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

    /
  • ENG

    /
  • PYC

    /

资源&服务 |

科技服务云超市
首页 > 资源&服务 > 找技术
国家/地区
行业领域
服务类型
搜索
一种模拟垢下腐蚀的双电解池及应用
技术简介: 成果简介(技术分析和应用前景分析):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垢下腐蚀电化学参数的测试技术及其专用子母配套双电解池。该电解池装置包括有机玻璃双电解池、工作电极、辅助电极、参比电极和离子扩散通道。有机玻璃双电解池由外电解池和内电解池组成;外电解池为敞开体系,有通气孔,用于本体溶液阴极区测量;内电解池为密闭装置,用于垢层下闭塞微环境的阳极区测量。工作电极、辅助电极和参比电极通过电解池顶盖上的橡胶塞固定,用于电化学参数的测量。离子扩散通道是连接内外电解池的有机玻璃通道,在通道中填充腐蚀垢层用于模拟真实垢层环境,并实现垢层内外离子的交换;扩散通道通过栓塞固定。该电解池便于垢下腐蚀的各项电化学参数的测量、可以较为准确地模拟垢层内、外的腐蚀环境,获取垢下腐蚀过程的信息及其动态变化。
中国新材料技术成果
茶黄素的生物转化技术
技术简介: 成果(技术)简介:茶色素是从茶叶中提取得到的一种天然色素,主要成分为茶黄素类、茶红素类和茶褐素类。茶黄素是茶色素的重要成份,是由绿茶或红茶热水提取而得到的水溶性色素,其成分主要是黄烷醇类及其氧化产物、黄酮类等,主要由儿茶素和没食子儿茶素配对氧化缩聚而成。茶黄素既可作为食用色素,还具有显著的医疗功效。茶黄素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已报道的萃取法、化学氧化法等生产茶黄素的方法不但生产效率低而且有机溶剂会降低产物的品质,故微生物发酵方法生物转化合成茶黄素成为研究趋势。茶多酚主要包括儿茶素类、黄酮、黄酮醇类、花青素类、花白素类和酚酸及缩酚酸类。茶多酚具有抗衰老、抗辐射、抗氧化、消除自由基、防治肿瘤及增强机体免疫力等多种生理功能。可用于食品保鲜防腐,无毒副作用、安全,是茶叶中最主要的有效成分之一。茶黄素化合物是成对的儿茶素经过茶多酚氧化酶(PPO)催化氧化形成邻醌,它们氧化后的邻醌B环之间偶联形成茶黄素,它是含有二羟基苯骈卓酚酮的一类化合物。 我们从发酵途径出发,筛选出具有较高氧化酶酶活的菌种,以食用菌提取液为发酵液,进行酶法生物转化合成茶黄素。同时结合萃取技术,以期达到反应体系与分离纯化工艺同时进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主要技术特点:1.转化率:大于80%;2.回收率:大于 90%。 应用领域及效益分析: 食品添加剂领域及其它相关药物中间体领域。
中国生物与新医药技术成果
穿戴式阻挡防控新冠肺炎技术装置
技术简介: 一种穿戴式阻挡气载病原体技术方法与装置(CovGO),通过利用自动红外探测、空气过滤、定向发射净化后空气流形成稳态空气墙,实现对迎面呼出气中的病毒、细菌等病原体的阻挡,防止被感染的技术。
中国生物与新医药技术成果
RO-植物根部温度调节系统
技术简介: RO植物根部温度调节系统,可以将野外或温室中作物根部的温度始终保持在最适温度的范围内。同时,还能减轻因酷热或严寒等气候因素给作物,特别是地被植物带来的伤害。利用该系统,可以缩短作物生长周期,实现作物提前种植,并提升作物产量。这套系统中,只有水泵需要一些其他能源来驱动,如果使用的是太阳能水泵,这套系统则是100%独立且环保的装置。 核心优势: 1.显著增加20%-140%产量(已在以色列Netafim经过多年的种植实验证实)。 2.提升作物品质。 3.稳定、优化植物根部区域温度,免受高温或寒冷伤害。 4.缩短作物生长周期,实现作物提前种植。 5.与基于其他能源驱动的供暖或冷却系统相比,可以减少能源消耗。
中国现代农业技术成果
新型节能型永磁接触器
技术简介: 接触器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频繁接通或分断交、直流主电路和大容量控制电路的开关电器。传统电磁式接触器工作期间线圈需常时得电来维持吸合状态,不仅线圈耗能,而且电压波动产生震颤噪音,线圈极易烧毁。新型节能型永磁接触器成功地将新型永磁材料、电力电子技术和微机控制技术有机结合一体,采用电磁吸合、永磁保持的原理,工作期间线圈不耗能,节能效果显著,节电率达99[%]以上,无噪声污染。
中国新能源及节能技术成果
激光人体三维扫描仪
技术简介: 随着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体育、服装、体型管理、人体工程学、运动医学 等与人体形态相关的领域对精确三维人体数据的需求与日俱增。 1)体育领域:运动选材,训练评估,健身指导等。 2)服装领域:服装量体定制。 3)体型管理:根据体型变化轨迹,科学制定训练计划。 4)人体工效学:通过三维人体数据来优化与人体接触的各种产品设计,比如汽 车座垫、办公家具等产品。 4)运动医学:通过三维人体数据进行形态学分析,预防和反馈病情,比如青少 年脊柱弯曲、糖尿病人等体型相关疾病。 基于激光标定平面的点云获取方案:将激光和相机固定为扫描探头,标定激光 平面的相机参数,提取激光线能量重心,获取精准的三维点云。技术优势: 激光人体三维扫描仪具有扫描速度快,测量精度高,获得人体数据全面,非接触 式测量等优势,在与人体形态相关的诸多领域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中国先进制造与自动化技术成果
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深度处理及生物炭综合利用技术
技术简介: 在由我院牵头攻关的以废油脂为外加燃料的第一代污泥干馏技术选择“三套筒干燥器”进行前端脱水及干化,干馏气体可作为干馏用热源和脱水污泥干燥用热源进行有效利用,是一种废气量少、有效利用热源的节能型装置。目前制约污泥热解应用方面的主要问题在于燃料来源。由于在我国现有国情下,废油脂的集中收集比较困难,比如将其在制备成生物柴油的附加值更高,对采用废油脂(或潲水油)为燃料对污泥处理的可持续性提出了挑战;另一方面,由于含水率高达80%的污泥,热解前期干燥阶段需消耗较多的外部加热能源,会增加运行成本;再者,由于污泥成分复杂,导致热解工艺参数处在一个很复杂的不确定因素中,使热解生产工艺不稳定而难以控制。 为了克服以上缺陷,通过污泥干燥速率测试平台对污泥干燥过程及其机理进行深入分析,对不同工艺组合(低温一段干燥后干馏、高温一段干燥后干馏、一段低温+二段高温+干馏等)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论证。新的技术方案通过调整和优化工艺组合、选择预处理技术(机械深度脱水)等降低处理成本的方法,同时寻找价廉来源有保障的生物质成型燃料作为替代能源,构建了“污泥深度脱水+干馏处理”的技术路线,通过控制脱水过程、干燥和热解温度,通过热源优化选择和替代,降低处理成本,得到较好的产品性能和较低的能耗,提高污泥处理的效果和可持续性。在产品应用方面,继续开展利用污泥生物炭在环境工程领域的应用研究,包括对重金属-有机复合污染土壤的改良及植物联合修复、重金属吸附、生物除臭等方面,均取得了明显效果。
中国资源与环境技术成果
大飞机金属刹车副制备关键技术研发及其产业化
技术简介: 本项目研制的B737-700/800飞机金属刹车副结构为:压紧盘组件(压紧盘骨架+粉末刹车片)、5个动盘组件(动片铆接而成)、4个静盘组件(静盘骨架+粉末刹车片)以及承压盘组件(承压盘骨架+粉末刹车片)构成。本项目采用的方法(1)采用金属粉末配比的优化技术制备粉末冶金材料的预制体;(2)在刹车片制造过程中,对配制粉料采用了分级混合工艺;(3)使用MM-1000型摩擦性能试验机测试粉末冶金材料的摩擦性能;(4)利用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系统、频谱分析仪、电子探针、XRD、TEM、X射线衍射仪等现代分析设备研究粉末冶金材料的微观组织结构;(5)利用惯性试验台对制备的B737飞机全尺寸金属刹车副进行各种条件下的摩擦性能试验。
中国航空航天技术成果
地源热泵及中深层地热能建筑利用技术
技术简介:
中国资源与环境技术成果
水泥熟料和辅助性胶凝材料优化复合的化学和物理基础
技术简介: 针对我国水泥工业的重大需求和上述关键科学问题,本研究在国家“973”项目《水泥低能耗制备与高效应用的基础研究》的资助下,开展了水泥熟料与辅助性胶凝材料优化复合的化学和物理基础研究。 研究中摒弃了以往偏重于提高辅助性胶凝材料化学效应(活性激发技术)的技术路线,提出通过复合水泥浆体初始堆积状态和水化进程的优化匹配,提高胶凝材料颗粒物理堆积,同时通过水泥熟料和辅助性胶凝材料在水化进程进行匹配,充分发挥水泥熟料和辅助性胶凝材料的水化效能的思路。 (1)揭示了水泥熟料与辅助性胶凝材料的非均相分布规律及其与水化胶凝能力的关系,并量化表征了辅助性胶凝材料对复合水泥性能的贡献;(2)建立了复合水泥初始浆体结构模型,提出了水泥熟料与辅助性胶凝材料优化匹配原则,采用25~30%制备了高性能复合水泥;(3)揭示了复合水泥浆体力学性能、体积稳定性和耐久性的改善机理;(4)实现了产业化生产和应用。研究成果已在山西省潞城市卓越水泥有限公司、江苏太仓海螺水泥有限公司等进行了工业化推广应用。 通过对熟料和辅助性胶凝材料的粉磨系统优化调整后再进行复合,在水泥产品所有物化性能达到国家标准的同时,大幅度降低了复合水泥中熟料用量(42.5强度等级复合水泥中熟料用量由80%降低至60%左右)。单位水泥石灰石、粘土等资源消耗降低20%左右,能源消耗降低12~15%,CO2、NOx减排20~25%。复合水泥生产成本降低20元/吨,年新增产能75万吨,年新增利润2700万元。同时,矿渣、粉煤灰、钢渣等工业废渣在复合水泥中掺量增加20%左右,有力推动了水泥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工业废渣资源化综合利用。 研究工作在CCR,CCC,CBM等行业国际刊物上发表论文30多篇、获授权发明专利3项,申请7项。
中国资源与环境技术成果

分享到各大社区

  • 中文

    /
  • ENG

    /
  • PYC

    /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