一起共享 |
一种新型糖尿病溃疡血管病变治疗药物的工艺优化及其药效机理研究 | ![]() |
|
技术简介: 本课题在多个层面上具备了国际水平的原始创新性。具体而言,包括炎症与机体防御机制的理论创新,炎症相关疾病用药策略的治疗创新,以及重组蛋白体系的工艺创新:创新的激活机体防御功能来治疗血管病变的理论虽然炎症通常被人们认为是不利于机体的,但它实际上是体内的机体防御过程,对于维护身体的正常机能起极端重要的作用。 糖尿病溃疡的重要原因是血管的病变创伤,因此,对于慢性糖尿病溃疡,我们可以激活炎症反应的强度,激发伤口愈合相关细胞的活性,从而快速愈合血管创伤。而目前治疗血管病变创伤往往依赖控制感染,手术清创和辅以高压氧治疗,对溃疡处自身细胞的活性激发的研究尚属罕见。创新的疾病治疗策略根据我们的炎症防御理论,由于炎症是机体防御的体现,因此,对于糖尿病溃疡的血管病变等慢性创伤和炎症类疾病,更好的治疗策略应当是更加激发机体以巨噬细胞等为核心的炎症强度, 从而在短时间内激发创伤的炎症反应,并通过炎症介质等进一步激发周围的血管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的活性,达到促进创伤修复和组织重建,实现治愈溃疡的目的。 |
||
中国生物与新医药技术成果一起共享 |
高压设备状态综合评估系统 | ![]() |
|
技术简介: 成果(技术)简介:随着智能电网战略的推进,对高压设备状态的实时精确掌握是实现状态评估的前提,本成果利用设备的检修数据和各类在线监测数据,利用现代统计建模技术建立设备状态模型,利用机器学习理论实现对设备的状态综合评估。
主要技术特点(指标):兼容SG186,油色谱在线监测、红外在线监测、直流屏在线监测、电能质量在线监测、SF6在线监测、GIS局放在线监测、绝缘在线监测等多个系统。
应用领域及效益分析:可应用于电力系统35KV,110KV,220KV,500KV等多个电压等级设备。
投产条件:技术成熟度可以达到产业化条件。
合作方式:转让或面议 。 |
||
中国电子信息技术成果一起共享 |
煤矿井下探测巡检机器人 | ![]() |
|
技术简介: 研发的多款煤矿井下探测巡检作业机器人,适用于井下回采工作面、回风 巷、井筒、巷道等作业环境,具备自主移动、定位、图像采集、智能感知、预 警、人机交互等功能,实现设备运行工况检测、设施状况诊断、变形检测、危 险气体浓度与浓度分布、环境温度感知、通风参数采集等监测,具有较强的越 障能力和环境适应力,同时可以配备多关节机械手实施井下遥控作业。 |
||
中国电子信息技术成果一起共享 |
高性能铝合金与先进制备技术 | ![]() |
|
技术简介: 成果简介:开发的新型快速时效响应型 Al-Mg-Si-Cu-Zn 系合金兼具优异冲压成形性能(r>0.6,Δr<0.1)和弯边性能(rmin/t≤0.6)以及高烤漆硬化增量,其模拟烤漆硬化增量达到 130-160MPa,室温放置 45 天后的烤漆硬化增量仍可达 140MPa 以上,远高于目前国内外所报道 Al-Mg-Si 系合金(包括商用 AA6016 和 AA6111合金)80-120MPa 的烤漆硬化增量。成功实现工业大铸锭及 2m 以上宽幅薄板的制造,所获薄板的成形性能、烤漆硬化性能均表现优异,成功冲制出典型汽车部件。成功开发出可热处理强化的 Al-Mg-Zn 系合金及配套双级时效/预时效-烤漆硬化处理工艺,使新型合金 H131 和 H321 态的强塑性高于 ASTM B928 对船用合金的要求,且综合性能全面优于国外最先进的 AA5059 铝合金,填补了我国高性能船用铝板的技术空白。研发的系列 Al-Zn-Mg-Cu 合金具有与 AA7449、AA7085 和 AA7081 商用合金相当的强度和更高的断裂韧性,部分性能优于美铝开发的 AA7055 高强铝合金;掌握中厚铝板多道次、无翘曲连续异步轧制技术,显著改善厚向组织性能均匀性,是解决中厚板心部难变形问题的关键技术;开发出适用于高强 7000 系铝合金的高效短流程中间/最终形变热处理加工工艺,明显提升高强铝合金薄板室温拉伸塑性,其综合性能比肩 HSLA、DP 及 TR 等汽车用钢;开发的超低温变形加工技术可将现有商用铝合金及不锈钢板带的屈服强度提高 20-30%以上,综合性能优于如 AK Steel/Outokumpu/太钢等生产的薄板产品。
成果亮点:1、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研究成果已授权发明专利 48 项。 |
||
中国先进制造与自动化技术成果一起共享 |
战略物资应急储备优化研究 | ![]() |
|
技术简介: 该项目为政府与企业管理部门提供战略储备的量化决策方法,优化的战略储备体系布局将降低成本,保障安全,为应急相应提供评估与优化系统工具。 |
||
中国电子信息技术成果一起共享 |
生物防腐剂ε-聚赖氨酸工业化生产技术 | ![]() |
|
技术简介: ε-聚赖氨酸(ε-PL)是由白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ulus)发酵产生,经分 离、提取和纯化而成的一种具有抑菌活性的多肽,其分子由 25~30 赖氨酸残基聚合而 成,具有强烈的抑菌能力,可以作为防腐剂用于食品的保鲜。ε-聚赖氨酸的水溶性好,, 抑菌谱广,在酸性和微酸性环境中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酵母菌、霉菌均 有一定的抑菌效果,ε-聚赖氨酸对其他天然防腐剂不易抑制的革兰氏阴性的大肠杆 菌、沙门氏菌抑菌效果非常好,而且其对耐热性芽孢杆菌和一些病毒也有抑制作用。 安全性研究证实ε-多聚赖氨酸是安全的食品防腐剂。当人体食用后,可降解为 L-赖 氨酸这一人体必需氨基酸,进一步用于蛋白质合成或继续代谢,无任何毒性,被誉为 “营养型防腐剂”。国家卫生计生委于 2014 年批准ε-聚赖氨酸作为食品添加剂新品 种,列入 GB2760-2011 目录。 自 2007 年开始,项目研究团队开发ε-聚赖氨酸的研发工作,通过多年来连续不 断的研究,发酵周期为 130h 左右,平均发酵产量在 32g/L 以上,在国内处于较高水平。 由于化学防腐剂的累积毒性和致癌性等致命局限性,安全、广谱、高效及经济实 用的天然食品防腐剂的开发和生产成为目前世界食品防腐剂领域发展的趋势和要求。 但由于产率和提取技术等限制,ε-聚赖氨酸目前的市场售价都比较高,高纯度 (99%)ε-聚赖氨酸售价更是到达 2000 元/kg,本项目大大降低了ε-聚赖氨酸的生产成 本。规模与投资:需要建设发酵车间、提取车间,配套水、电、汽、压缩空气等设施, 推荐建设年产聚赖氨酸 100 吨规模。 |
||
中国生物与新医药技术成果一起共享 |
中文
/ENG
/PY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