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

    /
  • ENG

    /
  • PYC

    /

资源&服务 |

科技服务云超市
首页 > 资源&服务 > 找技术
国家/地区
行业领域
服务类型
搜索
钢板热处理关键工艺及装备技术
技术简介: 成果简介:钢板热处理的是解决钢板高强度、高韧性、耐磨性能、高温持久性,以及全尺寸性能均匀性的重要手段。不同用途钢板所需的热处理方法不同,除常规的正火、淬火、回火外,新型热处理工艺包括淬火-碳分配、等温淬火、回火快冷工艺可以让钢材获得更高的组织与性能。在众多的钢板热处理工艺中,加热后可控的相变过程是保证性能的关键,这也是常规热处理工艺所不具备的。钢板热处理的另外一个质量控制难题是板形保证。北京科技大学为解决不同用途钢板热处理工艺相变过程可控,配套不同热处理工艺的关键新型冷却装备填补了国内空白,可根据钢板的厚度范围、钢种成分以及组织性能要求,提供冷却速度和冷却终止温度可控的相变控制工艺与装备,以及板面温度均匀性、厚度方向高对称性冷却的钢板板型控制工艺和配套装备。冷却介质为工业浊循环水,供水压力范围在 0.10-0.80MPa,热处理钢板的厚度范围在 3mm~150mm。该工艺与装备的主要技术特点在于:与热处理炉配合,可实现淬火、等温淬火、淬火-碳分配、可控正火、高韧性回火、固溶处理等可用于奥氏体不锈钢板的固溶处理。热处理后钢板的拉伸性能及全板面硬度波动≤5%,热处理钢板的性能(如强度、伸长率、韧性或高温持久性)较常规工艺提高,热处理钢板不平度≤4mm/2000mm。钢板热处理工艺及关键设备包括:自主开发全套工艺、机械装备及自动化控制系统,装备的自动化程度高,日常维护量小,可靠性高,运行成本低。该项目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已成功开发了高强度、超高强度工程机械用结构钢、高强度容器板、低温/超低温容器板,不锈钢板,桥梁板,高层建筑用钢,高强度船板。 成熟程度及推广应用情况:所处研发阶段:本技术已经完成了研发的原理和原型机试制,并在建成工业示范线,生产线已经实现了预期的工艺目标。 推广应用情况:应用情况:已经用于国内多个钢铁企业的调质钢板、正火钢板、回火钢板的生产,涉及产品品种包括:工程机械用结构钢(Q690-Q960)、高强度容器板(610E,07MnNiMoVDR,2.25Cr1MoR)、低温/超低温容器板(9Ni、7Ni、3.5Ni),不锈钢板(304,316),桥梁板(Q420qE,Q500qE),高层建筑用钢(Q460GJ-EZ35),高强度船板(A32-FH690),还开发了高延伸率高强度钢(Q690EL-Q960EL)。 市场分析:该装备主要应用于冶金行业中厚板厂、热轧带钢厂的热处理生产线,适应高性能低合金钢、合金钢的薄板、中板和厚板及特厚板连续式热处理。 成果的自我评价:该工艺及装备突破了传统淬火、正火、固溶处理工艺冷却过程不控制或不可控钢板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开发出功能更多的热处理方法,为高性能钢板的开发与生产提供了灵活的工艺设备手段,提高了钢板性能合格率,降低了运行能耗。 投资规模及经济效益:根据钢板的厚度、产品品种范围和年产量要求,的不含配套的加热设备、供水及水处理的设备和基建投资,该热处理工艺及装备生产所需投资规模在 600-2000 万元,处理能力在 3-30 万吨/年,高性能调质薄钢板产品增值为 300~1000 元/吨,厚板的增加值为 100~300 元/吨。项目的投资回收期为 0.5-2.0 年。 成果亮点:1、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研究成果已授权发明专利 2 项 2、技术创新点:钢板热处理工艺及关键设备的创新点在于,1)可根据钢板的厚度范围、钢种成分以及组织性能要求,实现热处理加热后的相变过程控制,实现包括 QP 在内的众多热工艺路径要求;2)热处理板形控制,提供板面温度均匀性、厚度方向高对称性冷却多种的钢板板型控制手段和配套装备;3)生产钢板的性能更高,性能均匀性更好。3、主要技术指标:1)热处理钢板的厚度范围在 3mm~150mm;2)供水压力范围在 0.10-0.80MPa;3)热处理后钢板的拉伸性能及全板面硬度波动≤5%;4)热处理钢板不平度≤4mm/2000mm。5)与常规工艺生产钢板比,高延性钢板的延伸率平均提高 30%以上。4、获奖情况等:冶金科学技术三等奖,科技奥运先进集体。
中国先进制造与自动化技术成果
固相种晶生长策略合成 Pd 基双金属催化剂技术
技术简介: 负载型双金属纳米催化剂是多相催化领域中一类重要的催化剂。浸渍法是制备负载型金 属催化剂最常用的方法,该方法操作简单,但可控性差,得到的双金属纳米粒子尺寸较大、 粒径分布广、合金程度低,从而导致催化性能差、金属利用率低。液相中的种晶生长法可以 实现对双金属纳米粒子尺寸、形貌和组成的精确调控;但是,通过胶体沉积的方法将其负载 到载体上时,通常会出现金属纳米颗粒分布不均匀,部分区域团聚的现象,并且金属纳米粒 子与载体间的相互作用较弱,也导致催化剂的稳定性差。为了提高双金属催化剂性能,同时 降低合成成本,开发新的合成策略实现负载型双金属催化剂的高效、可控制备具有重要意义。 本项目开发了开发了一种通用的固相种晶生长策略合成Pd基双金属催化剂。此策略将 液相中的种晶生长法成功运用到固相中,实现双金属在载体上的固相种晶生长。获得的负载 型双金属纳米粒子尺寸均一、组成可控,在载体上分布均匀。此策略操作简易、过程简单、 易于放大、同时具有普适性,可以合成包括PdAu、PdRu、PdCo、PdNi、PdZn、PdAg、 PdCu等多种Pd基双金属纳米催化剂。此外,该策略得到的催化剂载体具有珊瑚状结构,易 于成型,有很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中国新材料技术成果
半干型荔枝干加工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示范
技术简介: 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1、控制半干型荔枝干的水分含量在25%~45%之间,产品成品率提高20%以上;产品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荔枝的原果风味和色泽;解决了传统荔枝干风味变苦、色泽变黑的难题。2、经过后杀菌,延长产品保质期,解决了原有技术存在的生虫、发霉难题。3、研究发现了半干型荔枝干在-200C有明显的玻璃态转变,半干型荔枝干在这个温度下可长期保存5年以上,而色泽、风味基本没有变化。4、研究发现了半干型荔枝干的褐变主要为非酶褐变,研究了半干型荔枝干非酶褐变的动力学,为产品色泽的保存和货架期的确定提供了理论依据;半干型荔枝干经过后杀菌处理,货架期大6个月以上。 本项目技术与传统荔枝干加工技术具有以下优势:1、 产品成品率提高了20%以上;2、 产品呈现金黄色至黄褐色,口感甘甜蜜香,荔枝香味浓郁,解决了传统荔枝干存在的果肉变黑、风味变苦的问题;3、 延长产品的保质期,解决传统荔枝干的生虫、发霉问题;四、 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本项目技术适用于各种烘干设备,适宜在荔枝主产区推广应用,已在广州市佳荔干鲜果食品有限公司,广东省茂名市泽丰园农产品有限公司,广东省惠州市四季鲜绿色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推广应用。
中国现代农业技术成果
黑曲霉孢子对高风险重金属离子铬和铅的吸附研究
技术简介: 本项目充分考虑黑曲霉孢子抗逆性强,比表面积大,表面带负电荷等特点,开展黑曲霉孢子吸附水中高风险金属离子的研究,旨在解决真菌吸附剂处理重金属废水工艺规模化应用技术瓶颈。
中国资源与环境技术成果
家庭介护云服务平台基于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包设计与成本管理研究
技术简介: 该项目通过家庭介护云服务平台完成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基线调研以及社区公共卫生包设计;通过家庭介护云服务平台实现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的社区康复指导,实现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成本管理,为国内脑卒中患者社区康复的快速全面开展打下基础。
中国电子信息技术成果
广东省易瑞生物毒品现场快速检测技术科技特派员工作站
技术简介: (1)首创基于荧光素酶的互补重建生物发光以实现能量转移的生物传感器的构建技术,提出利用切割荧光素酶来最大限度抑制背景发光,再通过荧光素酶片段互补重建生物发光,保证能量向量子点的有效转移,提高生物传感器灵敏度。(2)以生物发光为能量源激发量子点发射荧光,可保证发光时间长且信号稳定,且解决传统的生物发光免疫传感器只能单组分检测的局限,结合量子点的对称又锋利的可调发射峰实现多组分均相定量同时检测。(3)本项目提出在均相检测中,根据检测对象不同,模块式地对探针和量子点进行组合的思路,既可保证检测方案的最优化,达到理想的检测效果,也可大大简化原本繁琐的偶联方法筛选和探针设计,有利于在复杂实际样品检测中的大规模应用。
中国生物与新医药技术成果
运用QC质量管理方法提高急腹症分诊准确率的研究
技术简介: 1、论文《运用QC质量管理方法提高急腹症分诊准确率的研究》发表在《临床医学工程》2017年2月第24卷第2期:目的:探讨急腹症分诊工作应用QC质量管理方法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12月接收的200例急腹症患者作为观察组(运用QC质量管理方法),同时选取2014年1月至12月急诊就诊的200例急腹症患者作为对照组(运用常规分诊管理)。结果:观察组的分诊准确率、救治成功率、就诊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就诊时间、候诊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腹症分诊工作应用QC质量管理方法的效果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2、论文《QC质量管理程序对急腹症分诊准确率以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发表在《白求恩医学杂志》2017年3月第15卷第3期:目的:探讨QC质量管理程序对急腹症分诊准确率以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来我院的400例急腹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15年1-12月200例。未实行QC质量管理程序,自2016年1月起开始实施QC质量管理程序,比较QC质量管理实施前后的急腹症分诊准确率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候诊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分诊准确率95.5%,高于对照组的87.0%,抢救成功率98.0%,高于对照组的89.5%(P<0.01);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QC质量管理程序能显著提高急腹症分诊准确率,有效缩短患者候诊时间,促使其尽快获得确诊后及时医治,对提高患者满意度有积极作用。
中国生物与新医药技术成果
浅剖辅助采集设备
技术简介: 该项目新研发了适用于浅剖电缆的辅助设备,由采集稳定装置和屏蔽罩组成,采集稳定装置用来控制电缆深度,屏蔽罩用于屏蔽虚反射。提高浅剖调查的探测深度和采集效果,效果远优于当前技术。
中国现代海洋技术成果
广东省家族控制产业实施突破性创新的困境治理与政府政策研究
技术简介: (1)创新性地提出了家族控制产业突破性创新发展的研究议题,通过家族企业与非家族企业之间在实施突破性创新战略上创造的企业价值差异,来深入探讨家族企业代理问题所带来的优势和劣势;(2)将家族企业管理理论和战略管理理论结合起来,来研究家族背景CEO管理所带来的企业价值增值问题。提出了什么样的企业才会取得更好突破性创新绩效,这不仅回答了“为什么”的问题,而且还给出了“如何做”的答案;(3)在实证研究方面,本研究采用了上市公司的家族企业数据来验证提出的理论了假说,这无疑也丰富了家族企业创新战略研究的实证文献。
中国高技术服务技术成果
优良山茶种质创新、繁育及产业化利用
技术简介: (1)培育茶花新品种5个:通过杂交育种培育出夏日台阁、瑰丽迎夏等两个反季节开花的茶花新品种以及黄绸缎、抱艳、抱星等三个花期长、观赏效果好、抗病的茶花新品种,其中,黄绸缎是首次利用越南抱茎茶作为亲本培育出的具有黄花的杂交新品种,为国内外首创。(2)选育出2个耐晒茶花品种,未见报道。(3)在国内首次筛选出4个丰花型金花茶优良无性系。
中国现代农业技术成果

分享到各大社区

  • 中文

    /
  • ENG

    /
  • PYC

    /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