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

    /
  • ENG

    /
  • PYC

    /

资源&服务 |

科技服务云超市
首页 > 资源&服务 > 找技术
国家/地区
行业领域
服务类型
搜索
中药补肺活血胶囊PM2.5致小鼠肺损伤和慢阻肺的干预治疗作用研究
技术简介: 本项目主要通过开展中药补肺活血胶囊对PM2.5致小鼠肺损伤和慢阻肺(COPD)的干预治疗作用的基础研究,评价补肺活血胶囊对PM2.5及慢阻肺(COPD)的有效性。研究结果显示补肺活血胶囊可通过延缓肺组织损伤修复过程降低肺组织胶原沉积及纤维化样变;补肺活血胶囊可降低分泌型免疫球蛋白 (sIgA)的分泌,改善小鼠的气道炎性反应,从而调整呼吸道黏膜免疫状态、控制局部气道炎性反应, 进而减轻气道壁的损伤和修复过程,起到改善气道通气功能障碍的作用,发挥黏膜免疫功能的“正气存内”思想,因为正气旺盛是抵抗邪气入侵的关键。 补肺活血胶囊改善 PM2.5致肺损伤模型小鼠肺组织及气管病理学变化、肺功能有效性进行评价,通过测定模型小鼠肺组织 IL-1、IL-4、IL-6、IL-10、IL-17、TNF-α、白介素-8 及 SIgA 含量,进一步探究 PM2.5 对呼吸系统损伤的机制,探究其对机体炎性反应、炎性因子调节及自身免疫的影响,探讨“正气卫外”功能在 PM2.5 造成肺损伤中的防御作用,为中医药从“治未病”思想防治环境污染相关呼吸道疾病开拓新的思路。
中国生物与新医药技术成果
快充型动力锂电池硬碳负极材料
技术简介: 该技术是以快充型硬碳负极材料为核心,硬碳材料的本征无序结构和协同储锂机制,使之具有更快的锂离子传输路径,暴露出更多的储锂活性位点。因此,硬碳材料表现出更出色的倍率性能和能量密度,在冷启动和快速充电模式中具有很大优势。以硬碳材料为负极制造的锂离子电池可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特种汽车的动力电池。同时,也可以用于国家电网(可再生能源发电)、边防设备、工程建设、野外采矿的储能
中国新材料技术成果
广东省流动人口育龄妇女大人群HPV筛查及综合干预模式研究
技术简介: HPV筛查的成本优势,同时做TCT和HPV筛查的成本为比分别单独做HPV检测和TCT检测的成本低。若检测数量多,则成本节省可达数百万元。HPV筛查的经济效益,如果提前对宫颈高度病变进行HPV检测,可以通过提前治疗预防宫颈癌的发生,可以节约巨额医疗开支。
中国生物与新医药技术成果
废石油加氢催化剂资源化利用技术
技术简介: 成果简介:全球每年废石油加氢催化剂的产量约 15~17 万吨,其中富含钼、钨、钴、镍、钒等战略金属。本团队研发了废催化剂中油的高效脱除与回收技术,实现废催化剂中高含量油的资源化利用。开发废催化剂火法还原熔炼富集金属-多金属锍湿法提取技术,突破废催化剂组分复杂、有价金属难以提取的难题。基于元素的地球化学成矿原理,开发催化剂浸出液中钨、钼、钒的高效分离技术。通过上述技术的耦合,形成废石油加氢催化剂资源化利用技术集成。通过本技术,废加氢催化剂中油的脱除率大于80%,并以有机油和可燃性气体形式回收。催化剂中 Ni、Co、Mo、W、V 总回收率大于 90%,其中,镍以硫酸镍产出、钴以硫酸钴产出、钒以钒酸铵产出、钨钼以混合盐产出。所产生的废渣达到无害化标准,烟气经处理后可达标排放。 成熟程度及推广应用情况:该技术已完成实验室的小试研究工作,目前正在国内某石油催化剂回收企业进行中试研究。 市场分析:我国石油炼制行业每年产出大量的废石油加氢催化剂,被国家列入固体危险废物。废催化剂中富含钼、钨、钴、镍、钒等,均为高值的有价金属,其回收具有极高的经济与环境效益。可进行技术转移的公司包括石油加工炼制企业和催化剂回收企业。 投资估算和经济效益分析:废石油加氢催化剂中含有高含量的油,通过研发废催化剂中油的高效脱除与回收技术,使脱除的油以有机油和可燃性气体形式回收。传统方法采用氧化焙烧脱油,资源被浪费且会产出大量的有害烟气。采用火法还原熔炼处理脱油后的催化剂,充分利用催化剂中残留的热能,使催化剂中的有价金属高效富集,并与铝、硅等会影响后续浸出提取的元素分离,浸出时浸出剂用量大幅降低并简化了分离工序。富集得到的多金属锍采用常规的湿法工艺即可实现金属的提取回收。本技术对原料的适应性强,工艺流程简单,有价金属回收率高,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成果亮点:1、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研究成果已授权发明专利 2 项;2、技术先进性:开发了废催化剂中油的高效脱除与回收技术,实现废催化剂中高含量油的资源化利用。采用火法还原熔炼处理脱油催化剂,充分利用其中的热能,使各种金属氧化物、硫化物等一步转型为多金属锍,并与铝、硅等杂质分离,使后续的浸出、分离过程得以简化,有价金属回收率提高。突破了相似元素钨、钼、钒深度分离的技术难题。
中国资源与环境技术成果
基于线性控制的大模板高制品精度全自动纸浆模塑成型机
技术简介: 采用线性传感器控制位移,采用变量泵的液压系统作为主要动力源,通过PLC控制、系统辨识及优化算法、工业现场总线等技术,实现其机械动作位置的精确控制及节能降耗的效能优化控制。设备整体实现了集成控制,实现了全线的PLC集成自动控制,自行开发的控制系统已获得软著作权,操作界面友好; 采用套筒式结构的吸浆成型真空管和压缩空气管,结构简单,可靠; 采用隔热层加水冷板结构,既起到保温节能作用,又保证热量不传递到设备上。这一结构设计,避免了以往用石棉保温的环保有毒有害问题,同时解决了模板平行精度问题,能生产多种结构形状复杂的制品; 采用独立气室和独立加热板结构,该结构可快速便捷更换,提高了机械安装精度,避免了大板的热变形问题,避免了以往换模具需要大量的人工及时间问题,实现快速换模。 采用“一”字型结构,使成型、烘干、热压工序集成在一机内完成,结构紧凑,且干燥和热压在同一工位同步完成,减少了设备的动作,节省了占地面积,实现节能、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通过这一创新设计,与传统机型比较,降低了20%左右的能耗,工作效率提高约25%。 设备的适应性强,可以根据不同的制品需要轻松快速地更换模具。 大模板结构。该机大模板结构能够容纳更加多的模具,一次生产更加多的产品。在技术上,利用分块加热方式、利用冷却水冷却方式,解决热变形问题,同时,在工艺上,实现大模板加工的平面精度问题。
中国先进制造与自动化技术成果
氨基酸螯合铁在高州市生猪养殖业的推广与应用
技术简介: 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 由于氨基酸螯合铁整体呈电中性,使其具有不刺激动物胃肠道,拮抗作用较小,吸收利用率高等优点。当在基础日粮中添加510mg/kg甘氨酸螯合铁,使断奶仔猪料肉比降低2.65%(,2010);当添加290mg/kg甘氨酸螯合铁时,仔猪日增重提高3.18 %,料肉比降低 7.82 %,同时可显著改善肤色和被毛(蔡菊,2011)。当在母猪饲料中添加400mg/kg甘氨酸螯合铁后,总产仔数增加3.6%,活仔数增加3.77%,即分别为0.87和0.90头(童建国等,2002)。 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 本项目首先选择规模化养殖场进行示范养殖,然后进行推广应用,由于养殖户能够亲自感受到新型的饲料添加剂氨基酸螯合铁的优势,这样,接受度较高,因此项目具有创新性;氨基酸螯合铁是新型的饲料添加剂,呈现电中性,且化学结构稳定,生物学利用率高,因此,在生猪养殖中应用和推广氨基酸螯合铁具有先进性。 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 本技术经过本单位的反复改进,现已经完全成熟,可适用与畜禽、水产以及其他经济动物的养殖,而且产品安全低毒,对环境污染小。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本技术已经在广州、茂名等地区得到一定范围的应用,但是由于养殖习惯和文化程度等因素影响,较多养殖户,尤其是中小养殖户和者年龄较长的养殖场主仍然选择使用无机的硫酸亚铁作为补铁制剂。
中国现代农业技术成果
无人机管道泄漏检测项目
技术简介: 项目处于科研开发阶段 AnkhWiz Solutions(AWS)公司致力于开发出一套可以利用传感器、物联网以及无人机三位一体的技术实现远距离探测长输管线、工厂内管道介质泄漏。 此项技术可以被广泛的使用于各类管道相关行业,尤其是管线管理公司。
中国新能源及节能技术成果
“课程思政”展示
技术简介:
中国电子信息技术成果
油污染快速检测仪
技术简介: 成果概况: 油污染快速检测仪可用于多种环境下的油品的快速检测分析,主要检测对象包括 石油、石化产品、地沟油、以及工业废水、废油、废渣等。与传统色谱检测方式相比 具有快速、经济、鲁棒、灵敏度高等优势。 技术特点: 油污染快速检测仪采用的技术路线是本课题组提出并发展的非线性浓度范围内 的浓度分辨荧光光谱技术,具有准确、稳定、成本低、快速等优势。目前已申请国家 发明专利6项。 生产条件及市场预期: 本技术的进步主要在于方法的进步,针对目前商用化的荧光仪做一些技术上的改 进即可实现该仪器的功能。基于我国日益增长的污染的关注和治理的需求,油污染快 速检测仪有着巨大的应用和产业前景。仅以目前我国二级城市环境保护部门的需求估 算,油污染快速检测仪的潜在市场价值可达数亿元人民币,如果再计以县级城市以及 国外需求,则潜在市场可扩大数十倍。
中国先进制造与自动化技术成果
益生菌的高效培养与应用研究
技术简介: 成果简介:益生菌是能够提高人、动物和植物健康水平的活菌、代谢产物和酶的总称。经过 30 多年的连续研发积累,在双歧杆菌、乳酸菌、芽孢杆菌、酵母菌和光合细菌等一系列益生菌的筛选、功能评价特别是优化培养控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均获得了超高细胞浓度的微生物培养物,为企业节约成本高效获得微生物细胞和代谢产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成熟程度及推广应用情况:已投入成本\目前处于何种研发阶段;所有益生菌种的优化培养控制均达到产业化应用阶段推广应用情况;已经与数 10 家企业合作,高质量完成了益生菌的优化培养期望技术转移成交价格(大概金额/或面谈)。每一种菌的优化培养控制技术研发经费30万元。 市场分析: 拟技术转移的公司、区域等:全国范围内任何区域 投资估算和经济效益分析:与企业合作,培养微生物活菌量一般可以提高 50%以 上,成本降低 50%以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成果亮点:1、效果研究成果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 20 多项,申请 2 项;2、技术先进性:在益生菌培养领域居国内先进部分领先水平; 3、获奖情况等:北京市科技二等奖一项,中关村高端领军人才。
中国生物与新医药技术成果

分享到各大社区

  • 中文

    /
  • ENG

    /
  • PYC

    /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