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

    /
  • ENG

    /
  • PYC

    /

资源&服务 |

科技服务云超市
首页 > 资源&服务 > 找技术
国家/地区
行业领域
服务类型
搜索
牡丹高效栽培与品种选育创新团队
技术简介: 我国不仅是世界牡丹野生类群的原产地,而且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育,培育出了众多的牡丹栽培品种,种质资源十分丰富。目前牡丹组植物的系统学研究主要是通过形态学、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手段,确立了牡丹组各种的分类地位,系统调查了几个主要的栽培牡丹品种群,并对众多的品种进行了形态划分。
中国现代农业技术成果
诱导根表铁膜对提升植物对强酸性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功能的研究与示范
技术简介: 该项目来源于2015年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公益专项农村科技领域。执行期是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项目基于在前期研究结果发现大叶相思可在pH 3.0的矿土中存活、耐极强酸,且在特殊基质中强酸胁迫下根表覆铁膜这一特殊现象,拟研究大叶相思根表覆铁膜在提高其耐强酸以及重金属胁迫能力中的作用,并进行示范。 该项目的执行的目的与意义如下:第一,通过研究大叶相思根表铁膜的作用,评估大叶相思在采矿迹地生态修复中的价值。第二,通过研究植物根表铁膜与植物耐强酸性及重金属胁迫能力的相关性, 探索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的新思路和新途径。 项目研究结果证实了大叶相思根表覆铁膜可有效提高大叶相思抗强酸胁迫能力,体现在光合能力增强、生物量增加、部分抗氧化酶活性增加,另外根表覆铁膜还可有效降低大叶相思地上部分对重金属元素如铝、铅、锌和镉的吸收,具有显著的创新性。项目成果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广东省污染土壤改良提供切实可行的路径和解决方案。
中国现代农业技术成果
负载微生物的夹心微纳米纤维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简介: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静电纺丝‑静电喷涂交替使用以制备可吸附重金属的负载微生物的夹心微纳米纤维复合膜的方法。将该类材料可以进行重复解吸与再利用,吸附效果较显著。且本发明原料成本低、生物相容性好,反应条件温和、适用广泛等,且有望进行大规模的工业生产。
中国资源与环境技术成果
长纵深全场景视频单显技术
技术简介: 成果(技术)简介:对于纵伸较长的狭长场景:机场、车站、道路、矿井巷道等,传统的单个摄像头独立监控依赖人工一个一个摄像头观察,不能够做到一眼就可以了解场景的全貌(在摄像头自由转动的情况下更是难以了解全貌),很难指出场景某个物体的准确位置以及和其它物体间的相互关系。另外,传统技术因为多个显示设备,通常为了清晰输出和监控都需要很大空间放置设备和多人事故地点等跟踪和查询。本项目的平行拼接技术并非目前流行的利用一个摄像机或多次拍摄的图像拼接技术(这种传统的拼接技术不适合纵伸较长的场景),而是研究提出专门针对纵伸较长场景的一个拼接技术。该技术只须少量摄像头分散在场景中,就可以实现全场景的一次性宽视域监控视频输出,且可以输出不同角度的全场景,不存在传统监控的视频重叠问题和多个独立输出问题,也克服传统监控定位困难和无法及时了解全局的问题,达到无缝平滑和完整的全场景动态实时监控目的,是目前流行的图像拼接无法做到的。同时,由于只需一个显示终端,从而节省了空间需要以及人力资源配置,明显提高了工作效率 应用领域及效益分析:本产品可以应用到机场、车站、道路、矿井巷道等等具有较长纵伸的场景监控中,可以有效节省人力资源投入、多个显示设备及大面积设备空间等需要,还可以实现高效的现场分析和事故排查等功能。 投产条件:摄像头若干、现场数据线若干、云台一个、一台显示器或一台宽频的显示设备和计算机一台。
中国电子信息技术成果
基于不对称超级电容器的碳/镍合璧纳米管基复合正负极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技术简介: 本项目拟通过理性设计与可控合成具有尺寸均一、 生长有序的碳/镍合璧纳米管基复合材料。 这种独特的纳米管阵列结构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 不仅有利于电子快速传输和离子扩散, 而且还具有了双电层电容性质, 从而大大提高了电容器的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 为实现具有高电容和高稳定性的纳米复合材料的绿色可控合成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和方法; 有望为解决超电容关键科学问题-“高能量密度、 大功率密度和高循环稳定性材料的理性设计与可控制备”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通过研究过程中筛选出具有高效、 稳定电化学储能性能的碳/镍合璧纳米管复合材料正负电极, 匹配组装成不对称超级电容器, 优化电容器的结构设计与组装工艺; 总结和归纳复合材料正负极在充放电过程中的的协同机制和材料反应机理规律, 为研发宽电位窗口、 高能量密度和高循环稳定性的超电容电极材料提供新的理论支撑和技术储备。
中国新材料技术成果
电弧炉炼钢高效洁净化技术
技术简介: 成果简介:针对电弧炉炼钢冶炼周期长、能量利用率低、生产成本高等问题,本项科技成果以高效、低耗、节能、优质生产为目标,研发了电弧炉炼钢复合吹炼技术,发明了电弧炉熔池内气-固喷吹脱磷、高效吸附脱氮、出钢在线连续喷粉脱氧等新方法,攻克了电弧炉高品质钢生产的世界难题。 1、以集束供氧、同步长寿底吹搅拌等技术为核心,开发了电弧炉复合吹炼技术,实现了电弧炉炼钢供电、供氧及底吹等单元的操作集成,满足多元炉料条件下的电弧炉炼钢复合吹炼的技术要求。2、发明了电弧炉熔池内气-固喷吹冶炼新工艺,利用钢液面下的喷枪向熔池内部直接喷射 O2-CaO,依靠反应气体裹挟熔态渣粒直接反应实现快速深脱磷,颠覆了传统的渣-钢界面反应脱磷方式,冶炼终点磷含量降至 0.004%,实现了电弧炉炼钢低成本快速深脱磷。3、研发了电弧炉多元介质混合喷吹脱氮工艺及装备,冶炼终点钢液氮含量由原来的 0.0060%以上稳定降低至 0.0045%以下,突破了电弧炉炼钢氮含量控制技术瓶颈,是炼钢洁净化技术的重大创新。4、发明了电弧炉出钢过程在线连续喷粉脱氧技术,利用载气-脱氧粉剂高速射流直接冲击出钢钢流,碳质微粒与高温钢液快速接触,瞬态反应生成脱氧气泡实现无铝(硅)优先脱氧 150-200×10-6,显著提高了合金收得率,钢中初始沉淀脱氧产物减少 40—50%,产品质量明显提升。 成熟程度及推广应用情况:所处研究阶段:成熟技术和产品。 推广应用情况:目前相关技术及产品在国内外广泛推广应用,已覆盖全国 30%以上电炉钢产能,并出口至俄罗斯、意大利、土耳其、印度尼西亚等二十余个国家和地区。 市场分析: 本技术成果可推广应用至全国乃至全世界所有的短流程炼钢领域,特别是以优质特钢生产为主的电弧炉炼钢企业;且部分技术可在长流程炼钢领域推广应用。 投资估算和经济效益分析:本技术投资规模约 500 万元,预期成本降低 20-30 元/吨钢,且高品质钢生产更加稳定,产品附加值明显提升。 成果亮点:1、本技术获发明专利授权20余项,实用新型 10 余项,软件著作权登记4项,国家标准1项,专著3部。中国金属学会组织的专家评价委员会认为,该技术具有国际领先水平; 2、实现了低成本快速深脱磷、脱氮和钢液氧含量精准稳定控制,实现了冶炼终点钢液温度、成分精准控制,相关电弧炉炼钢关键技术经济指标显著改善; 3、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省部级科技奖励一等奖4项,二等奖6项;4、实现了电弧炉炼钢高效、绿色、洁净化低成本生产,提高了电弧炉生产的绿色环保水平,促进了我国钢铁工业朝绿色制造方向发展。
中国先进制造与自动化技术成果
催化蒸馏合成N-甲酰吗啉工艺开发
技术简介: 成果简介:催化蒸馏合成NFM工艺首次将非均相催化-非均相共沸精馏技术耦合再一起并应用于合成NFM,具有独创性和先进性,该工艺充分利用了体系物料性质,在溶剂的选择上具有新颖性,降低了分离水和溶剂的能量消耗。其先进性在于工艺流程短、操作简单、能耗低,无污染,可以进行连续化工业生产。目前国内尚无采用反应非均相共沸精馏方法合成N-甲酰吗啉的研究报道。吗啉转化率99.15%(mol),N-甲酰吗啉收率95.24%(mol)。产品N-甲酰吗啉含量>99.6%(w),吗啉含量<0.2%(w),水含量<0.2%(w),甲酸含量<0.02%(w),我国现有NFM生产厂有吉化辽源精细化工厂、西南化工研究院和青岛新宇化工有限公司,装置规模分别为1000、1000和500吨/年,生产过程均为间歇工艺。以甲酸甲酯为酰化剂由于受原料性质限制,只能进行季节性生产。青岛新宇化工有限公司以甲酸为酰化剂生产NFM,由于产品质量问题,目前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国内NFM实际产量不足2000吨/年,而我国现有使用NFM装置的补充用量已经达到1500吨/年。国外NFM广泛用于芳烃抽提、碳四分离、天然气脱硫、合成气和工业废气净化等过程。作为萃取剂,NFM用于芳烃分离,与目前国内普遍使用的环丁砜相比,能耗可降低20%-40%,苯、甲苯纯度达到99.9%。我国是芳烃生产和消费大国,目前芳烃抽提溶剂多采用甘醇类,N-甲基吡咯烷酮和环丁砜,随着市场对芳烃产量和纯度需求的不断提高,由重整生成油、裂解汽油或焦化粗苯中回收芳烃,均面临着溶剂更新和技术改进问题,NFM的独特优越性,已经引起众多厂家的关注。在正丁烯和丁烷分离过程中,利用NFM极性强、选择性好、溶剂回收率高等优点,与甲乙酮或吗啉组成复合溶剂,使分离后丁烯纯度达到了97%,为丁烯水合制仲丁醇工艺的实现提供了原料保障。作为吸收剂,NFM用于天然气、合成气、工业废气中CO、CO2、SO2和硫化物的净化,国外已经实现了产业化,国内应用正在启动。应用前景:就我国目前的生产能力尚有大部分用量的缺口,我国是芳烃、碳四烃和天然气生产及消费的大国,对NFM的需求日益增加,目前国内还没有一套连续化NFM生产装置,无论是NFM产品,还是NFM生产技术,均有极大的市场空间,本项目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中国新能源及节能技术成果
本安型激光甲烷传感器模块 GJGX00(M)-G
技术简介: 功能特点 超低功耗:3.3V/30mA; 测量范围:0-100%(可定制 0-10%,0-100%); 唯一性:对甲烷具有唯一选择性,不受其它气体、水蒸气、粉尘的干扰; 响应速度快、测量范围大、测量精度高; 较强的防震、防水、防尘性能; 5 年以上的使用寿命; 具有可靠的自诊断功能; 稳定性好,免调校;
中国先进制造与自动化技术成果
全尺度机动车尾气排放仿真软件技术和绿色交通管理技术
技术简介: 它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能为具体城市多学科、多领域的研究型和管理型客户提供全尺度区域机动车辆尾气排放仿真软件的高科技服务。在当地表面粗糙因子Z0数据库和相应创新算法的支持下,该定制产品可计算、模拟、预测和分析自由流路段(如高速路)上行驶车辆和队列路段(如城市主干路)上怠速车辆排放的惰性污染物(如CO、PM10和PM2.5等)的程度与细节;显示距基准面某一高度处尾气污染浓度场的二、三维图像;演绎交通尾气污染带的复杂场景及变化;为用户形成图文并茂的科研论文/研究报告/高质量决策建议做出贡献。
中国电子信息技术成果
新型生物人工肝脏的产业化开发与转化研究
技术简介: (1)项目建立的生物人工肝种子细胞获得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出具的安全评价报告,可满足安全性、质量可控性等基本要求。(2)基于模拟微重力的人肝细胞大规模三维培养技术,可在体外实现功能细胞大规模高密度扩增。(3)研制出新型的组合型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样机(ZhJ-II),具备多种治疗模式且经广东省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检验所测试,检验合格;(4)建立了一种稳定的具备适宜时间治疗窗的灵长类动物急性肝衰模型,完成了基于该种模型的临床前人工肝救治大动物试验。(5)研制的新型生物人工肝用肝细胞保存液,可长时间维持肝细胞的数量及功能状态活性,满足了临床生物人工肝产业化应用的需要。(6)解决了国内外各种肝细胞培养系统大多存在的供氧不足、高密度培养时易堵塞等问题,实现了高密度细胞培养时的供氧闭环控制。(7)实现了对样品血清中细胞损伤关键酶和尿素的快速、在线、微量混合以及检测,构成肝细胞状态实时在线评价体系,满足了生物人工肝的应用。
中国生物与新医药技术成果

分享到各大社区

  • 中文

    /
  • ENG

    /
  • PYC

    /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