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

    /
  • ENG

    /
  • PYC

    /

资源&服务 |

科技服务云超市
首页 > 资源&服务 > 找技术
国家/地区
行业领域
服务类型
搜索
流量活跃节点的端口角色分类系统
技术简介: 以端口的通信模式为研究对象,分析建立客户端口、服务端口、P2P服务端口和覆盖网端口等不同角色类型端口的主机通信行为模式,定义区分不同主机通信模式的测度将不同角色的端口映射到一个二维区间的不同位置,采用EM模糊聚类的方法计算区间范围划分的具体阀值。该系统申请的相关专利达到10余项。系统可以用于监测1Gbps至10Gbps骨干网络。
中国电子信息技术成果
现浇轻质生态路基成套技术及产业化
技术简介: 1.成果系统。形成了由现浇轻质生态路基工程理论、设计方法、关键材料和装备、施工工法、质量检测、标准规范等组成的体系成果。2.轻质直立。路堤容重仅为普通土路堤的1/4~1/3,可显著减少地基附加应力,控制路堤工后沉降;直立式路堤可减少道路占地1/3以上。3.施工快速。轻质土单次浇注厚度可达1.5m,浇注间隔时间可缩短至4~6h,单套装备产能可达120m3/h,且受天气和施工环境影响小。4.检测创新。率先研制了现浇轻质生态路基质量检测仪器,提出了工程特性衰减评价方法,并给出相应的测试理论和试验流程,为保证填筑质量、避免发生突发性崩塌事故提供了有效途径,与传统检测方法相比,检测更全面,效率提高40%以上。相关技术成果已在我国交通领域近200余项工程中成功应用,其中包括广州亚运大道、京珠高速、港珠澳大桥人工岛、沪宁高速铁路、柳南高速公路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本成果还推广应用到北京鸟巢、南水北调、上海世博、德州高铁站等国家重大工程。轻质直立式路基现浇施工工法用于拓宽拼接路堤施工,可节省工程造价约200~300元/m2,还可以减少因道路放坡占地,有效减少拆迁工程,降低征地拆迁成本。
中国新材料技术成果
离子型稀土矿尾砂地综合治理技术示范
技术简介: 本项目“离子型稀土矿尾砂地综合治理技术示范”隶属于于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社会发展领域,由广东省科学技术厅提供资金支持。 离子型稀土矿尾砂地是我国矿山重点治理工程之一,其导致的水土流失和农田稀土污染问题给周边生态环境和人群健康带来严重危害。根据《全国矿山资源与环境与治理规划(2010~2015年)》的战略部署,广东平远县黄畲稀土矿区、大埔县五丰稀土矿区及江西13个稀土矿区均被列为我国矿山重点治理工程。 项目拟通过植被复垦技术研发和示范基地建设,探索具有显著生态和经济效益的综合治理模式,为南方废弃稀土矿山治理提供依据。项目将依托申报单位的广东省某重点实验室,近年实验室先后购置了一批环境分析大型测试仪器和常规仪器,并能利用申请单位测试中心的XRD和ICP-MS等仪器,为项目开展奠定了硬件基础。申报人主要研究方向为重金属/稀土污染土壤的生态恢复和植物修复,及重金属/稀土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近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作为核心成员参与国家高科技研究发展863计划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等研究工作。目前在ES&T、Plant & Soil、土壤学报等知名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SCI论文24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项,授权2项。申报人所在课题组在广东大宝山、佛冈等矿区建立了多个重金属植物修复基地,为项目基地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中国资源与环境技术成果
一种基于碳纳米管/氧化石墨烯-聚酰亚胺的气体分离膜
技术简介: 成果简介(技术分析和应用前景分析):高分子膜因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和良好的机械性质被广泛的应用在气体分离领域。然而,高分子气体分离膜存在罗伯逊上限,影响了气体渗透系数与分离系数的共同提高,严重降低了高分子气体分离膜的应用价值。为了同时提高高分子膜的渗透系数与分离系数,研究人员将纳米材料,如纳米二氧化钛、纳米二氧化硅和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等,与高分子复合,制备出气体分离性能优异的高分子复合膜。然而,上述纳米材料与高分子的相容性较差,导致高分子复合膜的机械性能降低,极大地限制了该类气体分离膜的应用范围。近年来,碳纳米管和石墨烯等新型纳米碳材料因其自身的优异性能及与高分子良好的相容性而被广泛应用在高分子气体分离膜的制备中。然而,单一碳纳米管-高分子复合膜的自由体积较小,不利于气体分离性能的进一步提高。为了增加气体分离膜的自由体积,我们在结构上对碳纳米管进行改进,首次利用化学法制备了碳纳米管/氧化石墨烯复合结构并将其应用在聚酰亚胺气体分离膜中。该气体分离膜成本低廉,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较高的气体渗透系数与分离系数,复合聚酰亚胺的氢气和二氧化碳的气体渗透系数比本征聚酰亚胺的渗透系数分别提高了248.8%和214.5%,相对于氮气的分离系数分别提高了158.6%和 161.7%。该复合聚酰亚胺膜在气体分离膜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中国新材料技术成果
基于能源互补和梯级利用技术的大型公共建筑节能设备的研发与产业化
技术简介: 本项目根据使用的环境和热水温度不同的要求,将空调系统的冷凝热利用起来,设计出高温级热式冷热水机组,四管制冷热联供一体化机组、利用水库水的空调设备等产品,实现空调冷媒水的梯级利用,采暖生活热水的梯级利用,在适当温度条件下充分利用自然冷源,并辅以不同形式的末端设备和控制系统,实现大型公共建筑空调热水系统的节能,并实现产业化应用。
中国新能源及节能技术成果
无线家庭网络系统解决方案
技术简介: 本系统利用嵌入式开发平台与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实现了家庭网络网关,家庭网络网关、移动控制终端以及信息家电终端,都使用蓝牙技术,并遵循一定的通讯协议,不仅实现了子网内的家电控制,而且实现了Internet和PSTN对于家庭网络的接入控制。
中国电子信息技术成果
智能工业机器人挠性电路组件研发及产业化
技术简介: 项目通过设计连接智能机器人眼睛(光学模块)、耳朵(声学模块)、手脚(运动模块)等与中央控制系统的多品种、多结构、多性能的挠性电路系列组件,重点研究挠性电路组件的高密度、任意角度高频次挠曲、高可靠性,以及组件之间信号传输、物理结构以及电磁的兼容性等关键性技术难题,实现从信号传输完整性和组件挠性可靠性的角度保证智能机器人完成预设的人工智能行为。通过项目的研究,实现挠性电路组件线路高密度化:最小线宽50μm/50μm,层间信号传输高密度化:最小传输孔孔径100μm,孔环100μm,盲孔厚径比最大为4,任意角度高频次挠曲15万次以上,信号传输层数:最大8层。
中国高技术服务技术成果
供水安全水表远程监控系统
技术简介: 项目基本情况:1、主系统采用浏览器-服务器架构。以 WindowsNT服务器实现。2、采集器,采用标准 GPRS 连接。 3、系统稳定程度较高。 应达到的技术指标和参数:1. 实时管道压力测量一路,压力测量技术指标:测量精度等级为 0.25、测量范围0~1MPa、环境温度-10~85°C、稳定性 0.5%FS/年; 2. 实时主表流量测量,主表流量累计误差不超过3m³; 3. 实时副表流量测量,副表流量累计误差不超过3m³;4.GPRS 传输要求:①双频 900/ 1800 MHz②GPRS multi-slot class 10/8③GPRS mobile station class B④满足GSM2/2+标准–Class4(2W@900MHz)–Class1(1W@1800MHz)⑤操作温度范围:-40°Cto+85°C⑥一帧数据/10分钟。5.系统满足野外安装、施工和测试要求。
中国电子信息技术成果
不同形貌纳米氧化锌的液相控制合成
技术简介: 成果(技术)简介:采用直接沉淀法和水热法成功制备出颗粒状、棒状和花瓣状的纳米ZnO。该制备方法简单易行,通过改变溶剂种类、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可以实现对氧化锌纳米晶的形貌控制,可以得到分散性好、大小均一的ZnO纳米颗粒和纳米棒;采用低温水热合成技术,可以大规模地合成了片状球形纳米氧化锌微米球。这些纳米氧化锌样品具有很强的紫外吸收特性,可以应用于光电纳米器件制作。 主要技术特点:在液相反应体系中制得了不同形貌、大小均匀的纳米氧化锌。得到的纳米氧化锌形貌可控、分散性好、形貌均一,该反应工艺条件简单易行。通过在水溶液中的低温水热合成法大规模地合成了片状球形ZnO微纳。 应用领域及效益分析:纳米氧化锌具有良好特性的材料如导电性、气敏性、催化性等,可广泛用于橡胶、日用化工、医药、磁性材料等领域,并在光电纳米器件等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投产条件:已完成实验室制备。 合作方式:转让或面议
中国新材料技术成果
新一代通用化智能临床研究数据平台
技术简介: 本平台基于SAAS云模式,以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为支撑,解决了多中心医学健康研究、药物试验、慢病管理、随访管理等各类临床数据采集与分析问题,集成了轻量级项目管理、多终端灵活病例采集、支持队列与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设计、数据采集、数据质控、生物样本库、数据统计分析以及临床资料数据存储管理等功能,有效提高临床科研、流行病调查、临床试验和健康随访的流程化数据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效率,保障了临床数据真实性和有效性。
中国电子信息技术成果

分享到各大社区

  • 中文

    /
  • ENG

    /
  • PYC

    /
微信公众号