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

    /
  • ENG

    /
  • PYC

    /

资源&服务 |

科技服务云超市
首页 > 资源&服务 > 找技术
国家/地区
行业领域
服务类型
搜索
桑叶抑菌化合物的分离及抑菌作用机制研究
技术简介: 目前,关于桑叶抑菌作用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的研究结果还不尽统一,抑菌试验主要集中在对桑叶粗提物或极性部位抑菌谱的筛选,关于桑叶抑菌活性单体及其对蛋白质、核酸和脂质等生物大分子的微观代谢和调控表达的影响机制缺乏研究。因此,研究筛选桑叶抑菌活性单体化合物,鉴定单体化合物结构,对单体化合物进行抑菌活性评价和作用机制探索,以期揭示桑叶抑菌的物质基础、明确桑叶多酚抑菌的构效关系和作用机制,可望对桑叶抑菌作用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获得新认识,研究结果亦可为桑叶“清热解毒”的中医学说和民间养生文化提供科学解释,对挖掘和利用桑树资源的食药用价值,指导桑树资源食药用途开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基础上,通过优化HPLC色谱条件,建立了桑叶多酚指纹图谱。利用该技术对不同成熟度、不同采收季节、不同品种的桑叶中总多酚和单体酚类物质进行了分析,发现春季比夏季桑叶中多酚含量高、嫩叶比老叶中多酚含量高。通过抑菌试验对桑叶提取物和多酚单体化合物进行了筛选,得到了活性最强的多酚化合物Morusin。通过棋盘稀释试验,发现Morusin和芦丁,桑酮C和桑酮D之间有明显的协同效应。同时,对抑菌活性化合物的构效关系进行了初步分析,发现异戊二烯基取代基对化合物的抑菌活性尤其重要。最后从细菌生存能力、细菌细胞壁通透性、细菌微观结构、关键酶活性等方面对单体化合物Morusin的抑菌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发现Morusin能明显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延缓细菌进入对数生长期的时间;能破坏细菌细胞壁的完整性,造成细菌胞内碱性磷酸酶的外泄和细菌培养液电导率的升高;通过扫描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经过Morusin作用后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板结成团、细胞壁破损、细胞质外泄,进一步证实Morusin的抑菌活性可能是通过破坏细菌细胞结构而起作用。通过酶活性试验,证实Morusin的抑菌活性是通过FabI途径起作用的。
中国现代农业技术成果
失效锂离子电池全组份绿色回收技术
技术简介: 成果简介:我国的动力电池即将进入大规模的报废期,失效锂离子电池安全处置与循环利用对于解决资源短缺以及保护环境均至关重要。本团队针对当前失效锂电池再利用过程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展开研究,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无需物理分选绿色回收失效锂电池全组份的集成技术。集成技术包括失效动力电池中电解液及有机组份高效脱除与产品化利用技术、有价组元的高效回收与高值化再利用技术、石墨负极废料深度净化与性能修复技术、失效磷酸铁锂电池经济制备磷酸铁锂正极材料技术。通过该技术,失效锂电池中有机组份脱除率大于 95%,其中氟以化学品形式回收,综合回收率大于 90%,有机组份无害化处置率 100%;以全电池计,对于钴酸锂或三元电池,有价金属镍、钴、锰、铜的综合回收率大于 98%,锂的综合回收率大于 95%,对于磷酸铁锂电池,再生磷酸铁锂材料 1C 放电比容量大于140 mAh/g,生产成本低于国内磷酸铁锂主流工艺的生产成本;再生石墨纯度大于99.5%,性能满足电池级石墨要求。 成熟程度及推广应用情况:该技术已完成实验室的小试研究工作,目前正在国内某电池回收企业进行中试研究。 市场分析:2018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 127 万辆,较上年同期增长 59.9%。同时,当前我国的新能源动力电池也已进入规模化退役阶段,到 2022 年我国动力电池累积报废量将达到 40 万吨的规模,另外由于动力汽车在全国范围内的普及,本技术应用的市场和地理区域均十分广阔。可进行技术转移的公司包括动力汽车生产企业、动力电池生产企业及电池回收企业等。 投资估算和经济效益分析:本技术无需引入维护费用高的物理分选设备与复杂的电解液、隔膜等有机物质的无害化处理流程,因此基础设施投资低,同时有机组份中的氟、磷可以化学品形式回收实现增值。从整体的回收效果和产品方案来说,以全电池计,有价金属镍、钴、锰、铜的综合回收率可达到 98%以上,锂的综合回收率大于 95%,制备的产品均为销售渠道广泛且附加值较高的化学品。对于失效磷酸铁锂电池,再生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优良,实现了产品最大化的增值利用。石墨负极废料的经济再生则使本技术的经济效益更为显著。总体而言,本技术经济性强、环境友好,可创造巨大的经济、环境效益。 成果亮点:1、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研究成果已授权发明专利 2 项,申请发明专利10余项;2、技术先进性:本技术针对当前失效锂离子电池回收的核心关键问题,创新性、实用性强。无需引入维护费用高的物理分选设备与复杂的电解液、隔膜等有机物质的无害化处理流程,对处理全电池原料的形状、规格无特殊要求,有机组份中的氟、磷可以化学品形式回收实现增值。有价金属回收率高,失效磷酸铁锂电池及石墨负极废料可实现经济再生。过程产出的废气经处理后可达标排放,浸出剂可回用,废水的排放量和处理成本低,且可实现固态渣的近零排放。
中国资源与环境技术成果
超算中心服务
技术简介: 平台超算中心能够为芯片研发提供高效的信息化基础支撑物理环境。超算中心容纳三大主流仿真体系和一个AI深度学习训练场。通过提供来自Synopsys、Mentor、Cadence的软硬件仿真工具和深度学习设备等,从而集成为机器学习、EDA仿真测试、深度学习、云数据平台及大数据存储为一体的综合性私有云数据中心,服务于各类需求企业。
中国电子信息技术成果
滑芯送粉式 3D 打印机供粉装置
技术简介: 背景技术采用不同的材料、或不同的成型工艺,3D 打印机的结构和原理也有所不同,逐层铺 粉烧结成型、或逐层铺粉固化成型的 3D打卬机,是目前结构较为成熟的 3D 打卬机之一, 包括金属粉和非金属粉 3D 打印机,通常其主要结构由供粉装置、铺粉刮刀装置、活塞 系统(包括活塞、导向问题、驱动装置、丝杆副、丝杠座、轴承等等)、收粉腔、烧结 或固化装置、以及控制系统、冷却系统和气循环系统等构成;打印零件的步骤主要有 三步,第一步:送粉;供粉装置将粉料送到铺粉刮刀装置的刮刀前面。第二步:铺粉;铺粉 刮刀装置刮刀水平移动,将待用粉铺平。第三步:烧结(或固化);烧结(或固化)装置工 作,将实用粉料烧结(或固化)。实际中,这三步是机器长时间重复循环的工作过程,在这 过程中,任意环节出现问题,所打印的零件就会报废;当前公知的供粉、铺粉装冒结构复 朵、占用空间大,效率低、还存有供粉不可等问题。 发明内容为了解决现有 3D打印机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驱动式3D打印机活系 统,该系统颠覆了原有结构,将活寨驱动装置全部置于活塞上方,为活塞成型腾出了空 间,使活塞的上限高度大幅度降低,在打印过程中观察、操作和收取零件都非常方便, 且结构简单。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使活寒至少有两个吊提点;吊提点山丝母、丝杠和驱动 装置构成,丝杠装在活寨上,丝母与丝杠构成丝杠副,丝杠的上端通过轴承、螺母、联轴 器和丝杠座与驱动装置相连,驱动装置通过丝杆座固装在顶板上,顶板固装在躯体上; 驱动装置采用伺服控制,驱动装置通过丝杠副使各吊提点同步升降,各吊提点吊提活塞 实现上下移动,以满足 3D 打印机的功能要求。 市场前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将活塞驱动装置全部置于活塞上方,为活塞成型腾出了空 间,使活塞的上限高度大幅度降低,在打印过程中观察、操作及收取零件都非常方便, 切结构简单。
中国先进制造与自动化技术成果
一种基于呼出气VOC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的快速筛查方法
技术简介: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基于呼出气挥发性有机物(VOC)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快速筛查方法,从而可以无创、快速筛查被检测对象是否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该方法可用于海关入境、公共场所、社区医院等场景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筛查,也可以用于大量的流行病的调查筛查。此外,通过实时监测特征性的VOC种类,可以实现对公共场所是否存在新冠患者进行预警,保障空气的生物安全,减少避免新冠传播。
中国生物与新医药技术成果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泛支架和信号蛋白在治疗脂肪肝和Ⅱ型糖尿病中的功能和应用
技术简介: 本发明公开一种 TRUSS 基因在脂肪肝糖尿病疾病中的功能和应用。TRUSS 可作为筛选治疗脂肪肝和/或 II 型糖尿病的药物靶标,其抑制剂可用于制备治疗脂肪肝和/或 II 型糖尿病的药物。
中国生物与新医药技术成果
微球快速免疫测定仪研发
技术简介: 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本技术具有原创性知识产权,为世界首创的新颖抗原抗体检测技术。其先进性表现在(1)由于抗原抗体反应前后的折射率在10-2到10-4量级变化,所以以本微球测定技术可测RIU为10-6的灵敏度,对抗原抗体反应的测定会具有较高的灵敏度;(2.)抗原抗体反应后的折射率变化在样品加入后10 秒到100 秒间便可完成测定,且检测简单快捷,故测定可以相比于ELISA与SPR技术快得多的速度完成;(3)抗原抗体反应组与非特异性及空白对照组的折射率变化有明显差别,测量灵敏度可达10Pg/mL。且可测范围大:从数十Pg/mL到数十微克/mL。(6)本技术测定前无需将抗原或抗体先包被在固相载体上,亦不需任何酶标物及底物。不需多番洗涤、显色、酶标测定等繁琐过程;(7)可实现超微量样品检测,检测时仅需一两滴或几微升样品便可完成;(8)仅需将抗原抗体样品滴入后便可简易快速地一步完成测定,省时省力省费用;(9)抗干扰的能力较强,假阳假阴干扰少,还可测定有溶血的样品;(10)整部仪器简单轻巧,可便携到免疫现场进行检测。
中国生物与新医药技术成果
神经胶质技术
技术简介: SmartCure®是一个利用小分子修正与神经变性和智力残障有关的神经胶质细胞新陈代谢不足的项目。Smart075(SmartCure®)对从KO到WT转基因鼠的星形胶质细胞中的cAMP水平造成不同影响。
中国生物与新医药技术成果
基于RFID的钢铁企业物料全流程跟踪及优化调度
技术简介: 以钢铁企业增产和节能降耗为目标,与沙钢集团进行近10年持续的产学研合作,围绕钢铁生产物料全流程跟踪与优化调度中关键技术问题开展研究。成果通过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等组织的鉴定,评价为部分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企业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中国新能源及节能技术成果
铅富氧闪速熔炼技术
技术简介: 成果简介:铅富氧闪速熔炼新技术及装置,攻克了低品位铅矿、铅二次 资源、卡林金矿和复杂含金物料等的经济利用关键技术与装备难题及工程实践 问题,形成了经济、高效、清洁、短流程直接炼铅新工艺,并建成了年产 10 万吨粗铅规模的示范工程。铅总回收率 98.5%、硫利用率大于 98%,伴生金银回收率 99.5%、铜回收率 85%、锌回收率大于 90%。主要创新点为:①发明了铅富氧闪速熔炼新技术,改变了铅的生成途径,增强了工艺对 物料的适应性,入炉料含铅由底吹熔炼的 48%降至 25%甚至更低,实现了低品 位铅矿、铅二次资源的经济利用,解决了铅冶炼过程能耗高、污染重等问题; ②发明研制了铅富氧闪速熔炼成套装备,优化了反应塔的温度场、氧势场、颗 粒场以及熔池的气流场,生产操作更加稳定;③创新了铅富氧闪速熔炼的成套 操作技术,形成了清洁、高效、短流程、伴生金属回收率高的直接炼铅新工艺; ④发明了难处理卡林金矿和硫化金精矿混合熔炼的金高效捕集新技术,实现了伴生金、银、铅、锌、硫的同步高效回收。相关研究成果以20余篇论文形式在 国际会议及学术期刊上宣讲和发表,被收入邱定蕃院士主编的《有色冶金与环 境保护》专著中。 成熟程度及推广应用情况:该技术于 2009 年 9 月建成年产 10 万粗铅规模的工业生产示范线,工业试验期间,共处理低品位铅物料 28050 吨,生产粗铅 7683 吨,实现销售收入 2.7 亿元,实现利润 1800 万元。 市场分析:我国是铅的生产大国,但却一直面临高品位精矿短缺(对外依存度 60%)、综合回收差、污染重等问题,同时电子铅玻璃、锌湿法冶炼渣等低品位含铅二次资源的社会积存量则急剧增加,无法经济利用,导致“血铅”事件的时有 生,亟待开发适应于中低品位铅物料处理的清洁高效利用新技术。 投资估算和经济效益分析:该技术对原料适应范围广,主要金属回收率高,铅大于 98%,金、银大于 99.5%,铜大于 80%,锌大于 90%,粗铅冶炼综合能耗 213kg 标煤/t 粗铅(处理含铅 27%的物料),烟尘率小于 10%,烟气二氧化硫浓度大于 20%,总硫利用率大于 98%,直接产出含铅、锌小于 2%的弃渣。2 个月内共处理低品位 26500 万吨,生产粗铅 7015 吨,实现销售收入 2.4 亿元,实现利润 1100 万元。按建成 100 万吨铅计算,和传统工艺相比,减少 SO2 排放量 10 万吨,节省 20 万吨标准煤,少排放CO2 50 万吨。 成果亮点:1.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研究成果已授权15项;2. 技术先进性: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组织了“铅富氧闪速熔炼新技术及装备研究”项目的专家鉴定,鉴定意见为:发明了铅富氧闪速熔炼新技术及其装备,取消了烟化炉;原料适应性强,能综合处理低品位铅矿、铅二次资源、卡林金矿和复杂含金物料等,实现了金、银、铅、锌、硫的同步高效回收利用;该项目技术先进、投资省、流程短、工艺稳定,铅冶炼系统综合能耗低,属重大技术创新,整体工艺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中国先进制造与自动化技术成果

分享到各大社区

  • 中文

    /
  • ENG

    /
  • PYC

    /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