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

    /
  • ENG

    /
  • PYC

    /

资源&服务 |

科技服务云超市
首页 > 资源&服务 > 找技术
国家/地区
行业领域
服务类型
搜索
区域产业经济分析平台
技术简介: 该平台实现了以“冷启动”的方式,即在区域不提供任何数据的情况下,对具体市县或空间单元产业链的精准画像和深刻洞察,联合国内顶级智库专家能力,为市县政府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数字化赋能,为提升政府经济和产业现代化治理能力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精准化服务。
中国电子信息技术成果
反相HPLC-ICP-MS法同步检测食品中食品添加剂及重金属含量的技术与方法研究
技术简介: 本项目采用反相HPLC-ICP-MS联用同步测试食品中常见食品添加剂及重金属。此法具有前处理简单,较高的灵敏度,能够快速准确同步测出食品中食品添加剂和重金属的含量,提高了工作效率,适用日常检测。取得了如下检测技术指标: ①选择适宜色谱柱、固定相及流动相用于食品中添加剂及重金属的检测,色谱柱条件为:选用紫外检测器;色谱柱型号为:ZORBAX Eclipse XDB-C18(4.6×250nm);检测温度:30℃;检测波长:254nm;流动相配比:甲醇:乙酸铵(0.02mol/L)=10:90;流速:1.0mL/min;进样量:20μL。 ICP测定参数确定为:高频功率1.55kW;等离子气流量14.0L.min-1;载气流速Ar0.8L.min-1,Ar流量4.0mL.min-1;氩氧混合气(He/O2=4:1)流量0.2L.min-1,样品提升量0.1mL.min-1;采样深度9mm;采样镍锥体:孔板直径1.0mm;截取镍锥体:孔板直径0.4mm;积分时间3s;重复采样3次。 ②研究选择合适接口和高压泵,除去脉动,确保输出流动相恒定流速,减少检测误差,把流动相流量变动范围控制在2%-3%以内,并描绘出相应的标准曲线; ③研究选择适合多种成分分析和灵敏度高的检测器,在单机内HLPC、ICP-MS及联机(HPLC-ICP-MS)内,分别模拟检测食品配方样品中各种食品添加剂及重金属含量,比较两种检测结果并做出评价。 ④研究食品添加剂分离分析过程的流量、压力、温度和检测条件等,选择参数优化检测条件,建立起两机连用和同步测定多种食品添加剂、重金属含量的技术和方法。 ⑤在确定的色谱条件下,能有效的将几种或多种食品添加剂分开,最多可以实现对柠檬黄、日落黄、胭脂红、糖精钠、安赛蜜、苯甲酸、苯甲酸钠、山梨酸、山梨酸钾等九种食品添加剂和铅、砷和镉等三种重金属含量进行同步检测。食品添加剂检测结果:相对标准偏差RSD < 4%;加样回收率在93%-109% 之间,检出限为2–28ng/L。重金属检测结果:相对标准偏差RSD < 3.5%;加样回收率在93%-104% 之间,检出限为7–34ng/ L。 反相HPLC-ICP-MS联用同步检测与单机检测的对比,有以下几点优点: ①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与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反相HPLC-ICP-MS)联用,能够快速准确同步测出食品中食品添加剂和重金属的含量,不仅减少了待检测样品的取样量和样品的预处理量,同时减少不同仪器分别检测分别进样带来操作的繁冗,大大缩短了检测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通常两种仪器分别检测需要耗时6小时左右,联用之后耗时共4.8小时,节约时间20%左右。 ②可以同时实现对多种食品添加剂和重金属含量进行检测。传统的方法中无法同时实现对多种食品添加剂和重金属含量同步进行检测,通常只能对各个食品添加剂或重金属进行单一的检测。 ③HPLC与ICP-MS联用,食品样品在经过HPLC后,重金属离子存在的形态不发生改变,并且不影响后续ICP-MS检测的精准度。 ④可以为食品添加剂及重金属的同步检测提供新的方法和途径,及时得出常用食品中食品添加剂及重金属含量,有效判断问题食品,为人们选择安全放心食品提供依据和有力的保障,具有较大的社会效益。 ⑤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与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反相HPLC-ICP-MS)联用测试食品添加剂和重金属含量,还有效提高各科研院所大型仪器的使用率,使大型精密仪器更好的运用到生活中来,更好地解决大家关注的食品食用安全问题。
中国高技术服务技术成果
纳微米聚四氟乙烯(PTFE)复合化学镀镍磷合金技术
技术简介: 成果(技术)简介: 纳微米聚四氟乙烯(PTFE)复合化学镀镍磷合金镀层具有自润滑,防粘连,耐腐蚀,耐磨损等性能。为解决氯丁橡胶、氯磺化聚乙烯、氯醇橡胶等制品加工过程中,因模具被腐蚀导致制品不合格,或制品粘连模具引起脱模困难而开发的专用技术。化学镀技术是利用氧化剂、还原剂溶液的自催化反应,使工件表面获得镀层。化学镀镀层精度高(可精确控制到微米级),镀层均匀,工件施镀后镀件一次成型。对型状复杂工件,如:腔体、深孔、管件、沟槽、拐角、夹缝等都能获得满意镀层。 主要技术特点:1、化学镀镀层结构是非晶态结构,常态下的镀层硬度500Hv左右,与硬化合金钢的硬度相似。经适当低温处理(400℃以下),其镀层硬度可达1000-1100Hv,其硬度与镀铬层相当。2、具有高强度和好的弹性系数,耐腐蚀,耐磨损。 应用领域及效益分析:橡胶、塑料制品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腐蚀性气体腐蚀模具。同时,橡胶与模具容易产生粘连,尤其是氯丁橡胶、氯磺化聚乙烯、氯醇胶等粘连严重。生产中每次都要在模具表面涂脱模剂,由于使用脱模剂积累了“模脏”。模具表面被腐蚀及“模脏”,严重影响橡胶制品表面质量。一般地,一个生产班后就需要清洗模具。模具清洗既浪费能源,又费时费力,影响生产效率。纳微米聚四氟乙烯(PTFE)复合化学镀镍磷合金技术,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世界每年消耗生胶量的70%以上都用于汽车行业,其60%用于汽车轮胎,40%用于汽车用橡胶制品。2012年我国汽车保有量突破12089万辆。平均每辆汽车需要的橡胶配件达100~200种,数量有200~500个之多。汽车橡胶制品约占汽车总成本的6%左右。汽车橡胶制品,主要包括:密封制品、制动制品、减震制品、胶管和安全制品等五大类产品。可见,纳微米聚四氟乙烯(PTFE)复合化学镀镍磷合金镀层在橡胶模具应用上具有重大的应用前景和广阔市场。 投产条件:年产值1000万元化学镀镍规模,设备投资约30万元人民币,厂房面积约150-200平米,操作人员5-10人。 合作方式:转让或面议
中国新材料技术成果
全麻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防治及作用机制的系列研究及推广应用
技术简介: ①课题来源与背景: 任务名称:依达拉奉对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血清MMP-9及POCD的影; 闭环靶控输注下不同麻醉深度对老年全麻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及血清脂联素的影响任务来源:东莞市科技计划医疗卫生类科研项目; 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项目。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是围手术期老年医学的一项重要课题,相比年轻患者,手术及麻醉对老年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更为显著。有研究表明,65岁及以上老年患者中POCD发生率近30%,主要表现为定向力、注意力、记忆和反应时间的损害。POCD可能持续数月,大大延长了老年患者的住院时问,增加医疗费用,降低生活质量,更为重要的是,持续的POCD常常增加老年患者的患病率和病死率。认知功能损害已成为老年患者术后康复的主要问题之一。目前,POCD发病机制尚无定论,且无改善POCD的特效药物,因此,如何早发现、早诊断POCD并加以预防和处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②研究目的与意义;1、针对中枢神经系统炎症反应对神经胶质细胞损伤在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中的重要作用,本成果术前给予一种即能抗氧自由基又能下调炎症介质的药物(依达拉奉),来观察其对POCD发生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2、针对麻醉深度对可能对全麻老年患者术后认识功能的影响,本成果采用闭环靶控输注镇静技术,使麻醉深度不同的数值,观察不同麻醉深度对全麻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及患者血清脂联素及S-100β蛋白浓度的影响。3、针对开胸老年患者POCD防治,本成果采用一种可减轻患者应激反应、又能用于术后镇静.且血流动力学稳定麻醉方法,即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麻用于老年开胸患者,来观察其对POCD发生率及术后血清ADP水平的影响。为POCD的防治临床经验与理论依据。 ③主要论点与论据;本研究通过观察药物干预、麻醉管理及麻醉方式对全麻老年患者POCD影响的系列研究,发现:1、不同麻醉深度对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与上调血清脂联素浓度,降低血清MMP-9浓度有关;2、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麻能改善老年胸腔镜手术患者早期术后认知功能,可能与脂联素浓度有关;3、 围术期血清MMP-9浓度升高及脂联素浓度下降参与了老年肺叶切除术患者POD发生的病理生理过程;4、依达拉奉能改善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损害,与上调脂联素水平及降低MMP-9及S-100β蛋白浓度有关;5、老年全麻患者POCD发生与外周血Th17细胞百分比及血清IL- 17、IL-22水平升高有关系。 ④创见与创新;本研究的系列成果为临床上防治POCD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及临床经验,为老年患者围术期麻醉管理及麻醉方式选择提供参考;脂联素可能参与并调控着POCD的发生和发展,可能是一个新的POCD调节因子,有可能成为POCD治疗的新靶点,为POCD的防治开辟新途径;对认识POCD的发病机制、寻找POCD生物学指标、早期对患者进行危险分层提供了初步的研究证据,为临床上早发现、早诊断及早治疗POCD提供可能。 ⑤社会经济效益,存在的问题;本系列成果具有广阔的运用前景,在本院已将成果之一术前予依达拉奉联合术中麻醉深度监测作为常规应用于老年全麻中,能明显降低老年患者POCD的发生率及术后并发症明显降低,住院时间缩短,有利于患者快速康复。理论依据。另外,本院已将成果之一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麻作为常规应用于老年胸科手术患者,能明显降低老年患者POCD及术后谵妄的发生率及术后并发症明显降低,术后VAS评分明显降低,住院时间缩短,有利于患者快速康复。该系列成果的应用得到相关科室的好评,获得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值得推广应用。此外,该成果发现围术期血清脂联素水平与全麻老年患者POCD及POD呈负相关,将为临床早诊断及防治POCD提新的靶点。该成果还发现老年全麻患者POCD发生与外周血Th17细胞百分比及血清IL- 17、IL-22水平升高有关,该成果提示外周血Th17细胞百分比及血清IL- 17、IL-22水平可能成为预测或早期诊断POCD的指标。为临床上早发现、早诊断及早治疗POCD提供可能。本系列研究不足之处:1、该研究没有发起多中心研究2、术后随访的时间短。 ⑥历年获奖情况;1)目前已经正式发表的学术论文(共13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8篇,科技核心期刊论文3篇及SCI论文2篇),待发表1篇(SCI期刊,已接收),成果论文之一获东莞市科技论文“三等奖”1篇。相关专著1部
中国生物与新医药技术成果
航空航天飞行器用高温低介电杂化树脂制备技术的引进
技术简介: 通过俄方技术的引进及与俄方专家的指导和交流,解决了有机硅树脂的合成的关键技术,使有机硅树脂的合成和水解过程可控,从而得到符合设计的分子结构。研究出了含有“笼型”结构的聚倍半硅氧烷树脂,通过催化剂使倍半聚硅氧烷固化交联,形成Si-O-Si的交联结构,分子键能远远大于C-C键能。固化过程不产生水等小分子,结构紧密,加工性良好。通过与石英等纤维复合,形成具有良好电性能和耐温性能复合材料,满足飞行器制造的工艺和性能要求。
中国新材料技术成果
冻胶分散体连续在线生产及注入一体化技术
技术简介: 1. 多尺度冻胶分散体关键材料与产品 2. 多尺度冻胶分散体工业化生产技术 3. 多尺度冻胶分散体在线生产注入一体化装备
中国高技术服务技术成果
一种基于 SDN 的 Chaos 移动目标防御方法及系统
技术简介: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 SDN 的 Chaos 移动目标防御方法及系统,利用 Chaos 塔算法、混淆防御方法以及随机 IP 防御方法,实现了网络系统对请求者的混淆和动态变化的功能。在保证正常信息交换效率的情况下,具有极高的匿名性,波动性,从而防御入侵者的探查,拓宽了攻击面,增加攻击成本。
中国电子信息技术成果
生物防腐剂ε-聚赖氨酸工业化生产技术
技术简介: ε-聚赖氨酸(ε-PL)是由白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ulus)发酵产生,经分 离、提取和纯化而成的一种具有抑菌活性的多肽,其分子由 25~30 赖氨酸残基聚合而 成,具有强烈的抑菌能力,可以作为防腐剂用于食品的保鲜。ε-聚赖氨酸的水溶性好,, 抑菌谱广,在酸性和微酸性环境中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酵母菌、霉菌均 有一定的抑菌效果,ε-聚赖氨酸对其他天然防腐剂不易抑制的革兰氏阴性的大肠杆 菌、沙门氏菌抑菌效果非常好,而且其对耐热性芽孢杆菌和一些病毒也有抑制作用。 安全性研究证实ε-多聚赖氨酸是安全的食品防腐剂。当人体食用后,可降解为 L-赖 氨酸这一人体必需氨基酸,进一步用于蛋白质合成或继续代谢,无任何毒性,被誉为 “营养型防腐剂”。国家卫生计生委于 2014 年批准ε-聚赖氨酸作为食品添加剂新品 种,列入 GB2760-2011 目录。 自 2007 年开始,项目研究团队开发ε-聚赖氨酸的研发工作,通过多年来连续不 断的研究,发酵周期为 130h 左右,平均发酵产量在 32g/L 以上,在国内处于较高水平。 由于化学防腐剂的累积毒性和致癌性等致命局限性,安全、广谱、高效及经济实 用的天然食品防腐剂的开发和生产成为目前世界食品防腐剂领域发展的趋势和要求。 但由于产率和提取技术等限制,ε-聚赖氨酸目前的市场售价都比较高,高纯度 (99%)ε-聚赖氨酸售价更是到达 2000 元/kg,本项目大大降低了ε-聚赖氨酸的生产成 本。规模与投资:需要建设发酵车间、提取车间,配套水、电、汽、压缩空气等设施, 推荐建设年产聚赖氨酸 100 吨规模。
中国生物与新医药技术成果
新一代移动通信天线技术协同创新平台
技术简介: 本项目通过粤港联合创新,基于自主开发、产学研协作等手段,项目团队加速移动通信天线产业的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实现了对新一代移动通信天线技术的突破、对天线生产制造工艺的创新,项目研制完成的TD-LTE小型化智能天线、新一代移动通信多制式基站天馈系统、面向商用的LTE基站有源阵列天线、TD-LTE小型化介质天线4类产品,在行业内率先采用垂直排列方案,实现了能满足TD系统应用,且具有宽度最小、系统之间具有高隔离特征的多系统共用天线;通过优化设计,实现了天线系统间隔离度>45dB,二次谐波、三阶互调均<-107dBm,满足多系统共天线应用;基于垂直排列方案,创新开发了TD频段预置下倾/电调两大类产品;天线截面积/体积达到行业内同系列产品中尺寸最小。目前,课题成果已在国内通信行业实现了良好的产业化。
中国电子信息技术成果
“海哨兵”波浪滑翔器
技术简介: “海哨兵”波浪滑翔器是一型利用其特殊双体结构转换波浪起伏为前向动力的无人自主航行器。他具有长期连续航行、自主导航定位、人工智能识别等功能,按照0.5~1米/秒的速度可实现1年1万公里的海上连续航行而无需能源补给,从而完成海水表层温盐、流场、波浪以及大气层下垫面风、温、气压等环境参数连续走航测量,增加特定声、光、电传感器可以实现水下、水面和空中目标监视和探测。
中国先进制造与自动化技术成果

分享到各大社区

  • 中文

    /
  • ENG

    /
  • PYC

    /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